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8773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 思考题 一 (带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节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请你举例说明影响你生活的某些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制定的计划和规划;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 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的或盲目的行为;公共政策能调整社会 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申明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积分入户,逼着城市前进。针对外来工融入城市的户籍难问题,广东的一些城市试行“积 分入户”政策。但有批评指出,积分政策“嫌贫爱富,嫌老爱壮;大部分只从城镇经济发 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入户条件,农民工的真正贡献、合理需要和内心愿望尚待关注。 2.公共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公

2、民的作用与意义的? 公共政策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由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的社会公共管 理,它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公共”是在公域基础上,反映公意,维护公正,体现公平,并具有事务公开,满足公益 的特点。因而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3.结合案例分析说明错误的公共政策会导致怎样的不良后果? 英国骚乱之后,公共政策右转。 第 1 章关键术语 1.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制定的计划和规划;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 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的或盲目的行为;公共政策能

3、调整社会 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申明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2.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特征 (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由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的 社会公共管理,它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 措施和手段。 “公共”是在公域基础上,反映公意,维护公正,体现公平,并具有事务公开, 满足公益的特点。因而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2)整体性: 关联性。 层次性。(3)动态性: 过程性或阶段性。 开放性或灵活性。政策的稳定 性是公共政策动态性的特殊表现形式。(4)规范性: 权威性; 强

4、制性。(5)目的性: 功能效用性; 价值相关性。 (6)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功能的多重性。 4. 公共政策要素 公共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体,是公共政策运行开展的基础。公共政策系统 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媒体、公共政策环境等要素系统构成。公共政 策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联程度以及与系统外部环节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 运行。 。 5.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公共政策运行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政策运行过程的决策者、参 议者和参与者。它基本上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选民)等要 素所构成。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主体。中国

5、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主 体。 6.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政策过程的起点,目标 群体 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7. 公共政策媒体 在公共政策系统内,主体与客体及其环境要素之间有许多关联体称之为媒体。广义上的媒体是指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居间工具或手段。狭义上的媒体仅指传播 媒介、宣传工具。此处我们采用广义上的媒体概念来分析公共政策系统的主要关联体,即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PSO)和公共政策传播组织(PCO)。 8. 公共政策环境 所谓的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 来看,凡是影响政策的

6、存在、发展及其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两大部分。在政策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以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 和国际环境四个因素最为重要。 9. 公共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目标是公共政策凭借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所要达成的目的,是决策者通过制定与实 施公共政策所要达到的或希望实现的对象,它可以是某种利益,也可以是某种状态。公共 政策目标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灵魂和核心,是公共政策问题解决的诉求对象。 公共政策目标涉及诉求对象“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它要回答和设计人类公共事务管 理的终极价值,它要展现公共政策内在的“善”的关怀。 10. 公共政策功能 (1)导向功

7、能:政策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方向。 (2)制约功能:政策能够 对作用对象的行为与事物发展失范进行控制和约束。 (3)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策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利 益分配的能力和作用。 (5)动力功能:公共政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符号象征对国家管 理和社会改造所具有的促进和推动的能力和作用。 (6)准法律功能:政策作为一种社会规 范起到了指导、补充甚至替代法律的功能。 第 1 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制定的计划和规划;(2)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 的过程;3)

8、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的或盲目的行为;(4)公共政 策能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5)公共政策申明了政府有所 为,有所不为。 (2)(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由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 的社会公共管理,它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的措施和手段。 “公共”是在公域基础上,反映公意,维护公正,体现公平,并具有事务公 开,满足公益的特点。因而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2)整体性: 关联性。 层次性。(3)动态性: 过程性或阶段性。 开放性或灵活性。政策的稳 定性是公共政

9、策动态性的特殊表现形式。(4)规范性: 权威性; 强制性。(5)目的性: 功能效用性; 价值相关性。 (6)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功能的多重性。 2、解释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概念。 公共政策主体是公共政策运行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政策运行过程的决策者、参 议者和参与者。它基本上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选民)等要 素所构成。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主体。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主 体。 公共政策客体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政策过程的起点,目标 群体 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3、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它基本上由立法

10、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选民)等要素所构成。 4、什么是社会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二者有何区别?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政策过程的起点。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 种主观定义,人的价值判断影响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一种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5、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6、政策目标群体的含义是什么?其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遵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要素。目标群体接受和 服从某一项政策的缘由: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对 政策形式

11、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避免 受到惩罚;环境条件的变化 。 7、举例说明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环境 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 。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 第一,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 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二,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三,经 济环境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 第四,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 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8、公共政策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1)导向功能:政策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

12、展方向。 (2)制约功能:政策能够对 作用对象的行为与事物发展失范进行控制和约束。 (3)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 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4)分配功能:政策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利益分配 的能力和作用。 (5)动力功能:公共政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符号象征对国家管理和社 会改造所具有的促进和推动的能力和作用。 (6)准法律功能:政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起到 了指导、补充甚至替代法律的功能。 9、一国的公共政策究竟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效率、公平、秩序、发展。(1)效率。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 优。所谓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 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2)公平。马克路希夫斯基认为,公平可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 选举公平,每个人都有投票权;二是机会公平,应该给予每个人发展其潜能的机会;三是 结果公平,比如通过累进所得税而进行的社会再分配等。 3)秩序。政府被看作建构社会 秩序的重要机器。而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建构社会秩序的有效工具。(4)发展。所谓可持续发 展观,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强调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