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5139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606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100 分)分) 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 分) 材料一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 越少越好。到 1980 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 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 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 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材料二 1999 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

2、 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 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 向前迈进。 ”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80 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 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10 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 之间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理由。 (4 分)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困难和曲折?(4 分)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

3、元) 1952 年1956 年1957 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 286.51 387.9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2材料三 1978 年2000 年 城市数量193 个663 个 小城镇2 173 个20 312 个 市镇总人口1.7 亿多4.5 亿多 城镇化水平17.9%36.1%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出现该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8 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 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

4、世纪以来,该现象日益普遍,为此 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4 分)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 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 169 人,候补中央委员 112 人。中共中央主 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 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 义倾向,这种

5、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 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 年,还有一亿多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 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 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 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 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

6、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摘自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决策和意义。 (8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方式两方面的变化。 (4 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

7、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4 分)4、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6 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一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的附庸。此外,西欧在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以保证自身安全,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世界通史材料二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3、在各成员国之间,

8、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 年 3 月 25 日)材料三材料三 1951 年,联邦德国、法、意、比、荷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 年,上述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87 年,欧4共体签订了在 1992 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02 年 1 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在欧盟 12国流通。2003 年 5 月 1 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 25 个。 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材料四材料四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 年至 2000 年

9、间经济增速达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97 年的 1.9 万美元上升到 1999 年的 2.06 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 1993 年的约 6.7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02 年的近 10 万亿美元。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4 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6 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欧盟的成立对欧洲、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6 分) 五、阅读下列材料(20 分) 材料一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 自由

10、化所创造的财富中的 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 85%以上的 100 多个发 展中国家只获得 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 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 长速度就可能下降 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 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 45 000 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 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 40%、贸易的 5060%、技术的 6070%,对外直接投资 的 90%、技术专利的 80%。5材料三 中国海尔集团现已在海外发展了 60 多个经销商、3 600 多个经销点,在 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 13 个,在中国建工业

11、园 10 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 区域。 材料四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6 分)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 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会带来哪些问题?(8 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4 分)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参考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学科竞赛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一、参考答案: 1、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减 少政府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 (2 分,答出一个 点即可) 2、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2、 (2 分) 二战后经济体制改革:20 世纪 50 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 年代的勃列 日涅夫改革、80 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6 分) 共同的局限性:未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的国情,改革未坚持实事求是。 (2 分) 3、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分) 理由: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 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 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 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2 分,答出一个点即可) 4、合理的表达即可,两个角度。 (4 分)6二、参考答案: 1、趋势:经济迅速增长。 (2 分) 原因:党和国家重视经济调整;制定了“一五”计划,并提前完成;政府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6 分) 2、现象: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提高。 (2 分)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 放新格局;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4 分) 3、城镇化进程加快。战略

14、: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 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4 分) 三、参考答案: 1、政治背景:“文革”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文化背景:政治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观点。 (4 分,两个点即可) 决策: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2 分) 意义: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重大转折。 (2 分) 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4 分)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 分) 4、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15、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 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 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分) 四、参考答案:四、参考答案: 1、原因: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有联合发展的要求;美、苏势 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 (4 分) 2、内: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外:实行统一 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4 分) 3、持续时间长(半个多世纪);范围广(从少数国家扩展到大半个欧洲);从经济一 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拥有共同的组织和货币等。 (合理即可,6 分) 。 4、对欧洲: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和平

16、和稳定。 (2 分) 政治: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促 进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4 分) 五、参考答案: 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扩 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6 分,合理即可) 2、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2 分)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各国经济依赖性加深,经 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 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8 分) 4、发展中国家应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7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主动参与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