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39329 上传时间:2017-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推拿手法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 1970 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 700 个人,78400 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

2、 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

3、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 100 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更进一步研究穴诊的机理,我们在扩大临床应用的同时,正在加强基础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决心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

4、认真执行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我国的新医学而贡献力量。对体表压痛的认识和应用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的起源很早,但成为有系统的理论学说,还是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学说中,最是记载的是内经灵枢经脉篇 ,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彻上下的径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组织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当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时,在体表一定部位就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敏、

5、肿胀、硬结等现象,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脏腑疾病在体表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应为局部,有的反应为全身。我们在学习和劫经络理论治疗常见病的过程中,在针刺配方检查穴位时,发现有的穴位上的明显的压痛,当针刺这些穴位时,针感强,疗效好。相反,在针刺无压痛的穴位时,针感和疗效都差一些,于是在临床工作中,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已确诊的典型病例,着重地反复检查与该病有治疗作用的经络和穴位,有意识地去寻找穴位压痛及其规律。经初步观察发现一些常见病在穴位上出现压痛反应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如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在手太阴肺经中“俞穴” (肺俞) , “募穴” (中府) , “郄穴”

6、(孔最)上出现压痛反应。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中,除了上述三个穴位有压痛反应外,还在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库房”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祖国医学通过体表压痛点诊断疾病适用范围较广泛而且系统,出现的反应点可见于躯干和四肢。通过经络反应机体内在的异常现象是全身性的征候表现。体表压痛也是研究和认识经络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方法和诊断步骤穴位压痛诊断和压痛等级评定是辨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穴位压痛辨病共分两个步骤,一是穴位压痛检查和评级,另一是穴位压痛的分析诊断。检查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和坐位两种,仰卧位主要用于检查胸腹,四肢。检查北部时,可让患者骑椅而坐,双手抱于胸前,头稍前倾,松衣。检查

7、过程中,检查者应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作按压或滑动检查,以发现穴位压痛或凹陷及结节等现象。穴位压痛评级分为四级,一般压痛为“+” ,明显压痛为“+ ”,皱眉呼痛为“+ ”,疼痛拒按者为“+” 。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对小刺激大反应的病人,要努力找出压痛最明显的穴位。大刺激小反应的病人出现穴位压痛点比较少,而且压痛程度也比较轻。正常刺激正常反应的病人往往是“俞穴”压痛反应轻一些,而一些“郄穴”压痛比较明显, “募穴”反应往往比较正常。分析时,首先从 36 个穴位压痛反应点进行病位分析,找出患者主要的“病经”及其表里关系,然后在 36 个穴位的分经基础上,再结合奇穴和特效穴出现的压痛反应,即可构

8、成明确的诊断。例如呼吸系统的中府或肺俞出现压痛,配合库房穴压痛就能诊断气管炎,配合五里穴压痛就能诊断为肺炎,哪一侧五里穴压痛明显,哪一侧就是病侧。对消化系统的胃病诊断要看中脘穴,肠道疾患要看天枢穴,心脏系统的疾病要看神堂穴,泌尿系统的疾病看肾俞穴,肝胆系统疾患要看肝俞、胆俞、胆囊点,妇科疾病要看次髎和三阴交,骨骼系统疾患看肾俞和大杼,肛门疾病看大肠俞和孔最穴等。总之,基础穴结合奇特穴位压痛才能下诊断,在基础穴无压痛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有某种疾病的症状。为了进一步说明一些穴位的相对特异性和便于临床诊断,下面仅就新大郄、足临泣、脾俞、温溜、阳陵泉等穴位作一些具体说明:新大郄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有

9、癌症,但还不能做出定位诊断,只有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如新大郄穴配食管下俞诊断食道癌,配肺俞诊断肺癌,配肝俞诊断肝癌,配中脘、承满诊断胃癌,配胰俞、地机诊断胰腺癌,配生殖点诊断前列腺癌,配次髎、带脉诊断子宫癌,配天枢、大肠俞诊断直肠癌。足临泣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患者有结石症,配胆囊点诊断胆石症,配子宫穴诊断肾盂结石,配肓俞穴诊断输尿管结石,配大巨穴诊断膀胱结石。温溜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消化道有穿孔,配肝俞、食管下俞诊断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配中脘、左承满穴,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穿孔,配中脘、右溃疡点、右梁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配天枢、大肠俞诊断肠穿孔。脾俞出现压痛或凹陷时,说明患者肌张力低下,可能

10、患有内脏下垂方面的疾病,配肝明穴诊断肝下垂,配太溪诊断肾下垂,配下垂点诊断胃下垂,配子宫穴、次髎、带脉诊断子宫脱垂。阳陵泉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消化道出血,但不能定位,配中脘、左承满诊断胃出血,配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配营池诊断肠出血,配天枢、大肠俞诊断直肠出血。因阳陵泉穴位比较敏感,一般在“+”号以上者才能诊断。有些穴位压痛反应具有双重性,如头风穴出现压痛时, “+”是头晕, “+”号以上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地机穴出现压痛在“+”以下为四肢乏力, “+”以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肝炎穴出现压痛在“+”以内,说明目前肝功能基本正常。穴位压痛诊断的验证和结果穴位压痛辨病诊

11、断的方法是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先对患者进行穴位压痛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实行分析、辨病疾病。对验证对象先实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再与临床科及辅诊科室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并以辅诊科室为标准,核对穴位压痛辨病诊断的结果是否准确。诊断对象以门诊病人为对象,分两组进行,一组是各科室转来的病人,按西医系统进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另一组是直接来穴位诊断室实行全面系统穴位检查。对以上两组病人都是在先实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后,再由医生进行西医诊断,并按穴位诊断结果申请辅助检查,以核实穴位诊断的准确率。1977 年以来,试诊人数为 1382 人,有实验检查结果的 700 人,共 66 种疾病,穴位压痛诊断与临床诊

12、断大部分符合。现例举部分疾病观察结果如下:117 例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观察结果诊断方法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其他临床诊断 12 例 95 例 10 例穴位诊断 8 例 109 例X 线诊断 8 例 107 例 2 例在了解溃疡部位的情况下,以中脘、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以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其结果近 X 光钡餐造影。如赵,男性,34 岁,某部助理员,病案号为 101428,于 1970 年 2 月 3 日因患慢性扁桃体炎住三四医院五官科,准备行扁桃体摘除术。住院期间进行了一次穴位压痛诊断检查,见中脘、右溃疡点及右梁门穴有压痛,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追问病史,一年来有上腹疼痛

13、,返酸烧心等症状,经 X 光钡餐造影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龛影,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穴为阳陵泉,配中脘、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合并出血,配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合并出血。如方男性,28 岁,某部干事,病历号为 112544,1973 年 9 月 13 日以右上腹痛 56 年,呕血一次,解柏油便两次而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溃疡病合并出血,临床医生认为胃溃疡出血可能性大。后经穴位压痛诊断,发现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及两侧阳陵泉均有明显压痛,故穴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于 1973 年 9 月 19 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和病理均证实

14、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肝胆系统疾病 115 例穴位压痛反应率肝病组(100 例) 胆病组(15 例)出现压痛反应例数 % 出现压痛反应例数 %肝 俞 95 95% 4 都 92 92% 3 炎点 100 100% 3 俞 24 24% 12 80%胆囊点 43 43% 14 邱 27 27% 14 临泣 4 100%在 100 例肝炎病例中,肝炎点反应压痛为 100%,在 15 例胆病组中,胆囊点出现压痛者为 凡患胆结石者,在足临泣均出现明显压痛。如汪,男性,50 岁,军干,病历号 69052,于 1971 年 6 月 30 日开始上腹部疼痛,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经治疗症状仍不好转,于 1977

15、 年 1 月 8 日经穴诊为胆道感染,经十二指肠引流镜检发现,A 管白血球 0P,B 管白血球成堆。1977 年 2 月 9 日经 X 线钡餐造影未见器质性病变,除外了溃疡病、胃炎。陈,女,74 岁,本院家属,病历号 110402,因上腹痛 10 小时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穴诊为胆石症合并胆囊炎。当晚 11 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明显扩张充血约1567 厘米,总胆管扩张 2 厘米,壶腹部有约蚕豆大的结石,诊断完全符合。呼吸系统疾病 167 例穴位阳性反应率观察肺结核( 100 例) 肺炎( 18 例) 慢性支气管炎(44 例) 胸膜炎(5 例)穴位 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

16、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肺 俞 93 93% 18 100% 44 100% 5 100%中 府 91 91% 18 100% 44 100% 5 %孔 最 71 71% 4 43 95%结核穴 97 97% 2 8 5 100%五 里 66 66% 17 房 54 54% 33 户 51 51% 25 喘 52 52% 23 5 100%渊 液 47 47%从上表所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俞、中府、孔最三穴均有明显的阳性反应,因而具有系统诊断定位的参考意义。而肺结核以结核穴阳性率最高,肺炎以五里穴阳性率最高,慢性气管炎以库房穴阳性率最高。例孙,女,55 岁,某医院工作人员,因半年来咳嗽日渐加重来院就诊,穴位压痛诊断左结核穴压痛(+) ,右结核穴有结节,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