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91183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城市丝麻产业“十二五”规划(二 O 一 O 年十二月二十日)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我市丝麻行业特色纺织产品为主线,在全行业深入进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丝麻优势企业带动我市大麻和蚕桑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市丝麻服装和家纺等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加强自立品牌建设,扩大丝麻终端产品市场占有比重。在“十二五”末把晋城市建成集丝麻原料基地,科研创新、制造加工、终端产品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丝麻产业集群雏型。二、规划目标(1)、全行业经济目标:大麻、丝绸工业总产值预计十二五末达到 15 亿元,销售产值达到 13.5亿元,实现利税 2 亿元,出口创

2、汇 5000 万美元。(2)、农业种植经济目标:建设 10 万亩大麻优质示范基地、10 万亩蚕桑示范基地。大麻种植预计农业实现收入 2.35 亿元,蚕茧预计实现收入 1 亿元。(3)、大力发展终端产品:丝绸、大麻制品制造业终端产品销售额每年递增 5%,十二五末达到 35%以上。(4)技术创新和新技术运用要求: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十二五末,全行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1-1.2%;关键技术应用率十二五末达到 15-25%。(5)、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目标:十二五末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 3-5%。三、规划构想“十二五”末晋城市丝麻产业转型发展重组整合最终形成的基本构想是:

3、实施“2381”工程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丝麻产业集群。这个集群的初步框架规划为:二个基地、三大园区、八大方阵、一条通道。二个基地就是建设 10 万亩优质大麻原料基地和 10 万亩桑园基地。三个园区就是逐步形成:1、沁河流域以绿洲公司为主的大麻纤维、纱线、面料制造园区。2、丹河流域以吉利尔公司为主的丝麻丝绸终端产品制造园区。3、晋城中心城市丝麻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八大方阵就是根据各园区定位分别打造各个方阵。一是在沁河流域园区打造以下四个方阵:大麻和粘胶纤维开发方阵、大麻纱线和面料生产方阵、大麻后整理和色织方阵、厂丝绢纺制造方阵。二是在丹河流域园区打造以下二个方阵:丝麻、丝绸终端产品开发方阵;丝麻

4、针织终端产品开发方阵。三是在丝麻文化创意园区打造以下一个方阵:丝麻产业研发服务方阵。四是在原料基地打造以下一个方阵:大麻桑、茧、茧丝副产品综合开发方阵。一条通道就是丝麻特色产业观光、旅游、购物通道。上述构想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体规划、分类分期实施,以资产为纽带做统领,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晋城丝麻业三龙头为基础,以总后科研技术为支撑,实现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优势效应,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大麻产业集群雏型。四、主要内容1、建设二个基地:一是优质大麻原料基地。十二五末完成 10 万亩大麻优质示范基地。可生产大麻韧皮 2 万吨,产值 1.7 亿元;生产麻杆 8 万吨,产值 0

5、.4 亿元;生产麻籽 0.5 万吨,产值0.25 亿元;生产大麻纤维 1 万吨,产值 3 亿元;生产粘胶纤维 2.7 万吨,产值 7.5 亿元;生产高档食油 0.17 万吨,产值 0.4 亿元;麻皮、杆、籽农业收入 2.35 亿元,增加农民就业 1 万人(从事种植)。二是建成 10 万亩优质蚕桑示范基地,力争蚕茧收入达 1 亿元。根据各县区种植规模及产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大麻桑蚕附加值。在大麻和桑蚕原料基地打造一个方阵。对大麻杆、根、叶、籽、花等副产品综合开发,建立大麻新型建材厂、大麻油精炼厂、大麻木塑厂等初加工企业。对桑树枝、桑葚、蚕砂下脚料等进行综合开发,建立食用菌、饮料、食品厂等初加

6、工企业。总体规划规模,分期分类实施。2、在三大园区内打造以下方阵。本着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做专做强的原则。沁河流域定位为纤维、纱线、面料制造园区。打造四个方阵:、大麻和粘胶纤维开发方阵:扩大绿洲公司大麻脱胶生产线,新建 5000 吨大麻韧皮纤维厂。利用端氏改制企业厂地建设 15 万吨大麻杆蕊粘胶纤维厂,抢占纤维源头资源,以适应大麻基地建设和未来市场需求。、大麻纱线和面料加工方阵:绿洲公司拟新增 3 万锭麻纺规模,总量达到 5 万锭麻纺规模。着力调整投资和改造重点,十二五期间完成大麻二期工程项目。、大麻后整理和色织方阵:需要上手段、上规模、上项目,以全面提高大麻面料的花色、品种、品质以

7、适应市场竞争。(规模问题待进一步研究)以上三个方阵放在绿洲,有基础条件、有项目优势、有土地发展空间、有水源、电力交通均适应,并有一支长期从事大麻研发生产的队伍。、厂丝绢纺纤维制造方阵。以阳城、沁水高平等地民营企业为主,发展白厂丝和绢纺生产规模。新上项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本着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打破体制界线。从产业产品互补发展需求出发整合晋城传统优势资源,做新、做精、做特、做优大麻和丝绸终端产品。丹河流域定位为丝麻终端产品制造园区。打造二个方阵:、丝麻终端产品制造方阵:以吉利尔公司为基础打造丝麻文化产业长廊,大力发展丝麻交织、混纺的家纺、高端服饰、工艺饰品、手工制品

8、等终端产品,建设 100 万套丝绸丝麻扩改项目十二五末达产达效。、大麻针织面料终端产品制造方阵:以森鹅公司为主体整合服装制造资源(如城区针织厂、绿洲横机针织等)、发展提升大麻针织、梭织终端产品品质。改造扩建森鹅针织生产线、建设森鹅大厦(10000 平米),有利于资源、研发、人才、设备、场地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4、本着强化研发、培育特色、市场推广、产业服务的原则、晋城中心城市定位为丝麻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在晋城市区、开发区以大麻、丝绸文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为理念,聚集科研创新、设计开发、品牌推广、展示交易、电子商务、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丝麻产业时尚创意园。在园区设立一个丝麻研发服务方阵。逐步形成

9、大麻产业研发设计中心、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中心、贸易营销购物中心、精品展示中心、产业化服务中心、大麻文化园、丝绸长廊,是晋城丝麻产业集群基地总部,也是晋城丝麻行业协会、行业管理办公所在地。力争把这个丝麻产业创意园建成丝麻产业化的“中关村”和“硅谷”。5、连接一条通道:本着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决胜市场的原则,于晋城市旅游业接轨,使纺织产业与朝阳产业交汇,开辟皇城相府、蟒河、九女湖、钰山、王莽岭、长平之战等丝麻产业园区旅游观光购物通道。在重点旅游景区设立大麻、丝绸文化长廊专区、产品专卖店、宣扬丝麻文化、扩展消费领域和扩大品牌推广渠道。五、主要措施(1)扶持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丝麻龙头企业并把它

10、做强、做实、做好,引领丝麻产业有序发展。一是抓紧完成绿洲公司的改制工作。推进低污染、低能耗脱胶技术运用升级,并向大麻纤维、粘胶纤维、染色后整理、色织布、染色纱、纤维源头和终端产品延升。二是推进丝绸行业蚕丝和大麻交织系列产品研发应用和市场联盟推广进度,加强丝绸、丝麻家纺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三是加大对丝、麻、棉混纺纤维、复合型功能化新型纤维针织产品的开发,提升针织产品自主设计水平,开拓国内消费领域。通过全面提高我市丝麻产业自主开发终端产品(服装、针织、家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提高大麻、蚕丝原料的可纺率和综合资源利用。(2)建设二个优质大麻、蚕茧原料基地。十二五期间,争取将大麻基地建设作为我市经

11、济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议事机构,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3)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知名的丝麻品牌。发展一批新品牌,重振一批老品牌,带动产业升级。积极从政策、财力上扶持绿洲大麻“中国名牌”,吉利尔“高标丝绸认证标志”、“阳城蚕桑”原产地保护项目,还有省著名商标“森鹅”、“红萍”、“绿洲服饰”等我市纺织服装品牌。走“文化十品牌”的发展模式、实施丝麻纺织品牌战略,推动品牌文化建设。加快提高我市丝麻产业自主品牌建设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促进丝麻产品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4)创建一批丝麻终端产品的研发基地和科研联盟

12、平台。开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的丝麻终端产品创新研发体系。建立我市丝麻产业技术与产品研究中心、培训中心、信息网络咨询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并同国内大专院校、军队联系加强丝麻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联盟,促进产学研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对企业起到引导作用,尽早实现产业化推广运用。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走“专、特、新、精”的产品研发道路。扶持一批在终端产品设计、自主创新、营销网络等方面有特色的不同所有制的大、中、小企业并把它们做实、做强。(5)构建一批管理团队和人才培育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丝麻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健立科学合理的人

13、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社会办学机构并与我市的大专院校联盟(晋城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技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我市丝麻产业的经营管理者,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级技工队伍。同时内外结合引进和培养适用型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管理营销、IT 资本运作等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培训、培养、激励使用机制,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的培训计划。更重要的是配合组织部门选拔培养一批有市场策划能力、资本运营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到企业的关键岗位和领导岗位,这是丝麻产业振兴发展的关键源头。(6)推广一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实现高效竞

14、争。十二五期间,全市丝麻企业要抓住电子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机遇,推动全市丝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运用,高度重视作为信息交流和网络资源共享技术的运用,加强电子商务在销售领域的推广和使用。建设晋城丝绸、大麻纺织原料、面料、服装、家纺、饰品及其它丝麻制品电子网络交易市场,实现管理信息化、交流电子化、增强我市丝麻企业的市场快速反映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为丝麻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7)加强一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重点,优化创新环境。十二五期间,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企业技术、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的利益和积极性,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国家

15、、省科技项目及产品开发项目,并在实际中提高企业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促进我市蚕茧、丝绸、大麻等纺织品专利,原产地保护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注册开发,塑造和提升我市丝麻产业品牌、专利、原产地形象,以适应国际化的生产经营需要,促进我市丝麻纺织和终端产品品牌的创新发展。六、政策建议(1)加大改组改制的力度,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对山西梅花丝麻集团总部进行改组改制,成立晋城市丝麻纺织服装管理办公室和晋城市丝麻行业协会。强化其在丝麻产业发展、行业自律、技术引进、标准制定、贸易交易、信息发布、政策引导、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和规范全市丝麻产业的经营行为的作用,成为联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扭带。(2)按照市场

16、规律加快对“绿洲”、“森鹅”等企业改制工作,打开大门、广招天下“人”、“财”围绕开放做文章,采取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加快改制进度,扩大民营经济在丝麻产业中的比重,做实、做强丝麻的龙头企业。(3)加强政策保障体系,重点扶持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和加速丝麻产业发展,设立大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农业方面给予农民种植大麻直接补贴,给予农业部门大麻良种培育示范、推广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把大麻种植收割农机具列入国家农机创新开发项目给予科研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优惠。在工业方面给予大麻丝绸新建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促进丝麻产业快速发展。(4)进一步加强与总后的合作,创造条件把建设我市大麻基地的工作尽快扎实开展起来。对已有的思路和成绩进行归纳梳理,加强与总后汉麻研究中心的联系,对大麻综合开发成果进行深入的考察、学习、调研,为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脚踏实地把大麻基地建设的工作谋划好、实施好。5、政府引导推动协调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加快大麻产业的进程。建议政府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大麻产业化领导组或项目办,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引领各部门科学设计大麻产业化发展方案,协调部门行业利益。拍板解决重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