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94589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对比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礼貌功能的彰显在英汉模糊语中的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赵克响摘要摘要: 模糊性是世界各种语言的共性,人们利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各自的意愿,满足自己的需求。礼貌功能就是模糊语言极为重要的功能之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英汉在模糊语中的礼貌功能的彰显也表现出不一样的一面,本文即根据模糊语言的特征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礼貌原则来对比分析彼此不同之处,从中折射出中西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Abstract: Vagueness is one of the common character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People use fuzzy langu

2、age to express their will and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Courtesy function is extremely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vague language, the courtesy features between them also display different sides. In

3、this paper,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vague language, and the courtesy principles that are put forwar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then reflects on peoples daily lives under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关键词关键词: 模糊语言 礼貌功能 跨文化交际Key words: Fuzzy

4、 language function of politeness intro-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赵克响(1963.10-),男,汉族,河北永清人,学士学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也必然表现出其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固有特点,那么,何为模糊性呢?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释义。马尔提(Anton Marty)说:“我们所说的模糊性,就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围不是严格地划出的这种现象” ;John I Saceed 给模糊语言下了这样的定义:模糊语言就是这样一些词语

5、,它们所在的语境为其系统意义添加了新的信息,使其词义得以引申并适用于新的语境。模糊语实际上就是一种优势,说话者有时故意选择用模糊语来制造模糊,以达到一种非凡的效果。舍乃尔(J . Channell)就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出以下10点: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不想说明详情;具有劝导性;词义中断的过渡;缺少具体信息;置换作用;自我保护;有力和礼貌;非正式的气氛;女士语言。礼貌在任何国家都是受欢迎的,任何语言的表达者都想让自己表现的更礼貌一点,模糊语言的使用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英汉语言在使用模糊语言的初衷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如何使用模糊语以达到礼貌的目的,却有很大的区别。一、英汉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6、的对比分析一、英汉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对比分析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提出著名的“礼貌原则”,其中包括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其核心内容是: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利奇的这一原则是以英语国家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然而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中国人在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礼貌价值观。根据汉语言文化的有关礼貌的渊源,顾曰国提出了汉语言文化的4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尊重、谦

7、逊、态度热情、文雅。他同时还总结出了汉语言文化的5条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通过对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的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礼貌原则有其相似之处。但是其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力求达成一致,而中国人则喜欢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从而达到礼貌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二、英汉模糊语在日常社交场合中礼貌功能的对比分析二、英汉模糊语在日常社交场合中礼貌功能的对比分析(一)英汉模糊语在称呼语中礼貌功能的对比汉语中的“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叔叔”, 英语中的“father,mother,sister,uncle”等都是亲属称谓。家族中的辈分都是固定的,所以这些

8、应该都是精确语。但根据中国人的文化思维,这些称谓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来产生一种亲近、尊重的效果。一般来说,中国人会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称呼非亲属关系甚至陌生人为阿姨、伯伯、叔叔、大爷、奶奶等。比如,一位母亲见到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时,会对自己的女儿说:“快喊阿姨。”而在英语中,人们很少用这样的词汇称呼陌生人,他们一般都用 Mr.,Miss,Mrs,Ms 等等。“老”在中国人的称谓语中很普遍。之前,我们常称呼年老的人为“老X”,如老赵、老李等等;我们还经常称呼巴金为巴老,齐白石为齐老,钱学森为钱老,还有冰心老人等。这里,“老”并不是表示年龄大。“老”在这里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表示他们在某一方面作

9、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果,含有尊重的意味。又比如,我们经常喊爸爸妈妈为“老爸老妈”,这样称呼似乎多了一点亲近的感觉。现在,“老”并不只是指年纪大、贡献大,许多年纪轻轻的男生也互相称呼老赵、老田等等,这里,戏谑和哥们义气的成分又多了一些。但是在西方,人们谈“老”色变,谁都不想变老、青春逝去,所以“my old brother”在英语中很少见,一般会用“my oldest brother” or “my elderly brother”来表达。虽然英语中也有用“uncle Tom”来称呼黑人,但这只是代表了一种社会称谓,并没有尊重的意味。中国人有时也喜欢把社会称谓也一起泛化,如“老师”本是个精确语。什

10、么是老师,什么不是老师,这个应该很清楚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把在学校里工作的行政人员也都称作老师;演艺界较有成就者往往也被称作老师。类似的情况还有“老板”,“师傅”等等。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美女,帮我捡一下球”,“帅哥,帮一下忙咯”这样的话语,“美女”和“帅哥”也成为新时代的称谓语,不管你长的是不是很美、很帅。中国人还喜欢用职位作称呼语,如“李部长”、“王主任”等等。我大伯以前是单位的会计,现在退休了,仍然有人喊他为“宋会计”。这类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转化为模糊语,成为人们对其礼貌的称呼。但是,这些在英语中并不多见,英语中仅有的 Your Honor,Your Majesty 等等只是用

11、于法庭上,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在古代汉语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下列称谓:鄙人、小的、愚兄、贱妻等等。这里的“鄙”、“小”、“贱”都是模糊语,这些都是中国人过于自谦的称呼。但是,这种带有自贬意思的称呼在英文中很少见。(二)英汉模糊语在日常交际中礼貌功能的对比分析礼貌原则要求我们“尽量多使别人获益,尽量减少与别人分歧,尽力求同存异”。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请求时,使用模糊语可以使得说话口气委婉,减少武断的意味,更能令人接受。因为模糊词语的使用使受话者多了不少否定而不失礼的选择回答。这在英文中文中都有体现,但是其中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例如:C:您女儿现在哪里上班?D:在国外一个单位。很

12、显然,D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里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她)不能或不愿告诉对方他(她)女儿的具体信息,从而使用模糊语,委婉礼貌地告诉对方“我不想告诉你”。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E: I heard that foreign teachers got paid a high salary. 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how much you earn?F: Well, we certainly get paid much more than Chinese teachers. But our expenses are much greater too.F是一位外籍教

13、师,不愿将自己的收入告之于人,但又不想正面直接加以拒绝,因为中国教师E E并非有意冒犯,所以他(她)借助一系列模糊语(much more,much greater)委婉礼貌地告诉对方这一点。A: What a bright boy you are! You always get full marks.B: Thank you. I have very good teachers.A从他人角度考虑,夸大对他人的赞扬,称赞对方聪明;B则从自身角度考虑,尽力少赞誉自己,说每次得高分都是因为有好的老师,这样双方在心里上都得到了满足,从而缩小了两个人的交际距离。A:这次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你立了大功啊!B

14、:不敢,不敢,你抬举我了,要不是你领导有方,我哪能做的那么好噢。A称赞B在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B则把工作的顺利开展归因于A的领导,体现了汉语的贬低自己尊重他人的准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民族性是语言模糊性的首要特点。正如高名凯所说:“语言是全民族的社会现象,思维是全人类的社会现象”。中国人习惯在比较模糊的、范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言语理解;相对而言,西方人运用语言讲求准确,中国人运用语言习惯于“大概”、“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甚至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语言运用的模糊性体现了中国人思维的非严密性和固有习惯性。汉语“我尽力去”,英语

15、的等价词义是“I will do my best ”,但两者是有歧义的。中国人说“我尽力去”本身会产生歧义,它既有婉言谢绝之意,以便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又可能含有对此没有把握,看情况而定之意;同时又包含有我会努力去做,万一不能完成,也有台阶可下之意。汉文化背景下,人们习惯于在模糊的语境下进行交流,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心领神会,而英语的“I will do my best ”是比较肯定的回答。在中国,宴会结束时客人表示感谢,主人会说:“哪里,哪里,我们这里条件不好,招待不周之处,请多包涵。”而西方的主人则会说成:“I hope youve enjoy the party this evenin

16、g.”由此可见,尊人贬己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汉语的称谓语中,在特定场合的交际中也可见一斑,而英语交际中礼貌的表示则并不体现在尊人贬己方面。三、英汉模糊语在外事交往中礼貌功能的对比分析三、英汉模糊语在外事交往中礼貌功能的对比分析政治、外事活动中大量的模糊语言,其作用就是把话说得更委婉一些、更含蓄一些。特别是针对一些刺激性的、不可明说的敏感话题,用模糊语来表达,可以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尴尬,保全了彼此的面子,对于交际双方都是有益的。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两国的外交中断了二十多年。”在这儿,由于使用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个模糊语,没有伤及任何人的面子,因此整个宴会的气氛不会被破坏。此外,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听到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这样的对话。总理:欢迎阁下在适当的时候访问我国。首相: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访问贵国。这两句话中“适当”一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时候才是适当的?这种模糊语言的表达,既准确地传递了信息,又显得双方有理有节、得体大度。在这样的交际场合中,没有模糊语言的帮助是难以应付的。四、结束语四、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