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2589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以,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国家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高职院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大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养成学生较高

2、的工程意识,而且站在新的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具体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多数毕业生只能胜任按所学专业分配工作。然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技术进步之快和不同学科交叉之广不可避免地造成所学与所用之间的脱节。随着高等教育大面积普及和拓宽专业、加强基础的改革,毕业生的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知识更新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21 世纪“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它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形

3、成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不断创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一、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时代大背景出发,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构建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体系。所谓创新教育体系,是指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基金项目:教育部世行贷款 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10

4、22)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产生鲜明的教育特色。(一)树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改变原来的知识型教育观念,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将“培养学生利用已知去探索未知”作为培养工作的核心,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高校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将知识型教学改为研究型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作为教学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构建各个级别的探索空间并将学生引入这一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积累

5、探索经验和方法,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要真正树立起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把教学当作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二)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营造创造性环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坚持不懈地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同时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看作

6、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使学生建立起献身科学,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我们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表现个性,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做到尊重学生个性,不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以课堂讲授、专题研究与讨论、工作室、项目、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进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积极实行启发式和称为

7、“头脑风暴”的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改革现在考试模式,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现、培养和提高的新的教学评价制度,使之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推行德、智、体、美综合评价。(四)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对以前陈旧的教学内容,过时的教材改革更新,在教学内容上要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的原则,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

8、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学科设置应综合化,打破课程界限,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要大力优化与重构,打破传统的体系框框,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来重新设计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培养出来的,要克服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磨

9、炼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锻炼思想的敏锐性。二、我院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探索21 世纪的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的创新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教学体系和“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实验模式、考核模式等)人手,重新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于是,我们通过在几个不同的工科专业本科教学中实施为期四年的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初步探索了影响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因素,确定了教学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创新设计”课程是培养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采用专题研究与讨论、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可以

10、不拘一格,关键形成一个师生平等、互动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逐渐培养求异、创新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创新性的氛围,把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有趣,保护、挖掘学生创造的“灵气” 。同时,课件的设计既要符合这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有足够的拓展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大学已有过类似的尝试,在我院与英国大学合作开设的课程当中也采用了他们的部分课件,我院还先后有 12 位教师专门到英国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培养创新意识的课件。(二)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院各专业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提出了每个专业设立几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

11、授为辅的专业课,如“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 、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基于 3D 工作室的 CADCAM 教学模式研究”等也已列为学校的教学研究项目。我们一般先重点在几门课程中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边干边学,积累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组织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经验,然后编写出各自专业教学讲义和经验总结,由点带面,逐渐向其他专业课教学中推广。(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我院课程体系的改革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显著位置,除了开设一些常规的验证性实验、模仿型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一系列自立设计型实验,让学生自主选题,

12、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实验内容结合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能体会到学科发展的新动态;难度适中,适合本科生的实际水平。这些实验给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从事前沿创新的工作打下基础。(四)学生科研实践的开展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进入实验室,加入到老师的科研工作或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我们增设了“研究开发与实践”选修课程,旨在给高年级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提高科研、实践能力,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现在,我们计划从现有条件出发,组建一个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配备基本的设备,全天对学生开

13、放,与此同时加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与企业项目合作,派高年级学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实践等途径建立更加稳固的校企联系。这些提前参与科研工作同学成绩显著,其中有二十多位学生以第一作者名义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其中四篇被索引收录,有两人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 5 人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有 14 位学生参加中南赛区“机械创新大赛”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根据我们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从学习者的学习成长过程与环境这一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这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本身是一致的。我们必须构建全新的教育环境,使学生通过大学学习成为 A 具有强烈创新意识、雄浑激昂的创新精神、高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