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3622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版课标考试小学段模拟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阶段)测试样卷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2525 分)分) 1. 教学活动是师生( 积极参与) 、 (交流互动) 、 (共同发展)的过程。 2. 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数学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合作者) 。 4. 数学课程结果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了解) 、 (理解) 、 (掌握) 、 (运用) 。 5. 数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 (社会教育资源) 、 (环境与工具)和(生成性资源) 。 6学习评价应以课程

2、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 、 (数学思考) 、 (问 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7.通过数学学习,在数学思考方面要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应 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 二、判断题(10 分)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和发展性。 ( ) 2. 问题解决能力既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 3.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 ) 4. 创新意识是能靠教师教出来的。 ( ) 5. 综

3、合与实践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 三、单项选择题(1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对“数学”的正确表述为( ) 。A A.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B.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C.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是( B )提出的目标要求。 A. 第一学段 B. 第二学段 C. 第三学段 .创新意识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 B )是创新的

4、核心。 发现和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 4.( C )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 5. 在第一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百以内加减法口算”速度的评价要求是( B ) 。 A. 23 题/分 B. 34 题/分 C. 45 题/ 分 四、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10 分) 1.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 AD ) 。A.基本思想 B.基本方法 C.基本理论 D. 基本活动经验 2.学习评价的主体有( ABCD ) 。 A.教师 B

5、.学生本人 C.家长 D. 同学 3. 第一学段课程内容标准中对分数的认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ABD ) 。 A.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 B.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C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D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加减运算。 4. 下面的行为动词, ( AD )与“了解”的要求程度是同等水平的。 A. 知道 B. 认识 C. 能 D. 初步认识 5.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有( ABCD ) 。A. 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引发学生思考 C.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D.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五、简答题(15 分)

6、 1.1.什么是空间观念?什么是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 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2 2第二学段关于第二学段关于“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

7、3. 教师的教师的“引导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 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 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论述题(六、论述题(1515 分)分)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新课标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

8、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培 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引 导学生到更丰富的实际生活和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例如,教学“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王叔叔带 200 元钱购买一些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每副 86 元,乒乓球拍每副 88 元, 羽毛球每筒 14 元。估计一下,买这些体育用品,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实际要花多少钱?学生在解

9、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自然地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了简便运算是解决 实际问题的需要。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的空间。 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老师也从目标的制定者及仅仅为了解题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们的 “学习伙伴”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掌握知 识的迁移本领,使之具有可持续创造发展的动力与能力。教学中要创设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课堂训练要 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论、一题多变,使学生有创造的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例如我在

10、讲黄金分 割法一节时,不但介绍了黄金分割问题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而且介绍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 我在上课 时亲自演示拍照时把主要景物摄在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处,照片显得更加协调、悦目;还分析了舞台上报幕员总是 站在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处,这样音响效果就比较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等等,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的魅力应用的 广泛性。 这样学生不但拓宽知识、扩大了思想教育和联系实际的范围,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延伸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了数学知识

11、,能探索其应用价值,思考其能解决那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应用的重要方面。从真实的现实背 景中提出问题,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基本的规律与方法,再应用于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 是数学应用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数学,力求做到生动具体,富于形 象,使学生乐学。比如在教学中,学完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一性质,可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 践,寻找蕴含这一知识的生活现象;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会在自然 中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数学的应用体现了学

12、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最佳状态,同 时又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念 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也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七、案例分析(七、案例分析(1515 分)分) 分析分析圆的认识圆的认识这一教学片断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并具体说明。这一教学片断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并具体说明。圆的认识教学片断答:答:“圆的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 的联系,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学“圆的

13、认识”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感知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 特征。在设计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 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中展露本色和 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圆形;课件观察水纹等,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 头脑中

14、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 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 体现。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传统教学不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本课重点放在设计操作活动上,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新知。像上面教学片断中,学生通过不同工具画圆,自学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通过折、 量、比、画,领悟半径、直径,圆心蕴藏着丰富的规律。这样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 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 从这节课可以看到: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做数学”的活动中素质会提高,能力就会发展。也终 会体会到学数学的成功与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