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4558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高台阶”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 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 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 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 “高台阶” ,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 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物理

2、课本(必修本) ,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1、 从直观到抽象:如 物体质点。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 动。3、 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 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 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 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 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 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 “教师难教,学生 难学

3、”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 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 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 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 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 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 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

4、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 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 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 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 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 ;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 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 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

5、,进度快,方法灵活,题 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 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 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 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 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 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的力

6、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 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 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 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 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 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四、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负反馈。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 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

7、及生活经 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 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 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 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 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 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 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致使他们又多次地再出现 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

8、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五、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 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 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 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 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 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

9、消极的影响,慢慢 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 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 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 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 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 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

10、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 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 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 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 更新认知结构。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 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 量采用直观

11、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 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 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 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 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 问题启动于思维”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

12、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 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 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 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 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

13、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 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 ;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 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 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 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 和技巧的指导。5、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给学生

14、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 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 前后联系( 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 。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 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 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 公式等)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 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 60 分以上和 95 分以下, 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 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 。 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 并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 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 学习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