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2766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5 页zap 早期政治制度练习早期政治制度练习试卷副标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2014河北邯郸高三 11 月调研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 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 事件可说明( )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 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

2、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 2(2014河北保定高三期末24)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 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 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3(2014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 , 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 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3、D皇帝制 4(2014河北邯郸一模24)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 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表明“礼”的核 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5(2014河北石家庄文综一模24)许倬云据汉书古今人表统计:春秋与战国两个 时期“新人”(非贵族出身),分别为当时总人数的 32和 60,如刘相邹忌,秦相范 雎、楚令尹吴起、韩相申不害等皆属其中。这表明当时( ) A察举制冲击了世卿世禄制 B社会结构日益活化 C政治权力和经济势力分离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6(2014河北保定二模24

4、)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 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商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 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县(市、区)_ 学校_ 班级_ 考生号_ 姓名_.装.订.线.第 2 页/共 5 页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7(2014石家庄)作为著名的侨乡,广东许多地方都办有侨情乡讯杂志,部分家族还办有 自己的家族杂志。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8(2015河北邯郸高三摸底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

5、幽王为烽燧大 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9(2015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 京去朝拜周宜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 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 ) 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 10 (2015河北唐山一中高三 12 月

6、调研24) 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 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 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 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 11(2015河北沧州高三 12 月质量检测1)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 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 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 )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 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

7、央王权 12 (2015河北高三 1 月质量监测24)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 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 ,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 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13(2015河北唐山一模24)夏朝世系示意图(图 6) 读图 6 可知,夏王朝实行( ) 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14(2015河北唐山二模24)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 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

8、,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第 3 页/共 5 页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第 4 页/共 5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分封制的作用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说明历史事 物的能力。关键信息: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由题干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西周平乱后分封商代贵族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故 A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宗法制,没 有涉及宗法制,故 B 项排除;题干时间是在西周时期,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

9、,故 C 项排 除;题干没有涉及井田制,故 D 项排除。 2 【答案】A 【解析】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 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 A 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 间地位是不平等的,故 B 项错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体 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地 位,故 D 项错误。 3 【答案】C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 制度。从王族(皇族)到平民

10、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依据宗法制度,父系家长在家族 中居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子女只能服从。ABD 项的影响仅限于王族(皇 族),故 C 项正确。 4 【答案】D 【解析】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明辨血缘亲疏关系只是“礼”的核心作用的一 部分,故 A 项错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区分尊卑等级关系也只是“礼” 的核心作用的一部分,故 C 项错误;通过“礼”来规范社会秩序,最终达到维系统治秩序 的目的,D 项更能体现“礼”的核心作用,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 5 【答案】B 【解析】汉代才推行察举制,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非贵族出 身的新人在统治

11、阶级中的比重上升,这说明当时的宗法分封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的 社会阶层不断崛起,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势力分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 D 项错误。 6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商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 辛为帝”的信息可知,商纣王之所以能继承王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 A 项错误,符 合题意;从题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商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 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立子以贵不以长”,故 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

12、“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家族观念体现了重视血 缘亲情,这与宗法制有关。 8 【答案】B 【解析】 “诸侯悉至”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 故 A 项错误;受封诸侯要随从作战,有义务提供军赋,故 B 项正确;诸侯赶来救援,而非 联合反叛,故 C 项错误;周王室面临西部少数民族犬戎的攻伐,故 D 项错误。 9 【答案】B 【解析】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的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得知鲁武王立了小儿子姬戏为嗣君,说明宗法制仍在推行,故

13、A 项错误;姬戏成为嗣君,在鲁国境内是大宗,其它兄弟则为小宗,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 信息得知鲁武王是按照周宣王的命令行事,说明周宣王的威信在当时就最高,故 C 项错 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的事件只是个例,故 D 项错误。 10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礼乐制度的威慑性和实效性,故 A 项错误;根据第 5 页/共 5 页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天子对不遵守礼乐制度的诸侯进行各种惩罚,所以诸侯必须去遵守, 从而体现出了礼乐制度的制度性和强制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礼乐制度下 等级序列的排列和礼乐仪式的表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礼乐制度的具体规 范要求和实行的时间,故 D 项错误。 11 【答案】A 【解析】题干的大意是说:在春秋时期,以下犯上杀戮国君的事情有三十六 件,国家被灭亡的事情有五十二次,诸侯被大夫放逐,国君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 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逐渐遭破坏,故 A 项正确;西周才开始 实行分封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礼崩乐坏,没有体现贵族生活富足,故 C 项错 误;材料主要讲的是春秋时期,不是西周时期,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语句如“陈恒弑其君”, “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 鲁国的实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