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91879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4——表现手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与训练记叙文阅读与训练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中考常考题型解析; 3、记叙文阅读与训练。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 、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白描、扬抑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 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 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

3、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 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联想、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8、想像:、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9、白描:、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 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 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的

4、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 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1010、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111、设制悬念、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212、讽刺手法:、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2、中考常考题型:中考常考题型:1、 表现手法作用题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题型设置: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对对 策策:1、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5、答题模式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 ,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2、分析语言特色题分析语言特色题题型设置:分析文章中语言的特色题型设置:分析文章中语言的特色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记叙文阅读与训练记叙文阅读与训练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中考常考题型解析; 3、记叙文阅读与训练。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 、对比、衬托、反衬

6、、烘托、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白描、扬抑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 2、衬托衬托: 3、对比、对比: 4、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5、先抑后扬:、先抑后扬: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7、联想、联想: 8、想像:、想像: 9、白描:、白描:1010、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1111、设制悬念、设制悬念:1212、讽刺手法:、讽刺手法: 二、中考常考题型:二、中考常考题型:1、表现手法作用题、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题型设置:直接让考生归纳

7、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对对 策策:答题模式答题模式:2、分析语言特色题、分析语言特色题题型设置:分析文章中语言的特色题型设置:分析文章中语言的特色答题模式:答题模式: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 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 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 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 引我

8、。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 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 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 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 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 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

9、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 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 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 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 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

10、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 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 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 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 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 分)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喜出望外的神情。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11、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 分)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 分)1答案: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 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 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 的亲情和母爱。 评分:答对一处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 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

12、穷。 评分:每个要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 亲的赞美与怀念。 评分:每个要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翻浆的心(答案)翻浆的心(答案) 8(3 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 1 分,意思 相近即可) 9(6 分) (1)(2 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 分,意思相近 即可) (2)(4 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 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 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 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

13、1 分)。(意 思 相近即可) 10(4 分) 参考示例 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 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 “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 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示例 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 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赏析角度正确计 2 分,分析恰当计 2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1(5 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 任。(2 分) 看法:(3 分) 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

14、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 “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 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主题归纳正确计 2 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 3 分,言之成理即可)作业:作业:翻浆的心翻浆的心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 ,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15、。 “我蹲大厢板就行。 ”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 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 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 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 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

16、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 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 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 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 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 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 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 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