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7994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新)8.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测试技术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80106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药物制剂专业 授课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应用技术系 学时:8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严规有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与作用 分析测试技术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 成和分析方法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检测 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通过分析测试技术的学习,可提高学生从事实际检测工作的能力,并能培

2、养严谨求实的科 学作风。分析测试技术是工业生产的“眼睛” ,是药品生产中原料的分析、中间产品的监控、 产品的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中,是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 术等课程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前置课程;本课程是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支撑 课程,也是药学行业质量监控岗位专业技能的重要支撑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 着药学行业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1.21.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通过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有关的的分析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药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1.准确把握分析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药学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2.创新教学思路。在实验内容取材,要与药学紧密结合,既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训过程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实训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实验内容的选材,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实验教材中适当补充仪器分析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技术,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取材上强调实用、够用为度,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且加强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分析天平、pH 计,分

4、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3.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检测能力为目的,教育学生认识本课程在药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教会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协作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导演、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1.31.3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本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研

5、究总结,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1.课程标准要体现“不断创新” 、 “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院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新体系。是把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中,丰富课程的内涵,使本门课程成为探求学习方法的平台。3.以药品质量监测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在生产实践在用的检测项目为载体,采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4.以校企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制度。请企业药厂质检人员参与教学,老师进企业学习实践

6、,共同开发教学。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2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12.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获得支撑后续课程如药物分析技术、药剂学、药理学等的重要知识;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知识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践认知能力。2.22.2 分类目标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该课程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各类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熟练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7、,学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胜任药物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工作。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质量监控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实验报告、课外小论文等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互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养成观察检测过程、发现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药学工作者的社会职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献身药学事业,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8、。(2.) 通过课程中各种分析技术的方法的学习及实践项目的训练,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3)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与行动。3 3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内容与要求3.3. 1 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任务名称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描述学习单元学习单元参考学时参考学时任务 1:分析测试技术概述分析测试技术的作用、方法分类;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1. 概论2. 误差与数据处理8滴定概论与酸碱滴定10沉淀滴定技术4配位滴定技术9任务 2:化学分析技术滴定分析概念;滴定分析计算;滴定曲线;指示剂;标准溶

9、液的配制 氧化还原滴定技术9电化学分析技术6光学分析技术12红外分析技术4经典色谱分析技术6任务 3:仪器分析技术电位的概念、电位滴定;光的吸收、紫外可见光度法、原子吸收技术、荧关分析技术、色谱法概念、色谱法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10毛细管分离技术1荧光分离技术1核磁共振测定技术1任务 4:其他仪器分析技术简介毛细管电泳的操作、荧光法的定量技术、核磁共振仪和质谱仪的使用质谱分离与测定技术13.3. 2 2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任务任务 1 1任务任务 1 1:分析测试技术概述分析测试技术概述参考学时参考学时讲授讲授 4 4,实训,实训 4 4知识目标:1.了解测试技术分类 2.学会分析

10、天平的使用 3.学会滴定仪器的使用能力目标:1.了解分析测试的过程 2.学会分析数据的正确记录 3.了解测试过程误差的传递学习目标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态度,共同协作的工作精神。学习单元内容描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建议参考课时1. 概论2.误差与数据处理1 分析测试技术的作用、方法分类;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2.实训任务一:分析天平的使用3. 实训任务二: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练习.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要单独操作,教师示范与检查指导相结合讲授讲授 4 4,实,实训训 4 4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任务任务 2 2:化学分析技术参考学时参考学时讲授讲授 1212,实训,实训 1818,参

11、,参观观 2 2知识目标:1.掌握滴定的基本知识 2.学会选择指示剂 3.掌握滴定仪器的使用.4.学会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了解滴定过程参量的变化规律 2.认真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正确记录测定数据 4.能正确书写实训报告学习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善于自学和思考的能力。学习单元内容描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建议参考课时酸碱滴定技术1.酸碱滴定过程 PH 的变化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3.实训一: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置与标定 4.实训二:盐酸滴定液的配置与标定5.混合碱的测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堂教学;以实践中在用的任务带动,并设计一个综

12、合实训项目讲授 4,实训6沉淀滴定技术1.沉淀滴定过程的离子浓度的变化 2.终点的确定 3.实训一;硝酸银标准液的配制与标定.多媒体教室;药剂样本;校内实训室;图书馆。多媒体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室实操训练。2 人一组讲授 2,实训 2配位滴定技术1.EDTA 的特性及应用2.金属指示剂的变色3.实训一;EDTA 标准液的配制与标定 4.自来水的硬度测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多媒体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室实操训练;参观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站讲授 3,实训 4,参观 2氧化还原滴定技术1.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的类型与应用2.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3。实训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

13、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图书馆。多媒体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室实操训练。2 人一组讲授 3,实训 6配制与标定 4.实训二: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5.维生素 C 的测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任务任务 3 3:仪器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参考学时参考学时讲授 16,实训 20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仪器分析的原理 2.掌握他们在药物质量监控的应用能力目标;1.掌握酸度计、光度计、色谱仪的使用与维护 2.掌握比较法的定量测定技术的操作要领学习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习惯,加强职业道德意识,爱护公共财产,培养与他人合作精神。学习单元内容描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建议参考课时电化学分析技术1.直接电

14、位法原理及应用 2.电位滴定的应用 3.实训一;滴眼液PH 的测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分成 4 人一组。讲授 3,实训 3光学分析技术1.掌握光的吸收定律及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条件 2.掌握 7200 光度计及紫外光度计的操作 3.吸收曲线的实验绘制 4.微量铁的测定 5.维生素 B12 的紫外吸收测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分成 4 人一组。讲授 6,实训 6红外分析技术了解分析技术的原理,对红外光谱图有初步的认识多媒体教室;作简介2经典色谱分析技术1.色谱图的特征及应用 2.流动相与固定相的选择 3.实训一;纸上色谱法分离金属离子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

15、堂教学;分成 1 人一组讲授 3,实训 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特点 2.分离测试条件的选择 3.实训一;苯同系物的分离与测试 4.实训二;APC 片剂的成分测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分成 4 人一组;综合性实训讲授 4,实训 6学习任务学习任务 4 4任务任务 4 4:其他仪器分析技术简介参考学时参考学时4 4知识目标:了解毛细管电泳测定技术、荧光法的定量技术、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测定的原理能力目标:了解毛细管电泳测定仪、核磁共振仪和质谱仪使用学习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习惯,加强职业道德意识,爱护公共财产,培养与他人合作精神。学习单元

16、内容描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建议参考课时毛细管分离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片显示仪器组成1荧光分离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堂教学1核磁共振测定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片显示仪器组成1质谱分离与测定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片显示仪器组成14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4.1 教学条件4.1.1 软硬件条件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图书馆及网络课程资源。4.1.2 师资条件本课程由二位教师担任教学,一位为教授,另外一位为国评讲师、内聘副教授。4.2 教学方法建议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配合多媒体课堂讲授完成本课程教学。尤其加强实训教学。 1. 精选实训内容 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建立了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层次是基础训练性实验,要求学生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