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1667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期末测试题八语文期末测试题八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737 分)分)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寒噤(jn) 吊唁(yn) 藩篱(fn) 褶皱(zh) B 差使(chi) 轩榭(xi) 额枋(fng) 匀称(chng) C 嶙峋(lng) 伧俗(cng) 逾时(y) 狼藉(ji) D 尴尬(gn) 孕育(yn) 百舸(g) 罗绮(q)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

2、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3 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口,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刻显出一副毛骨悚然的表情。 C、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一些人的财产荡然无存。 D、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 (3 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在贵州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C、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 (3 分) A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6、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填空。 (共 8 分) (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 ”。 (2) 归园田居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 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苏轼评价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 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 劲,意

4、境雄浑。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6 分) 据川东周末报道:一位八旬的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 位子女。卫生院也曾多次联系老人子女,希望他们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 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 ” 据报载,一位学生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料却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 的讥讽,让其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 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老人的子女和材料中的那位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一,在下面写出你要说的话。 (注意说话对象

5、,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A面对遗弃父亲的子女,你会对他们说:“_ 。 (3 分) B面对被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 。 (3 分) 8、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 学会思考。初中两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好书。在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做一个 简要的读书札记。 (8 分)书 名作 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二、阅读(二、阅读(63 分)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91414 题。(共题。(共 2222 分)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6、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略无阙处( ) (3)晴初霜旦 ( ) (4)哀转久绝 ( ) 10、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3 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C故: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7、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11、根据文中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 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12、用原文内容填空。 (3 分)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 ;表 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 , ;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 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 13、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3 分)14、这篇散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通过对三峡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什么?(3 分)。 (二)(二) 、阅读选段,完成、阅读选段,完成 15151919 题。题。 (1212 分)分) (甲)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

8、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 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 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 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 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

9、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 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乙)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 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5、甲文中第2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2分)16、乙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3分)17、在(甲)

10、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2分)18、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 “苏州园林可决不 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 。这两句中的“最大” 、 “可决不”可否删去?(3分)。 19、乙文使用的说明顺序与甲文一样吗?为什么?(2 分)(三)(三)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20202626 题。题。 (1717 分)分)(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 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 ) ,讲究假山 池沼的( ) ,讲究花草树木的( ) ,讲究近景远景的( ) 。总之,一切都要为 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 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 图中” 的。(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 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

12、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 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 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 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 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20、 (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 、 ( ) 、 ( ) 、 ( ) 。(4 分) 21、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 (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_。句中_二字,贯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

13、苏州园林的特征。 (乙)中的 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 分) 22、 (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 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 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 的是_ 。(2 分) 23、 (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2 分) 24、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 (2 分) 25、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2 分)26、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 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