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考试辽工大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6266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压力考试辽工大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山压力考试辽工大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压力考试辽工大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岩岩石石的的变变形形特特性性(单单向向压压缩缩应应力力 下下的的变变形形特特性性): (1)OA阶段(压密阶段),应力 -应 变曲线呈上凹形,即应变随应力的 增加而减小。形成原因:存在于岩 石内的微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闭 合。 (2)AB阶段(弹性阶段),应力 -应 变曲线基本呈直线。在这一阶段卸 荷,应变可以恢复。该阶段后期, 岩石会出现新的裂缝和原裂纹扩展。 B点是该岩石的屈服点。 (3)BC阶段(塑性阶段),应力超出 B点,应力增大,直线呈下凹形, 明显表现出应变增大,某些薄弱部 分发生破坏,从而引起应力重新分 布,导致薄弱部分发生破坏,直到 完全破坏。 (4)CD阶段(破裂后阶段

2、)(软化阶 段) ,到C点达到峰值后,岩石内部 结构完全破坏,试件仍保持完整状 态,形成宏观断裂面。变形表现为 沿断裂面滑动,试件承载加速下降, 不降为0,还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5)D点以后(摩擦阶段 ) ,岩石断 面摩擦具有抵抗外力的能力。 莫莫尔尔强强度度理理论论: 莫尔强度理论认为:岩石不是在简 单的应力状态下发生破坏,而是在 不同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组合作用下, 才使其丧失承载能力。或者说,当 岩石某个特定的面上作用着的正应 力、剪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随即 发生破坏。同时莫尔强度理论对其 破坏特征作了一些近似的假设:岩 石的强度值与中间主应力 2的大小 无关,岩石的宏观的破裂面基本上 平

3、行于中间主应力的作用方向。据 此,莫尔强度理论可在以剪应力 为纵坐标,正应力 为横坐标的直 角坐标系下,用极限莫尔应力圆加 以描述。 (图 莫尔应力圆) 无数个极限应力圆上,破坏应力点 的轨迹被称为 莫莫尔尔强强度度包包络络线线。 由于 岩石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莫尔强 度包络线很难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 因此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 =c c+ +t ta an n。 3 3格格里里菲菲斯斯强强度度理理论论及及强强度度条条件件 : 岩石是一种带有初始缺陷的介质, 在脆性材料内部存在着许多微裂纹。 随着外力的逐渐增大,裂纹将沿着 与最大拉应力成直角的方向扩展。 当作用在裂纹尖端的有效应力达到 形成新

4、裂纹所需的能量时,裂纹开 始扩展。 强强度度条条件件 :1+330. (1-3)/ (1+3)=8t 4 4三三轴轴应应力力计计算算 : : P P1 15 5公公式式1 1- -1 12 2, ,p p1 17 7公公式式1 1- -1 13 3,p p2 26 61 1 公公式式1 1- -2 22 2到到1 1- -2 23 3之之间间的的三三个个; p p3 39 9,第第8 8题题。 5 5原原岩岩: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 活动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 6原原岩岩应应力力 :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 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7 7原原岩岩应应力力场场: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 与人为因素无

5、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 应力场。 8 8自自重重应应力力场场: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 力场。 9 9构构造造应应力力场场: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 起的应力场。 1 10 0构构造造应应力力: 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 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分为现代构 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 1 12 2原原岩岩应应力力分分布布规规律律: A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 层重量; B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C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 度增加而减小; D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 力一般相差较大。 1 13 3基基本本假假设设条条件件下下孔孔周周围围应应力力分分布布。 A圆孔周边应力: r=0,=2rH; B任一点

6、应力r+=2rH; Cr、应力分布与方向角 无 关,圆孔在任一方向应力分布相同; D围岩内应力大小与 E、M无关,距 孔边距离有关; E孔周围处于压缩状态; F影响半径: 3倍直孔以远; G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 2. 1 14 4支支承承压压力力: 指在岩体中开掘巷道、 在煤层内进行采煤时巷道两侧或回 采工作面周围煤壁上形成的高于软 岩应力的垂直集中应力。(应力重新 分布后,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的部分) 1 15 5支支撑撑压压力力的的分分区区问问题题 :常将采场 前方或巷道两侧的切向应力分布按 大小进行区分。 根据切向应力的 大小,可分为增压区和减压区。比 原岩应力小的压力区是减压区,

7、比 原岩应力高的压力区是增压区。增 压区即通常说的支承压力区。支承 压力区的边界一般可以取高于原岩 应力的5%处作为分界处。再向内部 发展即处于稳压状态的原岩应力区。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极限 平衡区和弹性区。 1 16 6直直接接顶顶 :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 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 为直接顶。 1 17 7老老顶顶: 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 (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 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 的岩层称为老顶。 1 18 8伪伪顶顶: 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 存在厚度小于0.30.5m、极易垮落 的 软弱岩层,称为伪顶。 1 19 9上上覆覆岩岩层层活活动动规规律律假假说

8、说: A A压压力力拱拱假假说说 认认为为:回采空间上方形成自然平衡 拱(压力拱);工作面始终处于拱的 保护之下;工作面前进,拱脚随之 前进。 评评价价:可解释免压现象;但对拱的 特性、岩层移动时各层的力学关系 未作分析。 B B悬悬臂臂梁梁假假说说 认认为为: 顶板垮落后,煤壁上方岩层 以悬臂梁形式存在(含组合梁),随 工作面推进周期性垮落,产生周期 性来压。 评评价价:可解释 周期来压,下沉量近 煤帮处小 ;并非所有顶板都处于悬 臂梁状态。 C C预预成成裂裂隙隙假假说说 认认为为: 工作面前方由于支撑压力作 用,导致顶板岩层破坏,形成矿压 裂隙,使岩体塑性增大;岩块间相 互挤压 预应力梁

9、 产生假塑性弯曲。评评价价:预成裂隙是否普遍存在,有 待考证。 D D铰铰接接岩岩块块假假说说 认认为为:采空区冒落矸石在规则冒落 带以上,形成三铰拱平衡。 评评价价:平衡条件和平衡关系未进行 探讨。 E E我我国国学学者者在在岩岩体体结结构构力力学学模模型型上上 的的发发展展 砌砌体体梁梁假假说说 认认为为:坚硬岩层 底层;铰接关系。 评评价价:普遍公认 。 2 20 0极极限限跨跨距距计计算算: 老老顶顶的的梁梁式式破破断断 : 固固定定梁梁: 最大剪力发生在 梁的两端: Qmax=R1=R2=qL/2 最大弯矩发生在梁 两端:Mmax=- qL2/12 简简支支梁梁 最大剪力发生在梁的两

10、端: Qmax=R1=R2=qL/2 最大弯矩发生在梁中间: Mmax=-qL2/8 固固定定梁梁的的极极限限跨跨距距: 按剪力计算 为:L2s=4hRs/3q 按弯矩计算 为:L2T=h 2RT/q 简简支支梁梁的的极极限限跨跨距距: 按剪应力 计算为:L2s=4hRs/3q 按弯矩 计算为:L2T=2hRT/3q 2 21 1老老顶顶初初次次来来压压 :老顶平衡结构第 一次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 力的过程。 老老顶顶初初次次来来压压 形形成成过过程程 :初次回采 初次放顶 老顶悬顶距跨度大 老顶 断裂形成平衡结构 失稳初次来 压 2 22 2回回采采工工作作面面 初初次次来来压压时时矿

11、矿压压显显现现 特特 点点:来压前,顶板压力无明显增大 煤壁内部支撑压力增高,导致片帮 顶板有板爆声响 顶板下沉速度 急剧增加 支柱载荷急剧增加 顶板 出现拉缕现象 老老顶顶初初次次来来压压步步距距 :第一次来压工作 面至开切眼的距离。 初次来压步距一般为( 1520)m,周 期来压步距一般为( 710)m. 2 22 2老老顶顶的的周周期期来来压压 :由于裂隙带周 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 周周期期来来压压: 由于老顶平衡结构周期 性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 的过程。 周周期期来来压压步步距距 :两次来压期间工作 面的推进距离。 周周期期来来压压 形形成成过过程程 :初次来压 老顶

12、 悬距跨度增大 老顶断裂 平衡结构失稳周期来压 周周期期来来压压的的矿矿压压显显现现 特特点点:顶板下 沉量急剧增加 支柱载荷普遍增加 煤壁片帮严重 当支撑力不足时, 工作面会出现台阶下沉 如果支护参 数选择不合理,会发生冒顶、切顶。 预预防防措措施施: 增大支撑力,增加稳定 性,加强矿压规测,加强支护质量 管理。 2 23 3顶顶板板压压力力的的估估算算: 一一估估算算法法 :根据现有的矿山压力研 究成果,对工作面可能出现的顶板 压力大小进行估算, 经经验验估估算算法法 :以直接顶沿煤壁断 裂,老顶平衡结构失稳时最不到状 态作为顶板压力估算的依据。 直直接接顶顶载载荷荷 : Q1=hL1;当

13、悬顶距 L1等于控顶距L时 :q1=h;老 顶:=q1+q2=nh,h=2M/(K-1), 顶板压力 =(4-8)M 以以老老顶顶平平衡衡关关系系估估算算 : 直接的载 荷全部由支架承担,老顶载荷仅当 老顶结构失稳时产生。 分分为为:滑落失稳估算法,变形失稳 估算法,威尔逊估算法。 二二实实测测法法: 根据对大量工作的实测 与统计数据,确定工作面顶板压力 的大小。 2 24 4顶顶板板的的分分类类方方案案及及指指标标 ,分类目 的: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分分 类类方方案案, 根据直接顶稳定性分类: 不稳定顶板( r4,泥岩,泥页 岩,节理裂隙发育或松软; 41145。 (分级指标pe老丁初次

14、来压 平均当量) 2 25 5回回采采工工作作面面前前后后方方支支撑撑压压力力的的分分 布布p p1 11 10 0 应力降低区: b(减压区) 应力增高区: a(增压区) 应力不变区: c(稳压区) 在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的峰值到煤 壁为极限平衡区,向煤壁内侧为弹 性区。 2 26 6工工作作面面 “支支架架围围岩岩”相相互互作作用用 原原理理: A横向: “煤体支架垮落矸石 ” 支撑系统; B纵向: “老顶直接顶 支架直 接顶”支撑系统。 2 27 7综综采采工工作作面面,单单采采工工作作面面大大致致原原理理。2 28 8关关键键层层: 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 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

15、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2 29 9采采场场上上覆覆岩岩层层关关键键层层特特点点: A几何特征,相对其他同类岩层单 层厚度较厚; B岩性特征,相对于其他岩层较为 坚硬,弹性模量较大,强度较高; C变形特征,关键层下沉变形时, 其上覆全部或局部岩层的下沉量同 步协调; D破断特征,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 全部或局部上覆岩层的同步破断, 引起较大范围内的岩层移动; E承载特征,关键层破断前,以 “板” 的结构形式作为全部岩层或局部岩 层的承载主体,破断后则成为 “砌体 梁”结构,继续成为承载主体。 3 30 0横横三三区区竖竖三三带带 按按层层面面垂垂直直方方向向移移动动状状况况划划分分竖竖 三三带带:

16、冒落带(垮落带) 分为规 则、不规则垮落带: 裂隙带,位于 冒落带以上,岩层间产生离层,形 成拉伸裂隙,整体间联系比较好, 相对位移小; 弯曲下沉带:岩层 基本上不产生离层,也不产生断裂, 岩层会大面积缓慢下沉。 特特点点: (1)三带的形式是由下而上 逐渐形成 不同岩性三带影响区域 不同三带高度对于顶板管理及水 体下采煤有影响。 沿沿推推进进方方向向移移动动状状况况分分为为横横 三三区区, A煤壁支撑影响区:由于煤壁支撑, 垂直移动小,水平移动大; B岩层 区:垂直位移下大上小; C重新压 实区:垂直位移,下小上大,重新压实。 结结论论:岩层移动由下而上形成三 带,直至地表 在工作面附近,顶 板形成三区 顶板移动在工作面前方 30-40m处开始 顶板的位移基本垂 直于层面 移动影响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