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防治-钢筋工程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88774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病防治-钢筋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病防治-钢筋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病防治-钢筋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病防治-钢筋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病防治-钢筋工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工程 一、表面锈蚀 1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2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 3防治与治理措施 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必须用混凝 土墩、砖或垫木垫起,钢筋库存期不宜过长,工地临时使用的料场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干 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雨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 二、箍筋不规范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 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度,一次

2、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 逐根对齐。 3防治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措施 对于超过质量标准的箍筋,I 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注意只可返 工一次,对于其他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三、钢筋现场施工中的工艺质量问题 1现象 钢筋在现场施工时工艺质量差,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1) 混凝土保护层未按要求制作垫块,或垫块数量少,使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 要求。 (2) 钢筋施工时同截,面的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 范规定数值。 (3) 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施工前未规划,使得箍筋间距不一致,或

3、箍筋成菱形,或使箍筋 的接头同向。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在钢筋绑扎前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制作保护层垫块,施工前认真按要求放置。 (2) 钢筋施工前应查阅图纸并根据钢筋进场情况,规范接头的位置,使其满足规范要求, 绑扎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要求进行。 (3) 操作人员进行箍筋施工时,应有良好的施工习惯,摆施工筋时严格按图纸设计间距进 行施工,箍筋必须是垂直受力钢筋,箍筋接头需错开放置。 四、钢筋闪光对焊的质量问题 1现象 在钢筋焊接过程中,不同的焊接方式由于操作等原因造成工艺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导致施 工不能达到质量要求。 2原因分析 (1) 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当,致使焊

4、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晶,焊合不良。 (2) 钢筋焊接操作时,由于钢筋端头歪斜、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正确以及焊机夹具晃动 太大等原因使得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或接头处偏心,致使轴线偏移超标。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对断面较大的钢筋理应采取预热闪光焊工艺,但却采用了连续闪光焊工艺;在焊接或 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焊前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干净,确保导 电良好。 (2) 在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 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 (3) 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接头焊接完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

5、五、钢筋电渣压力焊的质量问题 1现象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中,常出现接头的轴线偏移 0.1d(d 为钢筋直径)或超过 2mm 及接头 弯折角度大于 4,以及咬边和焊包不均匀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 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2) 预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部钢筋晃动和移位,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 筋倾斜。 (3) 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4) 上钢筋端头没有压人熔池中,或压人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5) 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均。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钢筋端部歪

6、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切除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2) 两夹具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3) 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 停焊后约 2min 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4) 适当选择焊接电流的大小及焊接通电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有关的焊接规范进行选择, 然后按要求严格执行。 (5) 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 六、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 1现象 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施工中,常出现未焊合、咬边、夹渣、气孔等质量问题。 2原因分析 (1) 焊接电流小,时间短,母材加热不足,熔池

7、金属少,因而冷却速度快,顶压时不易完 全焊合;引弧提升高度偏大,或下送不稳定使熔化过程发生中断现象都会引起未熔合的发 生。 (2) 焊接电流过大,焊接时间过长,钢筋熔化量超过预定留量值;熔池温度高,熔池金属 很多等现象都会引起咬边。 (3) 压人深度过小,顶压过程中断电,或焊接电流小,熔池金属温度低,未能将熔渣完全 排除;或回收焊剂重复使用时,未能将杂物清理干净引起夹渣。 (4) 焊剂受潮,或钢筋、钢板锈蚀严重,焊接时分解发出的氢气混人熔池金属中,未完全 逸出,或焊剂粒径太大,覆盖厚度不足,对熔池金属保护太差造成气孔。 3防治与治理措施(1) 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及相应的焊接时间。 (2) 选择合适的引弧提升高度,采取合适的下送速度,确保焊接过程顺利进行。 (3) 选择合适的压人留量,保证顶压过程中有足够的压人深度;焊剂重复利用时应认真清 除夹杂物。 (4) 焊前应将焊剂按要求烘干,并保持清洁,钢筋和钢板的焊接处需清除锈污。 (5) 焊剂粒径要适中,特别是使用回收焊剂时,应认真清除熔渣;焊剂的覆盖厚度,至少 应能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不泄露火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