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86003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鱼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台一中 20122013 学年高三 1 月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3 西

2、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B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C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D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 ,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一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俗文化的兴起C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D租佃关系的出现5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

3、将名下一千亩土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6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皇帝观看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则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关注史书编纂 B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7有位学者把 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

4、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 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8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资本支持 D市场需求9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 17 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 18、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 B和平

5、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10.1890 年,梁启超自广东入京会试,返程途径上海, “从坊间购得派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这本质上反映出( )A.南北方文明开化不平衡性的存在B.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的严重迟缓C.现代地理知识在科举中极为缺失D.中国感知世界文明的狭窄和迟钝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12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材料强

6、调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1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1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15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 ,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

7、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创办新式学堂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16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2001 年。 ”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1910 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

8、,又数见不鲜。 ”材料中“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的原因是( )A中西文化开始交流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政府政策的引导18.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19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

9、践行这种观点的做法是( )A整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20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21 “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

10、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2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232008 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 (1977 年)至“十七大” (2007 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

11、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 、 “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崛起 中国力量增强 不结盟运动兴起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A B C D25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 21 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

12、。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大题,共 50 分。 )26. (22 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13、。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 (隋)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

14、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12 分)(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4 分)(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 分)27. (18 分)不同角度看历史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