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课程与教学论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6732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68课程与教学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868课程与教学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868课程与教学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868课程与教学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868课程与教学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68课程与教学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68课程与教学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选择题1. (D)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儿 童发展的次序。这一观点属于( )A.要素主义B.永恒主义C.结构主义D.实用主义2. (C)隐性课程是由( )提出的A.布卢姆B.奥苏泊尔C.杰克逊D.皮亚杰3. (A)下列人物中属于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巴浦洛夫C.布鲁纳D.奥苏泊尔4. (C)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塔巴C.斯坦豪斯D.施瓦布5. (B)“提倡儿童应该学习古典语言和古代名著”这一观点属于( )A.要素主义B.永恒主义C.结构主义D.实用主义6. (D)下列课程设计取向划

2、分错误的是( )A.认知发展取向B.人本主义取向C.社会重建取向D.分析取向7. (B)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国家是( ) 。A.美国B.德国C.英国D.奥地利8. (D)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A.广域课程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核心课程9. (C)程序教学的创立者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斯金纳D.华生10. (C)( )流派强调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 ( )流派高度重视学习 中的情感因素A.行为主义、认知流派B.建构主义、认知流派C.行为主义、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人本主义11. (B)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斯坦豪斯

3、C.施瓦布D.瓦克尔12. (A)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每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 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研究法B.观察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人种学研究法13. (B)教学的辅助形式为( )A.小组教学B.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C.复式教学D.班级授课14. (C)下列课程实施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忠实的课程实施观B.互动调试的课程实施观C.改造的课程实施观D.生成的课程实施观15. (A)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人物有( )A.巴格莱B.杜威C.赫钦斯D.阿兰16. (A)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又维持各学科原

4、有的独立状态的课程是(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合科课程17. (C)不宜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原则的一项是( ) 。A.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B.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C.注重内容的科学性D.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18. (B)对于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内容的重要性B.内容的科学性C.内容的正确性D.内容的实用性19. (C)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20. (B)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项目是( ) 。A.涉及范围的广域性B.结果的必然性C

5、.实施过程的潜在性D.影响的持久性21. (A)区分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计划性B.连续性C.持久性D.必然性22. (B)按照课程评价的目的分类,不属于这种分法的一项是( )A.诊断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23. (A)“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B.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C.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D.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24. (B)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 的方法的是(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25. (A)表现性目标最早是( )提出的

6、。A.艾斯纳B.杜威C.布鲁姆D.布鲁纳26. (A)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实验法27. (A)下列对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表述错误的是( )A.学生与学生的矛盾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C.教师与知识(教材)间的矛盾D.学生与知识间的矛盾28. (D)教学是( )A.学生学的活动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的活动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29. (C)搜索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既有量化取向的,又有质化取向的,下列哪种方法是量化 的( )A.访谈B.观察C.测量法D.成长记录袋30. (D)( )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趋

7、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 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体或问题。A.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31. (A)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的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 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个派别的观点( )A.建构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永恒主义32. (A)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是( )A.泰勒B.塔巴C.斯坦豪斯D.施瓦布33. (C)教学过程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 。A.探索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性格D.发展情感和态度34. (A)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者( )A.布卢姆B.布鲁纳C.

8、斯金纳D.华生35. (D)在凯洛夫看来,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A.讲授课、观察课B.讲授课、问答课C.讲授课、实验课D.单一课、综合课36. (D)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其代表人物有很多,下面所列的专家中,哪一位不是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 )A.泰勒B.塔巴C.惠勒D.斯坦豪斯37. (B)按照评价目的可以将评价分为( )A.内部评价,外部评价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C.教师评价,学生评价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38. (C)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卢姆的课程目标分类系统(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意志领域D.技能领域39. (C)课程管理越来

9、越摒弃统一,僵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地方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体现了课程管理的( )趋势。A.规范化趋势B.多元化趋势C.弹性化趋势D.民主化趋势40. (C)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小组教学B.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C.复式教学D.班级授课41. (B)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作者是( )A.泰勒B.布卢姆C.哈罗D.辛普森42. (D)课程设计的集体审议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塔巴C.斯坦豪斯D.施瓦布43. (A)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课程为(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44. (C)下列课程管理模式中错误的是( )A.中央集权B.地

10、方分权C.学校分管D.混合模式45. (C)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综合课程46. (C)下列不是课程组织的原则的是( ) 。A.连续性B.顺序性C.指导性D.整合性47. (A)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 )A.贝尔-兰卡斯特制B.文纳特卡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48. (D)从宏观上讲,不构成为课程管理模式的选项是( )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混合型D.独立型49. (D)不能作为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要素的是(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50. (A)不属于课

11、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一项是( ) 。A.国家课程标准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发展的需要D.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51. (A)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关键因素( )A.教师B.学生C.学校管理者D.课程专家52. (C)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斯金纳C.罗杰斯D.布鲁纳53. (D)杜威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是( )A.学校B.书本C.教师D.儿童54. (D)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 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我们称为( )A.调查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C.人种学研究法D.观察研究法5

12、5. (A)下列课程中,哪类课程的历史最悠久(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56. (D)下列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需要评估B.确定目标C.组织与实施D.检查评比57. (C)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布卢姆C.斯金纳D.罗杰斯58. (C)课程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 )A.斯坦豪斯B.博比特C.泰勒D.卡斯特59. (C)下列不属于集体审议模式基本特征的一条是( ) 。A.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取舍,做出选择。B.审议应该以实践为衡量各方案的标准。C.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

13、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D.课程审议形成一个新的群体。60. (D)新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61. (B)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 )A.自学-辅导式B.情境-陶冶式C.引导-发现式D.示范-模仿式62. (D)学习经验取向认为,决定学习质和量的是( ) 。A.教材B.经验C.课程D.学生63. (C)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B.杜威C.斯坦豪斯D.施瓦布64. (C)手势一般分为四类,其中往往给学生一种形象可感的印象的是( )A.指示性手势B.感情手势C.摹状手势D.象征手势65. (A)(

14、)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卢梭D.布鲁纳66. (B)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B.教师C.教育管理人员D.环境因素67. (B)“情境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 )A.引导-发现教学模式B.情境-陶冶教学模式C.示范-模仿教学模式D.自学-指导教学模式68. (C)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般不采取( ) 。A.调查研究法B.观察研究C.实验室研究D.人种学研究69. (D)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是( )A.理想课程B.文件课程C.理解课程D.实施课程70. (D)校本课程是由( )提出的A.布鲁纳B.杰克逊C.帕

15、克赫斯特D.菲吕马克71. (B)当代( )哲学流派倡导社会效益的课程与教学观。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C.永恒主义D.实用主义72. (A)范例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A.瓦根舍因B.布鲁纳C.布鲁姆D.罗杰斯73. (D)范例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斯金纳D.瓦根舍因判断题74.()麦克尼尔将课程理论分为软理论和硬的理论两种。 ( )75.()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 程三种形态。 ( )76.()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活动 的始终,它与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样注重学生的独

16、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 力培养,因此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 )77.()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 的课程要素。( )78.()20世纪70年代,罗杰斯提出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 )79.()“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美国的罗杰斯。 ( )80.()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并实行的。 ( )81.()斯坦豪斯所认为的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 )82.()综合课程就是合科课程。( )83.()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 制。 ( )84.()实用主义在课程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