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92777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要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 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包括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2、、火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星、土星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9、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 珥日冕层太阳风11 年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 线电短波通讯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扰乱地球 的磁场,产生“磁暴”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3、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 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月相(29.32 日)月相日地月位置时间潮汐天文现象新月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初一(朔)大潮日食上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初七、初八小潮满月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十五(望)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廿二、廿三小潮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 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 空, 强辐射,超低温)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自

4、转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太阳日:24 时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 大,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 月 21 日6 月 22 日9 月 23 日12 月 22 日太阳 直射 点00 赤道23026N 北回归线00 赤道23026S 南回归线正午 太阳 高度赤道最大 (900

5、)向南北 递减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赤道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昼夜 情况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

6、: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 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 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 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 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

7、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 30 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 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震源深度震源震中震中距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 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

8、洲板块及印度洋板 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 处 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岩石类型成因特点举例形成山体侵入岩矿物晶体颗粒 较粗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 山、黄山岩 浆 岩喷出岩岩浆活动矿物晶粒细小, 多气孔玄武岩长白山、富士山、 大洋洋底沉积岩外力作用层理构造;化 石石灰岩(太湖石)张家界变质岩变质作用片理构造大理岩,石英岩泰山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9、地貌类型 10、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类型地形特点等高线分布特征平原海拔小于 200 米,起伏小等高线数值小于 200 米,稀疏高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上,顶部平 缓中央等高

9、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 中央向边缘减小山地山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 高度 200 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 V 字形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 小于 200 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盆地中央低平,四周高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 中央向边缘增加陡崖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水汽 尘埃 2、大气的垂直

10、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 、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对流运动 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 ;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 空飞行层)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 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 温度不会太高 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4、热力环流B1 低压C1 低压A1 高压C 高 压 冷B 高 压 冷A 低压 热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

11、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 带带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 带带副极地低气压副极地低气压 带带带带副极地低气压副极地低气压 带带带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带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中伟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 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 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气旋和反气旋气压中心气流 运动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对天气的影响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 中心辐和气旋 (台风)低气压区上升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 中心

12、辐和多阴雨天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 四周辐散反气旋 (寒潮)高气压区下降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 四周辐散晴朗、干燥8、锋面类型概念锋面过境是的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分布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 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转晴、气温下 降、气压上升北方秋冬季节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 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上 升、气压降低准静止锋 (梅雨)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阴雨连绵、闷热潮湿6、7 月份江淮 地区9、季风气候 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1、全球 1 月、7 月等温线的分布 1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

13、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 7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 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原因影响措施全球 变暖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温室气体 森林火灾植被 被破坏人口增 长等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 和低地城市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 土壤盐碱化全球大气环流异 常霍乱等疾病增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 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 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 别的责任控制人口增长城市 热岛人为排放热量 城市温室气体 多不易散热 通风不良缺少

14、绿地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 诱发中暑的疾病加剧大气 污染导致城市雨岛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臭 氧 洞太阳活动人 类使用佛里昂, 消耗平流层中的 臭氧引起全球气候异常损害人 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 染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 料褪色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酸雨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 SO2 等酸性 气体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 生物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古迹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 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 用烟气净化等技术加强 国际合作第四篇水环境第四篇水环境 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淡水的主体:冰川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15、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包括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内循环大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 “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 “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 3、河水补给补给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变化分布雨水降水量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积雪融水气温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形成春汛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 夏汛)冰川融水气温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形成夏汛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 原4、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水圈中

16、的水体总量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 水。 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原因数量上总量大(世界第六位) 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 1/4)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时间上东部: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西北:夏 季多,冬季少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北:气温影响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 多,西部少季风气候的影响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水危机的原因水危机的措施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跨流域调水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 水量激增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 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水质污染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人为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