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6828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一.单选1.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c)。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社会问题 D.学科问题2.古人猿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产生人类的标志(B)。A.产生语言交流 B.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C.群体生活 D.建立生产关系3.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D)。A.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B.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C.始终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 D.有时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4.“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C)。A.人类自身生产影响物质资料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必须与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C.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D.物质资料生产必须促进人

2、类自身生产5.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关键是(B)。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 D.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6.如果总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死亡人口增长速度,即使死亡人口数量增加了,人口死亡率也有可能(C)。A.上升 B.不升不降 C.下降 D.有升有降7.新中国成立起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属于(B)。A.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型B.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型C.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型的后期D.正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型转变8.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是(B)。A.人口发展无政府状态规律 B.相对过剩人口规律C.人

3、口生产及其类型转变规律 D.人口三次产业结构转变规律9.在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中,最为关键的条件是(A).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B.社会经济制度 C.人口的制定与执行 D.人口的数量与质量10.人口的生育率好、死亡率与人口的经济地位、收入和生活水平呈现的关系是(D).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11.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起着决定性影响,下列不属于此观点的是(D)。A.社会经济决定人口社会结构的性质与内容B.社会经济决定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动与发展趋势C.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是人口社会结构变动最重要的原因D.人口社会

4、结构变动一般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变动12.下列各项指标不属于侠义人口质量衡量指标的是(B)。A.人口与劳动力特征 B.人口生育率C.就业与失业水平 D.人口生活质量13.人口资源是指(B)。A.总人口 B.劳动适龄人口 C.求业人口 D.就业人口14.知识能否转化为经济价值,取决于(A)。A.只是生产力的转化率 B.劳动者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低C.人的主观能动性 D.尊重知识的客观环境15.根据我国现行制度规定,我国男性劳动力的劳动年龄界限为(A)。A.1660 岁 B.1655 岁 C.1560 岁 D.1565 岁16.从人力资源内部的替代性来看,人力资源的质对量的替代性(A)。A.较强 B.同程

5、度 C.较差 D.为零17.下列属于人力资源质量自然属性的是(A)。A.身体素质 B.思想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劳动技能素质18.人力资源自然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C)。A.教育水平 B.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C.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口结构19.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人力资源构成是(D)。A.地域结构 B.文化构成 C.自然结构 D.社会构成20.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二级层次开发是(B)。A.政府开发 B.用人单位开发 C.人力自身开发 D.劳动开发21.“情欲引力论”是生存动力开发的理论之一,它是由(A)提出来的。A.傅立叶 B.哈伯德 C.恩格斯

6、D.圣西门22.人类迈向 21 世纪,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D)。A.增值性资源 B.再生性资源 C.创新性资源 D.战略性资源23.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现在全球的财富是由人力资源组成的占(B)。A.54% B.64% C.74% D.84%24.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的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D)。A.30%40% B.50%60% C.60%70% D.80%90%二.多选1.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BD)。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对规律的认知程度 C.社会经济条件D.阶级背景 E.规律与人们利益的一致性2.下列属于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是

7、(BCD)。A.性别结构 B.社会组织 C.社会文化 D.与他人建立关系 E.与自然发生关系3.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是(ABCDE)。A.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揭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本质C.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马克思主义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观点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依据4.一般来说,人口结构按照其结构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分为的大类是(ABD)。A.自然结构 B.地域结构 C.职业结构 D.社会结构 E.劳动力资源结构5.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制约和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的社会因素有(ABCE)。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

8、.文化因素D.人口规模 E.意识形态6.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数量的指标有(ABCD)。A.市场劳动人口比例 B.实际市场劳动量 C.现实人力资源数量D.人力资源率 E.人口出生率7.人力资源分为现实人力资源与潜在人力资源,潜在劳动力主要包括(ABCDE)。A.军队服役人口 B.监狱服刑人口 C.在校学习人口D.非付酬的家务劳动 E.自愿失业者8.21 世纪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CD)。A.经济全球化 B.社会网络化 C.社会知识化D.信息网络化 E.管理知识化9.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看,人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ABCD)。A.数量调节 B.合理配置 C.人力资本投资D

9、.人员激励 E.制度监督三.名词解释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口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严格地说,它是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广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等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的社会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

10、的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四.简答1.简述人口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答:(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人类才能以社会为单位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才存在社会生活,才会有语言、文字、科学、文化等的创造和发明,从而产生人类历史。(2)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物质前提。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在任何社会条件下,社会分工都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和人口密度为前提的,而社会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2.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有哪些影响?答: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婴儿死亡率较高,净增的新生人口就少,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比较缓慢;反

11、之,婴儿死亡率较低,净增的新生人口就较多,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就较快,规模就较大。其次,一般来讲,死亡对出生可以产生“反馈”作用。在高婴儿死亡率的地区或时期,往往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最后,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高婴儿死亡率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就低,反之就高。3.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那些决定性的影响?答:(1)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前提。社会经济条件是觉得人口存在和增殖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人口不能存在,也不可能有所发展。(2)人是社会化的个体,它只能生活在由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不能孤立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与社会经济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而独立存在

12、。(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自然变动与社会变动的社会因素与生理因素的变化,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一切变化均归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的任何变动都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4)人口发展受一定的人口规律支配,而一定的人口规律必然要体现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性质、与特点。同时,人口规律的作用范围也受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支配。4.结合中国人力资源实际,分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意义。答:(1)人力资源质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出发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即成劳动力的“开采”与“利用” ,还应该是“塑造” “发展”与“利用”并举,它包括了对即成劳动力的利用与对潜在劳动力的塑造与发展的双重任务

13、。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各种现有的只是水平和能力,把各种潜能变成现实,使其更能创造性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2)人力资源质量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源对生产力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充足数量的劳动力,而且还表现在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合格劳动力。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无论多么先进的生产技术,多么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是在具有特定质量的劳动力人口作用下取得的。如果一个社会只能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充足数量的劳动力,而不能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合格劳动力,生产力就会因此得不到动力而停滞、倒退甚至衰落。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实

14、际上也就不可能有高速度发展的生产力。(3)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作为生产者,其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内在质量。在人口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短缺。总之,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它不但能促进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发展质量,进而大大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质量培养。六.论述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看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