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比较研究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86851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辛词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辛词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辛词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辛词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辛词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辛词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辛词比较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辛词比较研究高一 2 班 李新琦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词学领域历来以苏轼、辛弃疾并称,他们被视为南、北宋时期词坛上豪放派代表词人。虽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辛却同中有异。一词风:苏词乐观旷达,辛词慷慨沉郁总体上王国维人间词话概括简炼准确:“东坡词旷,稼轩词豪”。但犹未尽,因为“豪”其实是两人的共同处,而异处在于东坡词豪放旷达、稼轩词雄豪沉郁。故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 ”贴切、精当地指出了苏、辛词的主要差异。苏词的豪放词主导倾向是雄健、旷逸,表现了苏轼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作品格调明净如水又光彩照人,豪放而不显得压抑、飘逸而旷达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熙宁八年会猎所作,词人自谓“老夫”姑且如少年一样狂放,左手牵猎狗,右手擎猎鹰,武士乘马飞驰;极写了出猎的场景。词人意气风发大呼让全城人来看我象孙权射虎那样不平凡的身手吧!场面壮阔,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的英武,雄姿英发、热情奔放。下片以“鬓微霜,又2何妨!”傲然自信的笔调,希望如魏尚那样立功边疆,其精神积极昂扬。苏轼就是以健笔劲毫使词从意境、格调、笔势上贯注了豪迈纵放的精神。此外,苏词具有乐观

3、旷达的境界。词人在历经挫折、几度沉浮时也表现出身处逆境随遇而安的自得和豁然大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这些词名令人精神振奋,充满了对人生的博大超迈的襟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开篇突兀而起,风雨忽至,穿林打叶声不绝于耳,然而词人却呤啸着徐步前行,虽然竹杖芒鞋,却也轻快无比,词人只需“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行了。这里的风雨不单纯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

4、雨,词人处变不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谈笑人生。下片骤雨已过雨后天晴,酒意在风雨的洗礼中散去,沐浴着雨后的清凉,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既已云消雾散,一切都成为过去而又感到轻松平静,表现出坦荡、无私的胸怀。 “归去”也暗含归隐而去,只要远离险恶官场,也就不必担心是风雨还是晴了。这首词通过日常景物表达了具有普遍人生意义的生活哲理,抒写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处世态度。词中渗透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莫听”、 “何妨”、“谁怕”、 “任平生”,这些句子使全词格调明快、潇洒。雨中、雨后的意象清新明净、艺术境界清旷。词人面对排挤、贬逐不是抗争不懈,而是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的藐视态度,不以外物所动,不

5、为外力所屈,始终保持3内心的平静,表现了我行我素、超逸达观的精神世界,词的境界旷达清新,渗透出挺拔英武之气,既有庄子“齐物论”超越顺逆的思想,又让人领悟出只有无私无荣利才能无畏的哲理。这是因为他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当时赵宋统治者提倡儒、道、佛兼蓄,苏轼也受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熏陶,博采三家之长灵活运用。以忠君爱民的入世思想从政,参用佛老思想,以老庄“等荣辱、齐死生、忘得失”的态度解脱逆境苦闷,佛教思想又促使他随缘自适、乐观旷达, “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因此虽然他一生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几起几落,但他自立于污浊的现实之上,身处惊险、坎坷依然保持泰然自若的风

6、范。所以苏词“自在处”即自我旷达之处,是其它词人难以达到的。辛词的旷达词不多,但还是有些,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 哨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 ”是用庄子齐物论来言世事纷争高低之无谓,表现出超旷出尘的思想。 沁园春“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表现出对仕隐恩怨不心介怀的胸襟。 水龙吟题瓢泉“稼轩何必长贫,放泉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为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以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故不忧”的旷达来自慰投闲置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农村夏夜里美丽的景色,词人对农村丰

7、年由衷的喜悦,整首词流畅自然、格调欢快,这在辛词中是少数,故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词以豪放沉郁为主,境界宏大奇丽,笔酣墨浓,壮怀激烈又经久4不衰,以至到了垂暮之年依然豪气排空、响彻云霄、铿锵有声,具有雄奇阔大、汪洋恣肆、百折不回的气势。这是由于他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拯救国难、爱国抗战已成为时代主调,国家危亡、大厦将倾,有识之士不可能置身于度外,再去寻求人生的解脱。加之词人不只是一介书生,而是一位具有现实斗争经验,亲受战火洗涤的抗金将领,其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已任,志气高远,有一股英雄豪气。爱国忠君、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词人的一生,他抚世感时寄托于词,热情颂扬了抗金爱国的事业,抒发驱逐外寇

8、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因此辛词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更富有战斗性。辛词中表现出来的战斗雄姿、叱咤风云的勇武,不可一世、纵横沙场的英雄气慨是苏词无法比拟的。 “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 “燕兵夜娖银胡籙 ,汉箭朝飞金仆姑。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描写了词人少年时突入金营生擒叛徒、轰轰烈烈的事迹,这些战斗场景的描写,词人总是表现出热情的歌颂和豪迈的英姿。 辛词中意象雄奇宏大、豪气纵横, “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这些景象生动、

9、夸张,极度想象。这种纵横天下、浩然磅礴的战斗豪情一泻无余,是苏词中少有的,辛词比苏词更显英雄本色。辛词更有一大特点是沉郁顿挫、慷慨悲凉。词人执著一生,始终以抗金报国为念,英雄虽跃跃欲试、壮心不已,但长期不被信任,被闲置排挤一生,英雄苦于无用武之地,又不能看到河山破碎坐视不管而自得其5乐,这种报国无路、状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在胸中压抑了数十年,喷发在词中,其词慷慨激昂、郁塞悲壮,没有苏词那样随遇而安的乐观、明快飘逸的格调。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更体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执著,也隐含了慷慨蕴藉的悲壮之美。

10、这首词突出的表现了辛词独特的审美特征,曲折、婉转、豪壮、悲凉、顿挫、沉郁,用典较多,也正是沉郁的情感内容所决定的。但是依然执著追求,慷慨激宕、纵横开阖、一气贯注,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悲壮美。辛词有的还寓悲壮于平淡之中,即淡笔写浓愁、细笔写大志,平淡中寓不平,词境含蓄沉郁。 丑奴儿书博山道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南归后许多时候罢官在家,即使为官也有志难伸,内心悲苦长期愁绪难排、抑郁不乐。真正体味了深愁却说不出、不愿说出口,这才是深沉的痛苦!而秋天在愁苦之人的眼中,是衰老没落的象征,词人晚岁逢秋本极凄凉,他并不以悲叹对待,反而轻松的说“天凉好个秋”,至深的爱

11、国情感、壮志未遂的满腔忠愤,以至淡之语首出,摧人心神,含蓄而更耐人寻味。词人时常还巧妙地针砭世俗庸流,借古讽今,嘻笑怒骂以抒不平之气。如沁园春将止酒“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词中酒杯与作者对答,将酒杯拟人化,对之大动肝火、大发牢骚,表面上怨酒“少恩”,实则发泄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苦闷,词人以自由放肆的讽刺痛责黑暗的现实和统治者。6由此可见,辛词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具有非常执著的忠君爱国思想,不论是穷是达,都渴求恢复中原、实现理想,在南归后被压制排挤时,也将一腔忠愤寄托于词鞭挞丑恶,

12、使辛词不仅贯注着豪迈奔放的战斗豪情、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且慷慨沉郁、苍劲悲凉,极具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特色,故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表现手法:苏词自然、明晰、畅达;辛词委婉、隐迷、晦涩。苏轼在文论中要求内容充实郁勃而自然表达出来(江行唱和集叙),主张“辞达”,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书),“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文说),他阅历丰富、学问渊博,力求自由而准确地表达他所要求表达的意境。不仅其文如此,在苏轼的词中多直接抒怀言志,象滔滔汩汩的泉水那样将胸中的情感奔涌流泻出来,语言自然流畅。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起首三句象在胸中流动而出,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思量,那反而不真实自然

13、;但心中自是铬刻五内,想淡忘也忘不了的,这是何等朴实、自然、诚挚的哀思!词人孤独的愁思、自我憔悴的形象无需掩示,与妻相距千里何况又有生死的分隔,这种相思之愁再加上仕途失意、生活颠簸词人过早的容颜衰老,渗透了无限的身世之感。上片写梦前,抒发对亡妻的一片真情,下片记梦。相别已久的夫妇相见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泪水无忌而流,自然的表现了相逢时惊喜无语,唯有以泪诉情的真实,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句写词人想象,妻子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小松林岗垄上一年年思念着丈夫,词人想念妻子却从反面着笔,以景作结余音袅袅。苏轼对自己的情感不隐藏,词中写景、抒情自然而不隔,相思之情深切而明晰,夫妻之爱见于言表,7词句畅

14、达、不感到生涩、隐约。辛词却不同,词大量用典和比兴寄托,借用意象、景物曲折婉转的表达情感,使词在慷慨激烈之外别具一种沉郁的风味,作品时常摧刚为柔、起伏跌宕、蕴藉含蓄,以此来鞭挞黑暗的现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是由于南宋朝廷屈辱投降、文恬武嘻,词人恢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为主和派所不容,词人对当局偏安误国极度反感,政治地位孤危,遭毁谤、打击,他不能肆意逞辞,只好采用幽隐曲婉的手法,表达他坚持理想、不与恶势力妥协、要战斗到底的决心。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

15、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这些典故运用得自然、妥帖,不但给诗词营造了氛围,深化了词意,而且给读者以形象生动之感。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全词惜花恨春,借自然界花期没有定准,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和人生的忧虑和失望,以比兴手法寄托政治感慨,是词人在朝廷多次希望光复故土,又由于各种“风雨”迟误而夭折发出的悲叹,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情感幽怨动人心魄。三词体创新:苏词以诗为词;辛词铸熔百家

16、,以文为词。苏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在内容上与他的诗一样将广阔的社8会生活和词人的精神面貌写入词中,既可看到词人政治上的抱负,也可看到人生的理趣;既有宦海的浮沉,又有交游山水的逸致。他的词境显豁,文辞雄伟清健明朗,而少香艳气息,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诗的立意和题材带入了词的天地,刘熙载论苏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艺概)。 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谪居儋州时的独觉诗“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说明苏轼反映地诗中的内容、观点也不同程度反映到他的词中。可见苏词人“以诗为词”、有诗词合流的倾向。辛词较之苏词,不仅运用了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大幅度提高了词的表达功能,具有散文化倾向。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的上片结句“不尽长江滚滚流”用了杜诗登高的诗句,下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