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基本概况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84354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虞市基本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上虞市基本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上虞市基本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上虞市基本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上虞市基本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虞市基本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虞市基本概况(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虞市基本概况上虞市基本概况一、历史渊源一、历史渊源上虞历史悠久,拥有 7000 年文明史,属河姆渡文化圈。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史书记载唐尧禅位虞舜, “舜避丹朱于此,百官从之。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 。 而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上虞生活。公元前 222 年(秦嬴政 25 年)上虞建县,迄今已有 2200 多年历史,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上虞以历史悠久、文化兴盛、山水秀美、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独树一帜。久远的历史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了璀璨的文明。诞生于上虞的舜,在“父顽, (继)母嚣,弟傲”几次欲害死

2、他的情况下,依然百般忍让,以仁义孝悌之心感化家人;孝感动天的少女曹娥,投江救父,尸负父出。舜和曹娥在各领二十四孝男女孝之首的同时,也奠定了上虞中华孝文化第一高地的地位。春秋时期,上虞一带的酿酒、制陶、冶炼等即著称全国,特别是商代中期,用叠压“龙窑”烧制印纹硬陶和外敷青釉的瓷器,直接造就了汉代小仙坛一带越窑青瓷的滥觞,使上虞成为中国青瓷的发源地。王充写论衡 、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 、章学诚奠基近代方志学、杜亚泉倡导自然科学、罗振玉立说甲骨文、竺可桢拓荒地理气象学、马一浮树帜国学,上虞为中国学术文化的重要苗圃。东晋时,谢安兄弟及王羲之、孙绰、李充、阮裕、许洵、支遁等名士隐居上虞东山, “出则渔弋山水

3、,入则言咏属文” 。后谢安出山从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成语“东山再起”缘出于此,上虞乃中国隐逸文化的平台之一。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2全。 ”作为梁祝千古绝唱的女主角祝英台的故里,上虞无疑是英台文化最正宗的原生地和最丰泽的生发源。1920 年代初,经亨颐、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匡互生、李叔同、朱光潜、王任叔、刘熏宇等一大批“五四”文化精英聚集上虞驿亭白马湖畔,在打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奇迹的同时,直接引领和促进了“五四”新文学、新文艺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铺张和提升,上虞也因此成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村落。二、自然地理二、自然地理上虞市地处东海之滨

4、,坐落于长江三角洲金南翼杭州与宁波中间,是绍兴市辖区,全市面积 1403 平方公里,市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 60 公里,东西最宽 46 公里。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 861. 3 米,是全市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 390. 7 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5 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 10 米左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 62 万亩,海涂土地 40 余万亩,是浙江省土地资源贮备最为丰富的县(市) 。上虞水资

5、源丰沛,浙江第四大河流曹娥江自南而北贯穿全境,支流有小舜江、下管溪、隐潭溪,人工河有萧甬运河、四十里河、百沥河等,小舜江水库为浙江省第三大水库,主要湖泊有皂李湖、小越湖、白马湖、康家湖等,平均年入境水量达 28 亿立方米。上虞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 16. 4,无霜期 250 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 1400mm 上下,其气候环境具有江南温山软水、春风秋雨的典型特征。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秀美的山川,使得江南鱼米之乡的上虞盛产粮、棉、麻、杨3梅、葡萄、板粟、青梅、蔬菜等丰富的物产和众多淡水、海水产品。特别是二都杨梅、盖北葡萄、下管魁粟、曹娥江河蟹、南

6、美白对虾及“女儿红”黄酒、粱湖年糕、崧厦霉千张等名产名品,更以数量和品质驰名省内外。而境内的矿藏则有铁、锰、铜、叶蜡石、黄沙、高岭土等,其中叶蜡石和黄沙储量十分丰富。三、行政区域三、行政区域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北濒杭州湾与上海隔江相望,南依四明山钟灵毓秀,东离东方大港宁波 62 公里,与余姚市连接;西距省会城市杭州 70 公里,与绍兴连接;人口 77. 3 万,下辖 3 个街道、15 个镇、3 个乡,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夏帝少康后上虞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 9年) ,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

7、郡。东汉建武(公元 25-56 年) ,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永建四年(公元 129 年) ,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 ,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唐初,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八年州废。天宝、至德年间(公元 742-758 年) ,属会稽郡。乾元元年(公元 758年)后,仍属越州。贞元元年(公元 785 年)分会稽复置上虞。长庆元年(公元 821 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 1131 年)改越州为绍兴府。元

8、至元十三年(公元 1276 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 年)复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民国 16 年(公元 1927 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4国 21 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 24 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 37 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初属绍兴专区。1952 年 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 年 9 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 年 6 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 年 8 月起属绍兴市。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建县时县治设百官,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迁至丰惠,1954 年 9月回迁百官。

9、1992 年 10 月 18 日撤县建市。四、人文景观四、人文景观上虞山美水秀,是杭州湾南岸的绿色平台和生态净土。以省级曹娥江风景区为轴心,曹娥景区为龙头,一庙(曹娥庙) 、二墓(王充墓、谢安墓)、三山(东山、凤鸣山、堆高山) 、四湖(皂李湖、白马湖、洪山湖、康家湖)为代表和桃花源、万亩葡萄园、绿海红波杨梅林为辅助,构成了金线穿珠宝的景观格局。而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人文景点和建设景观,更使上虞成为江南地域的重要人文之邦。全市共有文化遗产2500 余处,包括文物保护单位 58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处。境内古刹、古址、古墓、古居、古渡口等文化遗产一应俱全。上虞

10、乃中国青瓷的发源地,迄今已发现散落于曹娥江两岸的古窑址达 300 余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小仙坛东汉窑址群,其烧制的瓷器胎质细腻坚簿,釉彩晶莹鲜润,器形丰杂繁多,品质达到了同时代的巅峰,工艺代表了当时国内、甚至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台故里祝家庄,作为中国英台之乡的核心景观,玉水河横村而过,祝氏祖堂尚保存完好,堂内有载明祝氏渊源的两块石碑,而庄中终年泉水不涸的“井空洞” ,相传为祝英台汲水之处。5“江南第一庙”曹娥庙距今已达 1800 多年,现占地面积达 7000 余平方米,有殿、阁、坊、亭、碑、台等多类建筑,以曹娥碑、雕刻、匾额楹联、壁画四绝著称,其匾额、楹联多为徐渭、刘春霖、蒋介石、于右任等历代

11、名人书赠,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中国第一字谜。傍曹娥庙的曹娥景区已完成一期投入,内有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据虞舜披星戴月“躬耕畎田”故事创作的群象雕塑,长 65 米,宽 6 米,最高处 26. 4 米,占地 25 亩,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雕塑群。江南名山之一的东山,以东晋名相谢安隐居而出名, “东山再起”的成语源出于此,山上有谢安墓、修复的国清寺和蔷薇洞、棋坪岩、始宁泉等东山十景,李白当年登东山曾留下:“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化。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的诗句。位于虞南的凤鸣山为东汉道教祖师“万古丹经王” 的魏伯阳炼丹修仙之处,魏伯阳在此撰周易参同契三篇,凤鸣山也成为道家第九小洞天。位于上虞西南

12、乌石山茶园中的王充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日本佛教密宗祖庭而闻名的峰山,为唐代日本僧人最澄来华取经时,上虞顺晓和尚传密宗于最澄且为其灌顶之地。而众多的名人故居成为上虞丰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份,现保存基本完好的有 27 处。春晖中学名人故居带中,有弘一法师的晚睛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丏尊的平屋、朱自清故居、陈春澜的春社、山边一楼包括春晖校园内的曲院、白马湖图书馆等诸多建筑构成。此外丰惠镇有胡愈之的赦五堂故居、吴觉农故居、王一飞故居、范寿康故居、叶天底故居,东关镇有竺可桢故居,道墟有章学诚旧居,长塘镇有马一浮故居,谢塘镇有谢晋故居等。上虞更是扬名海内外的江南名士之乡。远古圣帝虞舜,以德治国

13、传6万代;孟尝李光,清廉爱国扬美名;唯物大儒王充,冲破神学敢论衡;炼丹鼻祖魏伯阳,化学史上铸丰碑;竹林贤士嵇康,广陵名曲天下绝;一代名相谢安,东山再起安国邦;传说情女祝英台,至贞爱情斐中华;山水诗人谢灵运,清新雅赋扫玄风;以身尽孝曹娥女,投江寻父漾素魂;方志学家章学诚,史学理论开先河;一代名导谢晋,浇铸中国电影民族魂清代学者徐致靖曾如此赞美上虞:“美哉名区,秀美孕育,达人志士,史不绝书。 ”五、经济社会状况五、经济社会状况处于浙东南交通枢纽的上虞,自古以来便以“九县通衢”著称。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纵横全境,104、329 国道贯通南北,杭甬高速铁路、500 吨级杭甬运河驰骋穿越。萧山国际机场至上

14、虞不足半小时车程,5000 吨级的上虞港,是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正抓紧建设的杭州湾绍嘉跨江大挢,跨海对接上海,将上虞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100 公里,纳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 。已建成的曹娥江口门大闸为中国第一河口大闸。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大桥、大闸、大江、大运河、大滩涂、大码头的群发优势,使上虞成为纳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港口等交通网络于一体,现代集疏运功能最为健全的县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的上虞人以乡镇企业起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上虞特色的发展路子。工业经济门类齐全,拥有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五大行业,其中机电、化工为支柱行业,现有机电、化工类企业 223 家。规模企业优势

15、明显,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374 家,其中 17家是浙江省“五个一批”企业,总数列浙江省各县(市)之首,拥有上风、阳光、卧龙、龙盛、国祥等九家上市企业,其中阳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龙盛是全球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国祥是我国首家在大陆上市的台资企业。园区建设蓄势待发,100 平方公里的杭州湾7工业园区建设生气勃勃,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达 40 平方公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科技进步作用明显,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20 家,研究所 80 家,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1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23 家,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 275 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 863 项,获得

16、省级科技进步 149 项。现有三产服务企业 3046 家,个体服务企业主 25302 家,其中上百万和城和大通商城为全国县级市规模最大的商业航母,一个闻名长三角的“浙东新商都”正在上虞崛起。今日上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谐社会扎实推进,2009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368 亿元,增长 8. 5%,财政总收入44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2. 83 亿元,分别增长 10. 4%和 12.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0 亿元,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 6 亿元,增长 14%;自营出口 14 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13 元,增长 8. 8%;农民人均收入 11835 元,增长 9%。改革开放以来,上虞先后被确定和命名为:国家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县(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 ,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全国建筑之乡,中国英台之乡,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工作,省级文明城市等。2007 年起,上虞连续三次跻身福布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