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384357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年国际关系考研复习指导:名词解释超级奉献名词解释超级奉献(战后国际关系部分战后国际关系部分-下下)26、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由 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 、印度、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 在印尼的万隆召开。有阿富汗、缅甸、中国、印度、日本、埃及、印尼、伊朗、苏丹、巴基斯 坦、黄金海岸、埃塞俄比亚、利比利亚、利比亚、约旦、柬埔寨、伊拉克、老挝、黎巴嫩、菲 律宾、沙特阿拉伯、锡兰、也门、土耳其、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 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

2、人民共同利害关系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阐述 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主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 了基础。会议最后发表公报,共有10项,被人们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民族解 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7、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为阿拉伯国家的区域性组织。1944年9月,在埃及建 议下,阿拉伯各国外长在埃及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了亚历山大议定书 ,决定成立阿 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埃及、也门 等7个独立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与会代表签订了阿拉伯国家联

3、盟公约 (又称阿拉 伯联盟宪章 ) 。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 治活动,捍卫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事务和利益等。1950年4月,在开罗签订阿 拉伯国家间联合防御和经济合作条约 。理事会是最高机构,由各成员国的代表组成,每年3月 和9月举行例会,并有常设秘书处。总部原来设在开罗,从1979年起,因埃及的成员国资格被 中止,迁至非洲的突尼斯。至1986年成员国有 20个国家及巴基斯坦解放组织。28、 “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美国政府 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

4、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 划”。主要内容为: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微波等)武器为主、包 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层综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美国为实施 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199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 并将发展文基反导弹防御系统转为发展陆基反导弹防御系统,改“战略防御计划局”为“弹道导 弹防御局”。29、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是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的前身,它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 (又名欧洲煤钢联营)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3个相互独立的组织,其中以欧洲 经济共同体最为重

5、要。欧共体创立于1957年3月25日,创始国为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荷兰和卢森堡6国。后经过4次扩大,现已发展到包括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 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在内的15个国家。1952 年6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上述6国领导人聚会罗马,签署 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等文件,这些文件统称为 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6国又在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 , 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原来 的3个组织仍继续存在,各以独立的名义活动。 布鲁塞尔条约于1

6、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 同体正式成立。这个共同体主要致力于欧洲经济方面的合作与联合,是欧洲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它对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共体的组织机构主要有:(1)欧洲理事会问(2)欧洲委员会(3)欧洲议会(4)欧洲 法院;(5)欧洲审计院。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特别首脑会议, 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 ,简称马约 。 1993年11月11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于是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31、巴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指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由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

7、本、意大利、加拿 大等七国首脑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会议。会议在七月十五日发表的政治 宣言中“谴责”中国平息反革命暴乱是所谓“中国违反人权的暴力镇压”。宣称要采取中止对华高 层政治接触及延缓世界银行的贷款等制裁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七月十七日就此发表谈话, 指出七国首脑会议“对中国横加指责,施加压力,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表示极大的遗憾”。 人民日报于七月十七日以中国的内政不容干涉为题发表社论,指出“这种指责是毫无 道理的,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政府和人民理所当然不能接受。70年代初,西方国家 经历了二战后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

8、经 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等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举行了第1 次首脑会议。1976年6月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举行第2次会议时,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国集团, 也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此后,西方发达国家最高级经济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了下来, 每年一次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从1977年起,欧洲联盟(当时称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 邀参加会议。32、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简称“欧安组织”)的前身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简称“欧安会”)。 50年代,当时的苏联最早提出召开全欧安全会议。 1966年7月,华约政治协商会议在宣言中正 式提出召开欧洲国家参加的

9、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72年5月,美苏就召开欧洲安全会议问题 达成协议。同年 l1月22日1973年6月8日,35个国家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会议, 草拟了赫尔辛基最后建议蓝皮书 ,规定了欧安会讨论的范围和日程。欧安会于1973年7 月1975年8月分3个阶段进行,最终签署了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此后,先后召开了4次续会 和3次首脑会议。 1995年1月1日起,欧安会更名为欧安组织。33、安理会589号决议1987 年7月20日由安理会一致通过。主要内容:两伊立即停火,把军队撤到国际公认的边 界之内,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争端:由联合国秘书长派遣联合国观察员,负责核查、证实和监督 停火与撤军,

10、并敦促两伊予以合作;促请其它国家不采取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和扩大的任 何行动,以促进本决议的执行;经过协商,委托一个公正机构调查冲突责任问题,并尽快向联 合国安理会提出报告。这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两伊战争第一次一致通过的重要决议,为全面、 公正解决两伊冲突提供了良好基础。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 受。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不久结束。34、巴黎统筹委员会二战后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专门负责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封锁和禁运的机构。1948 年由美国发起,1949年11月成立,总部设在巴黎,参加国有美、英、法、西、德、日、意等15 个国家。基本宗旨是;限制成员国与社会主

11、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特别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 的出口贸易。委员会下设若干机构:咨询小组是决策机构,调整委员会是负责对苏东国家实行 进口管制的机构,中国委员会是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对华禁运的项目比对苏东国家多 300余种。中美关系解冻后,该组织对中国禁运不断放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该组织作用 不断下降,至1994年7月被对武器及有关产品和技术采取出口限制的新的国际协定-瓦瑟纳尔协 定所取代。35、北部湾事件又称东京湾事件。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又称东京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1964 年7月底,美国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 第七

12、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 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 袭击,即所谓“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5 日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义安、鸿基、清化等 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 ,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 国在侵越战争中推行逐步升级战略,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36、柏林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1948年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柏林离联

13、邦德国约177公里,去联邦德国的通道有4条铁路,4条公路,两条水路和3条“空中 走廊”,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为了制止公民自由外 流和其他非法活动,沿西柏林边界构筑了隔离设施,包括高墙、铁丝网等,45公里横穿市区, 120公里包围西柏林,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一般称为“柏林墙”。东、西柏林交界处开了9 个过境站。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1990年7月 2日,民德宣布全部拆除柏林墙。37、苏美英三国核禁试条约自核武器面世以来,即对人类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古巴导弹危机更使美苏两 个核大国关系紧张,他们为了巩固各自的核武器垄断

14、地位,阻止他国发展核武器,需要作出安 排。但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英苏三国即曾协商过这个问题,但因目标相异而未成。古巴导 弹危机后,他们都感到核禁试的必要。1963年 8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谈判,达成协议签 定了该条约,全称为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爆炸实验的条约又称 部分核禁止条约或三家条约;美苏签定此条约是因为他们已进行了充分的水下、大气层的 核试验。借以禁止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而他们可以进行地下核试验等,目的在于巩固核垄断 地位,阻止其他国家发展自卫核武器。法国拒绝签署该条约,并指出美苏在仇恨中国这一点上 统一起来。中国当时也发表声明,对该条约的欺骗性予以揭露,

15、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在 1997年也签署了该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不鼓励任何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 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和爆炸,条约无限期有效。38、双遏制政策指美国冷战后在中东对伊朗与伊拉克实行的双重遏制的政策。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 兰革命成功后,美国就将其视为危险的无赖国家,一直对其打击与遏制。而伊拉克在1990年入 侵科威特后,美亦将其归入遏制范围。但双遏制政策在中东越来越难以为继,一方面是美国实 力难以支持,同时也由于其盟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而制裁伊朗的达马托法案亦受到 法、俄、马来西亚的公开联合抵制。因此,美国的双遏制政策有改变的迹象,美国与伊朗将缓 和关

16、系是可以预料的。39、新日美安全合作指针二战后,美日签定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并于1952年生效。70年代,日本积极谋求将 此条约具体化和有效化,日美两国在1978年制定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简称“旧指针”) 。 1997年9月日美两国完成了对旧指针的修改,公布了“新指针”。其主要内容也为三项,即平常 时期的合作、对日本进行武力侵略时的合作以及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的合作。特别是 对最后一项作了详细的规定:第一,日美两国战时救援难民、海上搜索、撤离非战斗人员等的 各自行动;第二,日本在提供自卫队以及民间设施、为美军运输战争物资、后勤服务等方面与 美国军队进行合作;第三,日美在收集情报、警戒监视、扫雷等方面进行合作。新指针突出了 以下几点:1、日美防卫合作由防御苏联,保卫日本的合作型扩大到“日本周边有事”的防卫合作。 2、防卫合作范围扩大,既包括日本周围,也包括东南亚、中东等地。3、由专守防卫转变为同 美国相互配合,可以共同参与军事行动。4、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5、导致日本可能突破和平 宪法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