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4259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高考真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乡宁一中乡宁一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测四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测四1.(2016江苏单科,10)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2.(2016天津文综,5)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

2、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世界市场的发展A.B.C.D.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 ,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 ,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3、的是( )A B C D5(2014江苏单科,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6(2014北京文综,17)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 B C D7(2014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2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8(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

4、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9(2014浙江文综,17)下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10(2014浙江文综,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 B C D11.(2016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

5、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2.(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13.(2016课标全国,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

6、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4.(2016北京文综,19)“走向世界丛书”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7、. D.15.(2016天津文综,10)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 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6(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3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

8、建立之初17(2015重庆文综,8)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18(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 20 世纪 80 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

9、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19(2015天津文综,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 B C D20(2014天津文综,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 “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

10、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 。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 分)(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

1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6分)4(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 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 分)21.(2014四川文综,14)(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10分)22.(2016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

12、 分)材料一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 年第 18 期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6 分)(1) 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6 分)(2) 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6 分)(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