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0494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灵丘一中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灵丘一中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灵丘一中地理组灵丘一中地理组一一 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 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暴雨;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 动力条件大风吹扬/水流风力/水蚀作用。 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过大; 过度樵采、放牧、垦

2、殖;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程建设导致地表疏松等。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 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进程,加重了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人类活 动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成因: 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 相对封闭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干旱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稀疏的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为主;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西北

3、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 间; 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 对策: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2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措施: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 林带,阻止

4、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 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 理用水、生态移民。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二二 掌握情况自测掌握情况自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9 分)(1)图图中中 沙漠的名称是: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塔克拉玛玛干沙干沙 漠漠,此地区及周,此地区及周围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气候干旱,风风化和化和风蚀风蚀作用作用强强烈烈。人

5、。人为为原因是:原因是:水水资资源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合理利用。 。 图图中中地区地区绿绿洲退化洲退化严严重,重,对这对这一一现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测成立的是(成立的是(ABCD) ) A人口增人口增长长迅速迅速 B气候气候变变暖,蒸暖,蒸发发量增大量增大 C 为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给,大力开荒种粮,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耕作技术术落后,灌落后,灌溉溉措施不当,出措施不当,出现现次生次生盐渍盐渍化化 E水水资资源源污污染染严严重重 (2)图图中中地区荒漠化的人地区荒漠化的人为为原因是原因是: :过垦过垦、 、过过牧,植被遭破坏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合理

6、利用该处该处土地土地资资源的措施是:源的措施是: 制定合理的制定合理的载载畜量,防止畜量,防止过过度放牧;退耕度放牧;退耕还还林林还还草,植草,植树树造林;生造林;生态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结合。合。 为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进行巨大的生行巨大的生态态工程建工程建设为设为: :营营造造“三北三北”防防护护林林。 。 (3) 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是西北地区最为显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草原、 、荒漠荒漠为为主的景主的景观观特色。特色。 (4)西北地区自西北地区自东东向西由向西由温温带带

7、草原草原逐步逐步过过渡渡为为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和和荒漠荒漠,体,体现现了了陆陆地自然地自然带带从沿海到内从沿海到内陆陆 的地域分异的地域分异规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东向西向西减少减少而形成。而形成。3(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风力作用力作用 。 。 ( (6) )导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类活活动动(或人(或人为为因素)主要有:因素)主要有:过过度樵采、度樵采、过过度放牧、度放牧、过过度开度开垦垦;不;不 合理利用水合理利用水资资源等源等。 。 ( (7)我国北方的)我国北方的农农牧牧过过渡渡带带,

8、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农农牧牧过过渡地渡地带带生生态环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稳定,人定,人类类利用也最不利用也最不稳稳定,土地很容易定,土地很容易产产生荒漠生荒漠化。化。 ( (8) )虽虽然然经过经过治理,个治理,个别别地区的生地区的生态环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境得到改善,但从总总体上看,特体上看,特别别是是旱作地区旱作地区和和草原牧区草原牧区, ,荒漠化仍在蔓延。荒漠化仍在蔓延。 ( (9)从左)从左图图中看出,新疆面中看出,新疆面积较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9、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深居内陆陆,气候干旱,气候干旱, 地表径流少地表径流少。山西面。山西面积较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黄土土质质疏松,地表植被疏松,地表植被 较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 (10) )试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环境特征:境特征: 深居内深居内陆陆, ,远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强,温差大,温差大,风风力大;力大;高原面高原面积积大,高山大,高山环绕环绕盆地,沙

10、盆地,沙 漠、戈壁广布;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为主;主;草原和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为主要自然景主要自然景观观。 。(11)右右图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产基地,基地,试试分析分析该该地区棉花生地区棉花生产产的有利条件是: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光照强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较多,灌多,灌溉溉水源水源较较丰富丰富(12) 右右图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呈环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绿洲上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河流。三三 相关知识拓展探

11、究相关知识拓展探究探究沙尘暴问题:探究沙尘暴问题: 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普遍偏高;春季冷锋多带来大风。 地表:北方多沙质土,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有少雨,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 扩大。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防治 加强法制,完善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 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根本出路。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结合区

12、域实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 1、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降雨、植被、地面物 质组成等方面;而人为因素包括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开矿、 修路等基本建设等方面造成的。 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 (1)恶化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 地4生产力降低,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 了 贫困,制约了经济发展。 (2)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防洪安全。 (3)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

13、利用。 3、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1) 、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基础,着力建设区域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以林草建设为 重 点,抓住蓄水、节水这个关键,走综合治理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抓好造林种草。 二 是实施雨水集流工程,解决好农村饮水和基本农田的补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 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业结构,使生态环境尽快向良性转变。 (3) 、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走优质高效之路。 (4) 、坚持把治理开发和预防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四四 自我查漏自我查漏1 1、据依记忆,写出本部分知识要点提纲。、据依记忆,写出本部分知识要点提纲。2、依据知识掌握情况,写出在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上仍存在问题。、依据知识掌握情况,写出在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上仍存在问题。3、依据日常练习及测试,自主选择与本部分知识有关的典型习题或易错题。、依据日常练习及测试,自主选择与本部分知识有关的典型习题或易错题。(最有代表性的抄下来,其它的写出题的出处或位置以便复习)(最有代表性的抄下来,其它的写出题的出处或位置以便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