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7934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一)、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 忌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

2、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意境归纳常用到的词有:优美空灵、明净绚丽、清新自然、开阔雄浑、雄阔苍凉、 清净幽远、清新幽丽、萧索凄清、幽静孤寂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 考,避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出错。 (四)、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3、,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 “孤月” 、 “落日” 、 “秋风”几个 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 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

4、露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五)、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请简析这首诗意象。 (6 分) 答: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 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表层含义)作者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 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深层含

5、 义)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全国卷 2)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 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

6、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 外空旷开阔。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 丽的景色啊!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 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 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 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 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

7、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 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答:(1)用“日暮”即落日, “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07 年北京卷) 芣苢(fy)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l)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 用衣

8、襟兜着)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之 注释: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 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 间装物。 问: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 分)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

9、回来。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7 年陕西卷)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3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 分) 答: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 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 些景物无不

10、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诗歌简析】: 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 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 “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 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 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

11、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 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 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 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 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 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 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 ,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

12、春未老”相应合。全词 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 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 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一)、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二)、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描写,抒情的技巧

13、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 巧。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四大类。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描写手法应注意:1、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2、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4.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5.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6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

14、情)7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修辞手法主要有:4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 加强语气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用典、对比、渲染、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虚实结合。1、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15、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烘托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又有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乐景衬哀情。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4、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5、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

16、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写开门见“山” , “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