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86088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际 垄 断 同 盟 与 地 区 经 济 一 体 化从欧共体的产生、 发展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杨云母【 摘 要】 国际垄断同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既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又有相应的变化。从内因看, 这些变 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济结构的软化所决定的; 从外因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扬弃为 其变化起到了加速作用。欧共体的产生、 发展, 反映了从国际垄断同盟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发展和变化的 全过程。 【 关键词】 国际垄断同盟 经济集团 欧共体 地区经济一体化一、 国际垄断同盟与经济集团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卡特尔) 是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市场, 攫取国

2、际垄断利润, 经过激烈斗争, 达成协定, 结成的国际性经济联盟或联合。战后, 科技革命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进步, 随着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国际化, 国际垄断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表现是私人垄断资本方面的跨国 公司取代国际卡特尔, 并出现了以国家调节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垄断同盟经济集团(以欧共体为代 表) 。现以欧共体为例分析如下: 1. 经济集团与国际垄断同盟具有相同的性质。 第一, 欧共体的建立是战后资本主义生产高度集中和资本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据共同市场执 行委员会报告, 6 国范围内 28 家煤炭康采恩控制了全部煤炭工业生产的 82% ; 20 家钢铁托拉斯控制了整个

3、钢铁生产的 80% 。 据此, 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 1950年签订了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 1951 年该条约在 西欧 6 国(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实施。 1957 年在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的基础上, 6国又签 署了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共同体条约的内的 罗马条约 , 1958 年 1 月 1 日 罗马条 约 开始运行。为促进联合, 1965年这 6个国家签订了 布鲁塞尔条约 , 决定将上述 3 个共同体机构合并, 统 称欧洲共同体欧共体。但 3个组织仍可独立活动。1967年 7月 1日 布鲁塞尔条约 正式生效。 第二, 欧共体是国际资本集

4、中过程中欧洲民族国家协调的产物。比利时经济学家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指 出: “ 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经济规划最终与资本的多国溶合是水火不相容的” 。他进而指出在处理资产阶级 民族国家与资本国际集中关系上有两种选择: “ 一是由单一国家资本家阶级所有, 对于国际生产仪器越来越多 的股票的有决定意义的控制, 外国资本家也参加进来, 但充其量只是一种低级的伙伴” 。这一倾向, 美国战后 在世界范围内政治、 军事、 经济霸权方面已有引人注目的表现, 然而, 却遭到了已经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起来的 欧洲国家的反对。 他们不甘心做“ 小伙伴” , 但单个国家又不能与美国抗衡。 于是, “ 资本的集中伴随着” 6

5、个“ 资 产阶级民族国家力量的逐渐解除, 并伴随着一种新的、 联合的、 超国家的资产阶级国家势力的兴起” , 实现了资 产阶级的民族国家与资本国际集中关系的另一种选择。第三, 欧共体是以政治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国际垄断同盟。欧共体的建立,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从大范 围看, 它主要是针对美国和原苏联的政治霸权以及美国的经济霸权。从局部看, 反映了欧洲内部的矛盾与斗 争。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最初形式的倚角之势就是一例。但这种政治对抗是以实现共同体内部经济联 合为前提的。可见, 欧共体是政治经济的统一体。 2. 经济集团发展了国际垄断同盟。 首先, 从暂时的妥协到制度的创新。布哈林认为: (古

6、典的) 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要特征, 是这些“ 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 之间的竞争, 而不是资本的国际溶合。厄尔奈斯特曼德尔也进一步指出: “ 古典的垄断只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合并, 而在国际范围内, 它就满意于暂时的协议(国际卡特尔等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高度发达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资本集中需要相应的协调机制, 但各国市场的分割以及各主权国家政府所采 取的不同政策, 使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受动了极大抑制。因此, 让渡部分国家主权, 组建经济集团, 通过条约 的形式, 实现超国家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势在必行。欧共体做了这样的尝试, 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以联邦德国为例, 共同体成立后, 它凭借其雄

7、厚的经济实力, 利用共同体内部取消关税, 对外高筑关税壁 垒的有利条件, 大力扩大对其它成员国的出口, 1963 年便超过了美国, 成为共同体内最大的商品供应国。 欧共 体的建立和扩大, 也加强了联邦德国与其它成员国的资本交织, 他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从煤钢工业迅速扩大到 机器制造业、 电子电气工业、 化学工业、 航空航天工业等各个工业部门, 进而从工业部门又扩大到国民经济的 所有领域。由于共同体内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还使其解决了经济迅速增长而出现的劳动力不 足的问题。与联邦德国一样, 其它成员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分享着共同体这一制度变革所带来的利益。其次, 从国际垄断组织同盟到国家垄断

8、同盟。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卡特尔)是各垄断组织间达成的, 虽然 在某种情况下, 也有国家出面干预的, 但实属偶然和个别现象。而经济集团则是以国家的身份签订条约而组 建的。这说明, 战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调节资本主义阶段。从原始积累至今 的 500 多年间, 总的来说, 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充满着发展和 变化, 尤其是在经济腾飞的战后, 就其本质来说资本主义仍不失以私有制为特征, 但当代资本主义是国家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渗透了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 自由竞争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约束。经济集团就是国家调节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具体表现。当然

9、, 资本主义国家是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进行国际协调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 经济集团属国家垄断同盟。二、 经济集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1. 经济集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比较。 综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 经济集团是指各个成员国间通过一定的条约体系, 为了特定的目 的而比较紧密的结合起来的群体。这一群体往往采取种种措施保护内部成员, 排斥外部成员或其它集团。至 于经济一体化, 至今没有一般公认、 明确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B巴拉萨认为: “ 经济一体化就是废除各国经 济之差异的手段, 亦系各国经济没有差异存在的状态。 ”荷兰经济学家亿伯根则指出: “ 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 关阻碍经济之最

10、适宜营运的人为障碍予以废除, 而引入有关调节与综合的所有有利因素, 以创造最适宜的国 际经济构造” 。尽管经济学家对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尚无定论, 但根据经济学家的见解, 结合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不言而喻, 经济一体化强调的是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因此, 我们通常称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比经 济集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它们在如下方面存在不同: 从目的上看, 经济集团源于国际垄断同盟, 成员国往往有着共同的政治、 经济利益, 虽然通常以经济联合 的形式出现, 但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兴起于本世纪 80 年代中期, 它更侧重于成员间 的经济联系。从范围上看, 经济集团不一定是在同一

11、区域的结盟;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范围仅限于一个 或几个特定的地区之间。 然而, 经济集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存在相同之处, 即注重经济协调。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在什么范围内 进行, 它们都把经济合作放在首位。 2. 欧共体具有经济集团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特征。 作为经济集团, 欧共体是在 罗马条约 的基础上产生, 成员国有着共同的政治、 经济利益和奋斗的目标, 并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加以保障;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其成员国限于欧洲, 彼此开展的是典型的区域经 济合作。因此, 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其为区域经济集团。这种身兼二职的区域经济集团在当前一体化的道路上 走得最远, 发展最充分。这不能

12、不使我们感到经济集团与经济一体化之间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关系。 ( 1) 欧共体促进了自身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一致, 使欧共体一体化的起点颇高。政治对抗的背景使欧共体在开始制定政策时就带有明显的针对 性和排它性。例如, 在工业品方面建立关税同盟, 在农产品方面实行包括对非成员国农产品进口征收差价税, 成立各类农产品的共同市场组织及对成员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补贴的共同农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决定了欧共体在 60 年代末就达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较高水平共同市场。力量均衡, 使欧共体一体化的进程极快。 欧共体是在欧洲 6 国势均力敌的前提下组建的。 6 国同处在资

13、本 主义垄断时期, 经济结构相似, 发展水平相当, 这就决定了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顺利。 继 60 年代末实现共同市 场后, 为了巩固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摆脱美元的控制, 实现欧洲货币稳定, 1979 年 3 月欧洲货币体系建立。此 后, 在政治一体化方面获得初步进展, 各国政策逐渐趋同, 从而由共同市场过渡到经济同盟。 在此基础上, 1993 年 1月 1日一个没有内部疆界, 在其中商品、 人员、 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行。同年 11 月59国际垄断同盟与地区经济一体化从欧共体的产生、 发展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 欧洲政治联盟条约 , 统称 欧洲联盟

14、条约 或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着手实施, 欧 共体由此被称为欧盟。 作用显著, 对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构成影响, 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目 前, 世界范围内存在欧共体(欧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这一三足鼎 立之势与欧共体( 欧盟)影响是分不开的。就北美而言, 战后初期的美国政治、 经济力量极强, 它不需要与别国 结盟便可“ 主宰” 世界。经济学家在世界经济的研究方面也常把美、 欧相提并论。但随着美国政经地位的相对 下降及欧共体的不断壮大, 使得美国难以孤军作战, 从而导致了 1989 年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的生效。在此基 础上,

15、1994 处 1 月 1日诞生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的结盟, 北美的联合, 加快了日本“ 东亚经济圈” 建设的步 伐, 美国不甘心失去亚洲市场, 积极参与那里的活动。于是 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自 1958年欧共体成立以来,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看到了欧共体的组建及经济一体化推行的益处。可见, 欧共体( 欧盟)对世界范围内的区 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2) 区域经济一体的发展又使经济集团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反应如下: 经济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欧共体成立之初, 只有 6 个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

16、果极大地吸引了欧 洲非成员国。1973年最初与欧共体对立的英国转而与丹麦、 爱尔兰共同加入共同体; 希腊(1981) 、 西班牙、 葡 萄牙( 1986) 、 瑞典、 芬兰、 奥地利( 1995)加入欧共体( 欧盟)。 欧共体( 欧盟)的进一步设想是三个同心圆的蓝图, 即第一个同心圆是欧共体( 欧盟), 为核心层; 第二个同心圆是包括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内的欧洲经济区, 业已 确立; 第三个同心圆, 扩大到东欧某些国家, 形成所谓欧洲经济区。经济集团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首先表现在针对性有所削弱。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 使欧美由对抗转向以经济合作为主。 据统计, 目前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额已高达 1. 7 万亿美元, 约占美国对外贸 易的一半; 美国 40% 以上的海外投资设在欧洲。经济联系的加强使欧美政策不断调整。 前不久马德里首脑会 议上双方又签署了 大西洋两岸议程 和 美国与欧洲联合行动 两个文件, 双方约定: 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民主与发展方面进行合作;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