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3899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佛山地方志门目对比研究摘要对佛山地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 22 部地方志门目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总体分析,介绍其门目记述的主要内容;其次选取地理、建置、赋役、官师和学校 5 门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其特点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康熙朝志书为例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南海县志为例进行纵向对比研究,探求佛山方志门目的变迁特点。关键词佛山方志 门目 对比研究1 佛山地方志概况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志书的门目是志书的浓缩和精华,是纲领所在。本文将对佛山地区旧志的门目进行研究,以窥探其概貌,评价其得失。笔者共收集佛山明、清和民国时期旧志 25 部,其中县志 22

2、部,乡土志 3 部。主要参考源是:广东方志要录 、 广东方志考略 、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及佛山地区各个图书馆馆藏。因为县志占绝大部分,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设定为佛山地区的县志。2 佛山地方志门目分析2.1 总体分析佛山地方旧志记述方法是“横排坚写,以类系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一、二级类目(下文称一级类目为“门” ,二级类目为“目”)名称来源于原始志书,或从志书所附的目录中辑录,或从志书正文中辑录。22 部旧志门目记述内容主要有: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类的星野、图说、疆域、气候、建置、沿革、形胜、驿站、山川、乡都、水利、古迹等;政治类的事记、人口、职官、公署、名宦、流寓、学校、选举、祥异等;

3、经济类的建置、人口、食货、田赋、盐法、集市、物产、驿站、水利、社仓、风俗、祥异等;社会类的建置、户口、风俗、寺观、祠祀、仙释、方言、冢墓、谣谚、学校等;文化类的图说、星野、户口、氏族、方言、谣谚、风俗、学校、选举、祠祀、寺观、仙释、冢墓、古迹等;军事类的图说、疆域、事记、地形、城池、职官、名宦、选举、祥异等。另外,人物、艺文、金石等对上述各类也有详略不同的记载。从上文可知,旧志各门目下记述内容是略有交叉的,如“选举”在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有记述。2.2 详细分析22 部志书中,同朝修的且门目内容变化不大者,以第一部为例。另外,旧志中同实异名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将其归为一组,如职官、秩官、官师

4、。22 部旧志对地理、建置、赋役、官师、学校、艺文和人物等门记述比较详尽,但艺文和人物记述的类目相对稳定,各志书只是补上新增内容而已,本文暂不作讨论。下面就地理、建置、赋役、官师、学校 5 门进行详细分析。2.2.1 地理 地理存在同实异名现象。22 部旧志中有 18 部以地理为首卷,约占 81,说明佛山地方旧志通常以它为首卷。首卷不是地理的又分两种情况:前增加圣漠,如道光南海县志 。圣漠作为首卷的,佛山旧志仅此一部;地理前记述其它内容,如康熙高明县志 ,前面分别是事纪、沿革表、秩官表和选举表。旧志中的目,是门下内容再分类。佛山地方志地理门目名称的多样性,容易对读者造成困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5、有:同实异名多,如疆域与方域、物产与土产等;记述的内容不统一,如地理志在星野、图说、疆域、气候、沿革、形胜、驿站、山川、乡镇、水利、潮汐、桥梁、津渡、风俗、物产、古迹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有些志书甚至将前事沿革表和灾祥也归入自然地理类,如(道光)南海县志和(同治)南海县志 。2.2.2 建置 建置记述的主要内容有:政府建筑物类:县署、行台、邮铺、递铺、铺舍、宫宇;人文景观类:坛庙、塔院、祠庙、庙祠、祀坛、坛祠、庙宇、寺观、城隍、文庙、楼阁、亭台、坊表、台榭、亭榭、文塔;军警类:兵营、兵防、教场、营房、炮台、军堡、监狱、刑狱;基础设施类:城池、桥梁、道路、石路、津渡、堤筑;民政的社会救济类:仓储、恤

6、典、恤政、漏泽园、养济院;文化教育类:儒学、书院、学校、学堂、社学、教坊、学宫。22 部佛山旧志有 21 部设建置门,除嘉靖三水县志外。其中有 19 部位于地理之后,说明“建置”紧跟“地理” 。建置同实异名较少,记述内容相对稳定。康熙 26 年修的康熙顺德县志将建置与丰可祀合并为建置祠祀;乾隆顺德县志易建置志为营建志,但记述内容基本一致;万历南海县志易建置志为政事志,所以多了事纪和灾祥两目。2.2.3 赋役 22 部旧志中,只有嘉靖三水县志不设赋役。南海、顺德的大部分旧志不设赋役,而改设食货志和经政略。赋役志、食货志和经政略三者之间在记述范畴上略有不同,赋役+物产=食货志,赋役+兵防=经政略。

7、另外, 咸丰顺德县志经政略中还有典礼、考试两目,是颇为少见的。赋役志通常在地理、建置之后。2.2.4 官师 22 部旧志都独立设官师。官师志二级目有:知县、巡检、教谕或学官、训导或训术训科。典史、县丞、主簿则不是每一部志书都有记述,有的只记述其中一目或两目。 康熙高明县志和嘉庆三水县志有官制一目,官制是政权机构的重要组织制度,官制作为秩官表下的第一目,它介绍政权机构设置情况,如官制沿革、秩官的设置、级别和俸银,具体掌管哪方面事情。秩官表下设置官制一目,其作用相当于前言,让读者对官制以下各目内容先有些大致认识。乾隆顺德县志设僧会道会,是因为乾隆时期县机构中多了道教和佛教机构。 康熙顺德县志官师门

8、下设武官、镇守、名宦、贤良,是比较少见的,旧志使用大篇幅记述文官,武官则是简略带过;名宦、贤良是对秩官的评价,其它志书多置于“人物传” 。另外,顺德、南海县志还设河泊或河泊所。2.2.5 学校 学校记述儒学、学制、学田、学地、书院、社学等内容。22 部旧志中均能找到此内容,资料比较丰富,只是没有统一的查找检索标准。有三种情况:学校为门的,共有 8 部;学校为目的,一般设在建置、礼乐门下,与书院、社学等并列为目,如南海县志:明朝在礼乐门下,清朝道光后在建置门下;门目中都没有,只是在建置门下设社学、书院等内容,如顺德县志。学校门下设书籍、圣谕、考法、考古等目是较为少见的,旧志中书籍一般入艺文;圣谕

9、较少列入佛山旧志篇目中,只有三部志书有此内容。考法也不多见,有则出现在学校和礼乐门;考古则仅在乾隆南海县志的学校门中有记载。另外。祀典内容在旧志篇目中分两种情况:专设祀典门;出现在学校、礼乐和建置的二级日中。总之,佛山旧志的门目编排有先后顺序:从地理、建置、赋役、官师、学校、艺文到人物。建置、艺文和人物记述的类目是相对稳定的;地理、赋役、官师和学校等门记述内容互有交叉,门下类目具有多样性。3 佛山地方志门目比较研究3.1 横向比较以康熙朝方志为例笔者共收集到康熙朝佛山志书 7 部。由于同一地区志书门目大致相同,纵比没有意义,故从横比着手。如某县有两部的只选门目最为完善的,最终选定 4 部志书进

10、行比较。为比较的直观性考虑,现将其门列表,如表 1所示:对表 1 的数据进行统计,如表 2 所示:由上表可知,康熙朝佛山 4 县志的篇目差异较大。为了方便比较,讨论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讨论相似度高的康熙高明县志 、 康熙三水县志和康熙南海县志 ;第二步将第一步讨论结果与康熙顺德县志进行比较。3.1.1康熙高明县志 、 康熙三水县志和康熙南海县志一级门比较共同点:10 个门设置相同,分别是地理、建置、秩官、赋役、学校、兵防、名宦、选举、人物传、艺文。不同点:康熙高明县志和康熙三水县志门设置相似, 康熙南海县志与前两志相比多了编年和风俗,少了祀典、水利、烈女、邑纪事、外志。比较过程也分两步进行:第

11、一步比较康熙高明县志和康熙三水县志 ,它们有 12 门设置相同,相似度极高。 康熙高明县志共 17 门,其中地理和建置一分为二,即是舆图和地理同属地理,建置和沿革则是同属建置。17 减 12 再减 2,只剩 3 门不同了,分别是祀典、烈女和邑纪事;康熙三水县志共 15 门,有 3 门与康熙高明县志不同,分别是事纪、礼制和列女传。而祀典与礼制、烈女与列女、事纪与邑纪事是同实异名。所以康熙高明县志和康熙三水县志门设置相似。第二步取第一步的比较结果与康熙南海县志进行比较。 康熙南海县志共 13 门,有3 门与上两志不同,其中艺文志一分为二,分艺文志和国朝艺文志。除去这一门, 康熙南海县志就只有 2

12、门与上两志不同,它们分别是编年志和风俗志。3.1.2康熙顺德县志的门目设置与其它三部志书的不同点康熙顺德县志门目设置独树一帜,门少目多,目平均数是其它志书的 2 倍或更高,所以有理由相信它的记述内容不比其它志书少。为证实这一观点,笔者将这 4 部志书的目辑录出来,列表比较。此志共 7 门,其中赋役、官师、人物传和艺文 4 门与其它三部志书记述内容差别不大。另外,此志中的人物表与其它三部志书的选举表是同实异名,因而可以认为这 4 部志书的赋役、官师、人物传、艺文和选举等 5 个门目设置相同,本文不作比较,只将地理和建置列为比较对象,见表 3 和表 4。为方便阐述,将此4 部志书分别简称为顺德志

13、、 高明志 、 三水志和南海志。康熙顺德县志的地理门与其它三部志书的不同点。从表 3 中理出 4 个不同点:顺德志没有舆图或图,是因为它与三水志一样都将“图”放在卷首, 顺德志卷首为图经,下分 4l 目,各图前附文说明;顺德志与其它三部志书相比少了形胜,一般志书都有形胜记载,但顺德全部旧志和南海乾隆之后(不包括乾隆)的旧志都没有形胜的记载;顺德志地理志中的古迹、坟墓、物产、风俗等目,在其它二部志书的地理门下不一定都有记载,它们或记载在别的门下,或不作记述,如高明志是四者缺一,缺古迹,其入建置, 三水志也是四者缺一,缺坟墓,而且全文都不见,而南海志则是四者全无,它是古迹、坟墓入建置,物产入食货志

14、,风俗则独僻一门以示重视;顺德志地理志中的桥梁、津渡两目, 南海志则入建置。综上所述, 顺德志地理门下日的内容是比较杂乱的,其记述内容与另三部志书的建置、食货、风俗等内容有交叉。不记述形胜也是此志的缺点。康熙顺德县志建置与另三部志书的不同点。由表 4 可知:城池、公署、仓庾、养济院、铺舍、坊表、漏泽园、恤政等是建置常见的目;顺德志将建置祠祀合并作一门,所以目中出现文庙、启圣、邑厉、城隍、名宦、乡贤、敦武、四贤、崇义、忠勇、忠臣、寺观等祠祀内容也就不足为奇,建置祠祀合并一门的,佛山旧志仅此一例;顺德志将儒学、书院、礼学人建置,而其它三部志书则入学校;顺德志是教坊、营房入建置,而其它三部志书则设兵

15、防门,将其人兵防。综上所述:康熙顺德县志建置门的记述内容比较杂乱,与另三部志书的祠祀、学校和兵防等有交叉。3.2 纵向比较以南海县志为例选择南海县志作为比较对象的原因是:历史悠久;修志历史自宋以来已有千年;南海县志是佛山旧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有 7 部志书完整保留下来。为方便叙述,下文将上述 7 部志书一概按朝代简称为万历志、崇祯志、康熙志、乾隆志、道光志、同治志和宣统志,见表 5 和表 6。3.2.17 部南海县志体裁上的变迁 南海县志体裁变迁分三个阶段:明朝、清乾隆之前(包括乾隆)和清道光之后(包括道光)。明朝有志、表、传三种体裁;清乾隆之前只有志一种;清道光之后体裁比较丰富,有图、略、表、传、录 5 种。3.2.27 部南海县志记述内容上的变化 7 部南海县志在舆地、建置、官师、选举、食货、人物列传、艺文等 7 个方面均有记载。但不同时期的志书在体裁和内容上都有变化,下面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万历志与崇祯志。崇祯志内容完全承袭万历志,体裁则稍有变化:易职官表为官师志,选举表为选举志。崇祯志与康熙志。两志相比变化较大:后志将前志的政事志一分为三,分建置志、编年志和兵防志,事纪和灾祥入编年忐,兵防入兵防志,剩下内容人建置志;康熙志新增学校志,其内容多承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