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兵学生负担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3625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小兵学生负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冯小兵学生负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冯小兵学生负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冯小兵学生负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冯小兵学生负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小兵学生负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小兵学生负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业负担仍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业负担仍重基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中学的研究基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中学的研究 冯小兵 杨环 【摘要摘要】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04 年秋季宁夏、广东、山东和海南四省率 先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我有幸成为了首批感受新课程、新教材的学生 之一。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现在治学于教 育学专业,通过理论的学习,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怀着对宁夏新 课程改革的极大兴趣,我通过问卷、访谈和资料检索等方式,对新课改后的学生 的课业负担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研究,以求更理性的认识当前的教育改革,深化 教育理论的学习。

2、【关键词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 课业负担2001 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央的主持下开始踏上历史的征程。根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 号) ,减轻学生负 担被列为其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中删除“繁” “偏” “难” “旧” ,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2004 年宁夏率先开始课程改革实 验,对于新课改是否真正的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去思 考,为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 一、 调查方法 2008 年 10 月 5 日,我们选取了宁夏某中学的

3、1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高 一高二各 50 名,总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问卷 99 份。10 月 25 日,我们对该中 学的两名一线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相关情况。为了全面的了解相关情况,我们 还检索了相关资料并对新旧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对比。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没有达到课程专家和社会所希望减轻学生课业 负担的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负担。这里我们谈到“负担” ,那我们怎 样来认识它或者怎样界定负担过重的标准及其表现形式呢?对于“负担” ,我们 认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 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其显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过多的

4、学习内容,过多的课程 作业,过长的学习时间,单一低效的课外活动等。其隐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来自于 外在环境,主要表现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更具体的说,就是家长对孩子 成才的期望,社会对人才的界定,社会对学生、老师的评价等因素。具体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生的负担情况如下。 根据有关资料得知,课改前的学生负担主要表现在学习时间过长,考试过频, 上课时数、作业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过多,上课形式和活动种类单一等方面。我 们的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就是根据这些问题而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但到 底结果如何,还需商榷。 三、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关于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的问题, 有

5、62%的高二学生和 59%的高一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 7 小时,这与国家教委规 定的每日 8 小时睡眠不相符。关于课后作业(书面作业)的完成时间认为超过 2个小时的高二被试者中占 78%,高一的占 75%。从上面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 原来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更加严重。另外,根据访谈得知,新课程改 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这样对学生也带来了连锁反应。(一) 、作业过量,学习时间过长。这是一个在课改前就存在的问题,新课程 改革也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仍然存在于现行的高中,并且愈演愈烈。 就问卷调查得出,大多数高一高二学生每天做书面作业花费的时间都在 2 个小时 以上,不算练习册,老师布置的

6、探究思考或者实际操作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 一大堆课外辅导书,这样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放松。高中生在校时间超过 12 个 小时(走校生) 。过多的作业导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的加大,导致的严重结果 就是厌学,逃学,更严重的则导致失眠,精神衰弱,抑郁症等生理心理疾病。 (二) 、考试频繁,学生压力大。新课程改革虽然提倡“减少考试频率,降低 考试难度” ,但迫于高考的压力,学校以及老师只是“穿新鞋,走老路” ,在形式 上照应新课改的号召,但其具体的操作上仍然是“一切为高考服务” ,仍然是高 频率、高难度的考试。虽然在理论上考试时必要的,但我认为必要的但不等于充 要的。考试应该是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更好的

7、发展服务。而不是为高考服务,也 不是为选拔人才和评价人才服务。而现在的学校考试大多是为了高考而考试。这 不是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更让人难以理解是,现在学校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 的口号,大力创新管理机制,说白了只是为老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刑具” 。就 拿考试来说,有的学校搞“周周清,月月清”的考试制度,就是说学校每个星期 要小考一次,每月要大考一次。这样一来,每月至少要考 4 次。学生老师根本就 没有休息时间。据问卷数据显示,70%的高二学生和 68%的高一学生认为过频的 考试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只有不到 20%的学生认为得到了鼓励,但只有成绩 好的时候。这说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仍然

8、没有得到“改良” 。 (三) 、新教材内容过多,难度较大。我认为关于新教材的内容是这次新课 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重点。有人评价说,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的突破在于教材。 我作为亲身经历并且是首届接受新课改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感受。确实不管在内 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以前大不相同,可以用“大换血”来形容。课程专家所说的 新教材的形式应该多样,内容应该减少,难度应该降低,就是所谓的删除旧教材 中的“繁、偏、难、旧”的内容。但结果如何值得商榷。曾经有人针对新教材的, 有过对 70 名一线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65%的老师反映教材内容过多;45.1%的 老师反映“书题脱节” ;32.5%的教师反映“教材城市化

9、” ;28.5%的老师反映教 材难度偏大;20.2%的老师反映“内容错误过多” 。就拿数学教材来说,从总体上, 新旧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个不同不是像课程专家所说的 不同,而是在形式上更加复杂,在内容上更多,在难度上显得更加“旧教材化” 。1、形式复杂化。新教材将原来本为一个整体的内容划分为不同块,并且置 在不同的授课阶段,把原来的部分内容从正常的授课中拿出,转变为思考与探究。 比如解析几何,在旧教材中将直线与圆的方程和圆锥曲线作为整体的一章,而新 教材却将圆锥曲线以选修内容的形式出现,这也许有它的“表面效果吧” 。 2、内容更多 这个问题就设计到对内容从横向和纵向的分析。首

10、先从横向来看,新教材几乎囊 括了旧教材中除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以外的所有内容,只不过有的就像圆锥 曲线一样以选修的形式出现,但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选修 之说,只有考试。具体定量的分析,更让人吃惊,通过比较相关内容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在数量上远远多于旧教材。函数一章,例题增加了 8 道, 练习题增加了 8 道,习题增加了 32 道,复习题增加了 45 道,总增加 60%。看着 这个数据,让人难以相信。另外三角函数也增加了 13%,解析几何增加了 14%,而其他内容相当。再者从纵向分析上看,增加很多新内容,主要有统计案 例,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11、,程序框图,坐标系与参 数方程和几何证明选讲。在具体章节中也有体现,比如概率一章中增加了古典概 型和几何概型。课程的设计者认为新增内容都体现了新时代的需要,使学科信息 化。从内容设计上可以看出课程专家以及参与课程改革的学者们都已经意识到了 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结果和目的,忽视过程的单调设置课程存在的问题,但是他们 只是将一些过程与传统的目标和结果机械的相加。为了实现其所谓的“三维目标” ,将课程内容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境地。从而出现了一种漫无边际的教和漫无边 际的学。 3、难度更甚于旧教材。这里就提及到关于旧教材的难度问题。有人曾经对 比过中美教材中得出,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材太难、太深,其结论就是中

12、国学生 的基础比美国学生的基础要扎实。但问题就是难度高的中国教材只能训练学生的 数理逻辑智能,将学生紧紧的束缚在一些难题上。再回到新课程改革的上,其初 衷是改变旧教材中的过难、过旧、过繁的现状,但现实却与期望大相径庭。虽然 在“旧”的问题上有所改变,但在难的问题上却更加显著。再来看数学新教材中 概率一章,不难发现新教材比旧教材新增了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以及比较复杂 的概率运算,都要用到“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但是这个工具却被无情的删掉, 就像给学生存心设计重重阻力。新教材中还涉及到探究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其 内容比较难,学生很难单独去完成,但又比较重要,大部分都作为老师的正常授 课的内容。在新

13、增内容中很明显的看到“教材城市化”的倾向。统计案例,程序 框图要建立在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上,这对于农村和偏僻的西部边陲的学生来说哪 有这样的条件,为了高考,他们除了啃书、背书以外别无他法。 4、课程设置的整体性不强,内容缺乏整合。老师课下需要补充的内容很多, 习题的设置与内容讲解不相匹配。据调查显示,有近 42%的学生购买教辅来补充 内容,有 31%的学生购买教辅为了帮助解答习题 。 对于教材问题,不单单是数学,其他的学科都是一样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的一位叫李豫的英语老师专门对高一英语有过对比解析。他指出, “新教材高一 英语上学期两册书共 10 单元,生词 625 个(包括重点词汇、短语及所

14、谓只认识不 掌握的)。此前用的是一套,即 2003 年版高一上共一册 12 个单元,488 个词语。 新教材比老教材相比词汇量增加 137 个,增加幅度达 30%。新教材不仅词汇量大 幅增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也增加不少”他还强调,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分为导 入、读前、正文、阅读理解、语言学习(包括词汇语法)、语言应用(包括听说读写)、 练习册等内容,中学英语每周教学时间一般为 4 到 5 课时,按 15 周 10 个单元计 算,即每个单元的课时数为 7 到 8 课时,如此多的内容,老师带领学生在规定课 时内看完一遍都难,更不要说详细地解读了。 ”所以说新教材没有真正的触及到 问题的根源,只是变

15、相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 、高考的“指挥棒”的地位并没有触及。以分数评优劣的根基难以动 摇,这预示着学生要像以前一样备考。尽管近年来高考制度有所改变,比如试题 上减少了一些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纯知识内容,多了一些更具时代特色的应用类 型的内容。高校也扩大了自主招生的比例,但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从根本上 没有改变传统的高考选拔制度,基本上还是以高考分数为指标来录取,这样学生不得不为考试而学,不得不一头扎进黑屋子里死啃书。 (五) 、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的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 程。这里的评价体系,我认为包括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 和社会、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

16、价,其最终的落脚点在学生。社会标榜的对人才 的界定看中综合素质,但其录用的形式仍然是考试,标准首当其冲的是分数。社 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在于这所学校每年高考中的重点上线率,华师一附中为什么 闻名遐迩,重点在于它的高考的重点率高。社会对一个老师水平的评价在于这个 老师能教出几个清华北大,能够教出几个重点大学生,学校每年给老师评职称和 奖金时也是依照这个标准。而学校老师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学 生。因此学校加大假期、周末补课的力度,加快教材内容的授课速率,争取及早 的进入高考的备战状态。在这期间,学校几乎将很多不利于高考或者不服务于高 考的活动取消,就连音乐、美术、体育也成为教师的辅导课,学分制形同虚设, 学生成长档案只是作为平时学校、老师威吓学生的工具。说实话,教师也是受害 者,因为一个人被强制做自己最不想做或者不忍心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