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导游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90494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童古镇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前童古镇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前童古镇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前童古镇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前童古镇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童古镇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童古镇导游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童古镇导游词前童古镇导游词导游内容:概况概况鹿山鹿山小桥流水小桥流水职思其居职思其居明经堂明经堂泽思居泽思居理理 发师发师拍摄基地拍摄基地群峰簪笏群峰簪笏 老街老街好义堂好义堂童氏宗祠童氏宗祠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鼓亭馆鼓亭馆石镜精舍石镜精舍 各位团友: 你们好!欢迎来到前童古镇参 观游览。前童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 14 公里处,面积 68 平方公里,人口 2.6 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深厚、地理位置独特、自然风光秀 丽的江南文化古镇。现为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 镇所在地前童建于南宋末年,官 居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在一次游 历中偶然发现这块“山坏水绕、围而 不塞、藏风得

2、水”的“风水宝地”,于 是举家从台州的黄岩迁徙到此,因 居住在慧明寺前得名叫前童。明代 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 著书立说。近代又成为两次民主革 命和抗日战争的基地。辛亥革命时 期,25 岁的村民童保暄就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是浙江废除帝制和反袁 时的革命元勋;抗日战争时期,这 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地; 解放战争,中共宁海县工委在此建 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近年来, 前童又以其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 建筑保存完整而蜚声遐迩。白溪水 缘渠入村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 桥,户户通卵石曲径。民宅、书院、 祠堂各具风姿;老街、亭台、牌坊 交相辉映,素有“浙东丽江”的美誉。 还有千古名木、神奇药泉、

3、徐霞 客游记开篇地梁皇山等,为前童 增添了迷人的魅力。鹿山鹿山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 叫鹿山。鹿山高不过五十米,因形 状像一只卧鹿而得名。鹿背是一个 天然草坪,绿茵如毯,北面的参天 古松就像是鹿角。鹿背上飞檐翘角 的烈士亭是几年在二次革命中献身的烈士而设。站在山顶,明代大儒 方孝孺命名的前童八景“塔峰晓日、 鹿阜斜晖、双溪钩月、石镜寒泉、 学士桥柳、孝女湖莲、梁山鹤唳、 石泄龙吟”全都能看到。与鹿山遥遥 相对的那座山叫塔山,唐时,塔山 脚下有一村庄叫汪家坑,村里出有 一位孝女叫汪娥,汪娥父亲死的很 早,她就以纺织、耕作侍养母亲, 并立誓不嫁。她母亲有个嗜好,喜 欢喝塔山脚下湖里的水,于是

4、汪娥 每天挑水给她的母亲洗用。她母亲 死后,汪娥照常提水供在母亲的牌 位前。有一天,汪娥不小心掉进湖 里淹死了。她死后,汪家坑的村民 和惠明寺的僧人为了纪念孝女,也 为了后人能学习孝女的品行,就在 山上建了两座报恩塔,这就是塔山 得名的由来。那湖也被取名叫孝女 湖。在塔鹿两山之间鳞次栉比的古 民居就是前童村。前童村建于南宋 绍定六年(1233 年),至今已将近800 年的历史。全村两千多户人家, 差不多一万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姓童。村之大,姓之纯,为江南罕 见。那错落有致、环裹在新楼之中 的就是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浙东儒 乡风格、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据 专家考证,这是浙东地区保存最完 整、工艺

5、最精致、规模最大的古民 居群,并成为“国之瑰宝”。南边那如 白练般贯穿东西的是碧水长流的白 溪。“塔峰斜峙双华表,溪水周流一 玉环”,就是眼前的写照。溪前那座 山叫石镜山。峰峦间倒悬着一块巨 大的石壁,冬天冰雪沥沥而下覆盖 在上面光滑如镜,阳光之下金光四 射,因此得名。元末明初,童氏先 祖伯礼公为了开创前童教化,在石 镜山下建造了一座书院叫石镜精舍, “聚六经群书数千百卷,俾子弟讲习 其中,求治心修身之道。”并礼聘当 时朝野闻名的大儒方孝孺在此执教 授课。由于方孝孺勤于课教,所以当时一些名家子弟也纷纷慕名前来 求学。方孝孺先生的逊志斋集 中许多文章诗篇全写于此地。各位 团友,接着请大家下山随我

6、去感受 一下文化古村的魅力吧!小桥流水小桥流水各位团友,进入古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汩汩流动的溪水、小巧玲珑的 石桥和粉墙黛瓦的民居,是一幅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画面。高翘的马 头墙上“小桥流水”四个阳文楷字,概括了前童独特的水文化。石板小桥 是每户人家洗菜、洗衣服和进出家门的唯一通道,全村共有 1200 多座。 清澈见底的溪水是明朝正德四年(1509 年)前童的祖先童濠(字继乐) 发动村民从五里外的白溪开沸凿渠引进来的。在此之前,前童的水利条 件很差,年成的丰收主要取决于天时,因此童濠决心从白溪引水灌田。 于是,他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并倾己所有,按八卦原理由下而上开沸进 村,形成“家家有活水”的独

7、特水环境,并避免了庄稼的旱涝之忧。为了 庆祝丰收、保证渠水畅通,也为了纪念引水先祖童濠,前童的各房就造 出了各式各样的鼓亭、抬阁、秋千等,在每年的元宵节(正月 14 日15 日两天)举行一次盛大的流动灯会行会。届时,村民自发组织鸣群锣、 抬鼓亭、放铳花、打龙灯、舞狮子等队伍,穿走于大街小巷,势若万马 奔腾,场面非常壮观。各地观赏的人群蜂拥而至,争睹为快。希望各位 团友明年的元宵节千万不要错过噢!职思其居职思其居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职思其居”宅,它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宅主童则堂原为武义县训导。此宅的台门用红条石构筑而成,门顶上嵌 刻着“职思其居”的门匾,表达了主人当官不忘家乡,在家不忘职

8、责的意 境。其下刻有魏碑阳文家训“告往知来,一隅可发。未雨绸缪,诗义通达。 量入为出,礼言周匝。勤俭成家,魏足法。山西宅闾,今时气甲。”庭院 为四合院二层木结构,是典型的台州式风格。这种民居的布局非常符合 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一家人和谐的居住在一起,极具人情味。同时建 筑方式非常科学,以天井为中心,可以统一采光、排水,占地又少,便 于管理。天井遍地是卵石铺成的铜钱状图案,隐喻“金钱铺地”,中间是 一只用黑卵石铺的梅花鹿,象征“禄”的意思。中堂是院子的中心,此宅比较独特中空无楼板。中堂正壁贴有历代主人中举的捷报,反映此宅人 才辈出。此宅还是前童新文化的起源地,1905 年创办塔山启蒙学堂,是 现

9、在前童中小学的前身。职思其居是典型的“书香门第、诗礼之家”。明经堂明经堂与职思其居相连的宅院是明经堂,它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进去之前,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外墙上的石花窗。目前前童还保留有二百多扇石花窗, 每一扇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并且有不同的含义。这扇石花窗就包含了“福、 禄、寿、喜、财”等寓意。石花窗是前童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明经”匾额是浙江学政奉道光皇帝之命所立。左右门墙上“礼仪”、“孝悌” 四个砖雕篆字,体现了主人的道德准则与思想规范,也是前童童氏家族 行辈的排列。中堂“敦伦凝道”匾是主人亲笔所题,既反映了宅主的文学 功底又表达了他的思想。下设半圆罩有求吉作用。廊檐月梁有“海马虹梁”

10、 和其下刻的“梅花藏龙”图案是前童独特的建筑饰物。天井内有黑石子铺 成的狮子滚绣球图案,故此宅又称“狮子名堂”。屋脊中间堆塑的太极双 鱼图吻兽、天井的八卦以及门内牛腿雕刻的“八仙”使儒家思想与道家文 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宅古朴而又不失典雅,是一座典型的浙东古民居。泽思居泽思居泽思居建于清代初年,2002 年此宅从丽水地区迁移前童,因原来主人 官居一品,故又称“宰相府”。走近泽思居,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此宅檐头 四注,马头墙高耸,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院内厅堂轩敞,廊柱挺拔。雕 刻复杂是此宅的特点。整栋房子可以说是“无梁不雕、无雕不精”,所以号称为“江南第一雕花大楼”。进门可以看到正梁上刻有“四仙迎宾”

11、的典故, 体现出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厅东首梁上刻有五只仙鹤,既说明了原来 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体现了他的“五岳朝天”的志向。从西首梁 上的“百鸟朝凤”图可以看出这不是简单的一户人家,因为这些图案并不 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凿的。理发师理发师拍摄基地拍摄基地循着卵石曲径,我们走在电影理发师的拍摄场景。理发师是 油画大师陈逸飞的遗作,讲述的是上世纪 30 年代末,理发师陆平(陈坤 扮演)与师叔的女儿宋佳仪(曾黎扮演)之间曲折、缠绵的爱情故事。 那陈逸飞为什么会选择前童作为理发师的主要外景摄影基地呢?他 说:“我之所以选择前童是因为它与江南其它的水乡古镇不同。它不但保 护得很好,而且给人以古朴、

12、深厚、很有人文的感觉,有着浙东古镇特 有的韵味。古镇内一些建筑的雕刻、花纹等,充分体现出先人对艺术造型上的追求,很符合理发师中一段时期的场景需要。”这样,陈逸飞 和前童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遗憾的是,导演陈逸飞由于积劳成 疾在电影拍了五分之四时去世了,死时年仅 59 岁。前童古镇也就成了陈 逸飞先生人生中的绝唱地。群峰簪笏群峰簪笏群峰簪笏是清代乾隆年间举人童桂林建造,当时他仿效“孟母三迁”选 择地址在书院“尺木草堂”的旁边,是前童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古宅院。最 有特色的是门、窗、墙。前面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不仅充满 韵律美,而且具有防风挡火的作用,同时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显赫的象 征。墙

13、体嵌着雕花石窗,左右墙上分别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的浮 雕文字。大门两上方镶有“五福”青瓷,所以又称“五福临门”宅。两只倒挂 的镇宅狮子暗喻“事事如意”。最值得赞叹的是院内的木头格子窗,不但 雕刻精致,而且每扇窗都有不同的涵义,有的有阴阳之别、有的充满了 主人的希望,特别左右两大房窗上刻有朱柏庐的治家格:“黎明即起洒扫庭 除要内外紧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表明了宅主治家育人的良苦用心。老街老街 各位团友,现在咱们来到了前童老街。这是一条古老的街市,两边 都是木结构的两层楼辅面,长约百米,宽五米。老街现在有些冷落了, 但在二十年前

14、老街非常繁华,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那时 聚集了六个县的商贾,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童氏先祖建造了此街,既 发展前童的商品贸易,同时又利于村民物资的需求。好义堂好义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好义堂。好义堂建于民国初年, 宅主童宏曹是本地一位副乡长,他乐善好施,当年为了给染上鸦片毒瘾 的百姓戒烟去毒,自愿出钱供饭在家设立戒烟所,因而声名远播。民国 22 年,县长李涵夫亲笔题赠“急公好义”匾额,以表彰他的好义精神,这 就是此宅得名的由来。宁海解放前夕,好义堂是解放大军与浙东纵队的 会师之地,也是解放军 21 军 61 师师长胡炜的指挥所,是一处革命纪念 地。童氏宗祠童氏宗祠 童氏

15、宗祠是童氏合族聚会、祭祀、庆典等活动的场所。建于明朝洪 武 18 年,占地 1.2 亩,是明代大儒方孝孺在此讲学时设计。门口竖有四 对长方形旗杆夹是童氏历代人才辈出的象征。祠堂总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厢房、天井及大厅,是封闭式四合院。大厅 32 根柱 子中间大两头小,既显示出典型的隋唐风格,又隐含童氏子弟全局象一 盘棋子。西厢角楼呈八字分开,四角下垂的挡风板被专家赞为是国内罕 见的明代建筑物。大厅高悬正中的“诗礼名宗”点出了前童深厚的历史文 化。厅内立的一块清道光年间的“祖训碑”是童氏祖先教育后代要“耕读传 家”、“奉公完课”的族训。抗日战争时期,童氏宗祠是宁波地区第六行政 公署所

16、在地。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前童的民俗博物馆。民俗指的是各民族 在不同时期所创造、使用和传承的生活与文化。馆内陈列的藏品有五匠 工具、厨房用具、祭器、嫁妆、服装及农用耕具等,详实地介绍了当地 文明发展的重要过程及其独特的个性,可供大家观赏、研究及缅怀旧日 时光。这些平时司空见怪的物件或许大家觉得不是很稀奇,但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他们逐步被现代的机械化所替代,所以如果不收集以后就再 也看不到了。二楼的“千工木雕花床”、“鼓亭”等不但体现了前童人民的勤 劳和智慧,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当地灿烂的古文化。中国第一鼓亭馆中国第一鼓亭馆 正月十四元宵节是前童最具民间色彩的传统节日,俗称“行会”,起 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是鸣群锣、抬鼓亭、放铳花, 鼓亭是主角。18 台精致的鼓亭、台阁、秋千风格各异、内涵不同。1997 年,宁波市文化局授予前童为“鼓亭之乡”;2006 年,前童台阁列入宁波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009 年,前童行会列入浙江省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