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3517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生理学试卷及答案一 名词解释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 50nm 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 Ach,Ach 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 A

2、ch 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5.脑肠肽: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 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 20 余种。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7.depolarization:去极化,静息电位一般为内负外正,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8.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9.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

3、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 M 型和 N 型两种。10.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二 问答题1.简述乙酰胆碱作为外周神经递质,它的分布、相应的受体和作用。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 M 受体。

4、Ach 作用与这些受体,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以及汗腺分泌的增加和骨骼肌血管的舒张等。所有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分布有 N 受体。小剂量 Ach 能兴奋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也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而大剂量的 Ach 则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2. 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负反馈是指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

5、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 Sf 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c) ,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3.何谓主动转运,试以钠泵的活动说明 Na+,K+的跨膜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所以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靠细胞上的一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实现的,这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称为泵蛋白质,简称泵。细胞膜上的泵蛋白质具有特异性,按其所转运的物质种类可分为钠泵、钾泵、钙泵等等。Na+K+泵也称 Na+K+依赖式 ATP 酶,具有酶的特性,

6、可使 ATP 分解释放能量。Na+K+泵的主要作用主要是把细胞内多余的 Na+处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 K 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 K+和膜外高 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一般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可以使 3 个 Na+移出膜外,2 个 K+移入膜内。钠泵活动的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的利用。如用于其他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这可以肠道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现象为例。这里葡萄糖主动转运所消耗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 的分解,而是来自膜外 Na 的高势能,但造成这种高势能的钠泵活动是需要分解 ATP,因而糖的主动转运所需能量还

7、是间接的来自ATP 的分解,因此人们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或简称联合转运。联合转运中如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 Na+扩散方向相同,称为同向转运。如二者方向相反,则称为逆向转运。类似的继发性主动转运也见于神经末梢处被释放的递质分子(如单胺类和肽类的摄取) ,甲状腺细胞特有的聚碘作用也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4.激素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试举例说明。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生长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均能提高血糖,在升糖效应上有协同作用;相反,胰岛素则能降低血糖,与上述激素的升

8、糖效应有拮抗作用。5.人体的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一般说来,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并具有高度协调和整合功能,是人体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2)体液调节:指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一般说来,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3)自身调节:指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自动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如,平均动脉压在

9、10.724kPa 内升降时,肾入球小动脉会相应地发生收缩或舒张,以改变血流阻力,使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这种适应性反应在去除神经支配和体液因素的影响以后仍然存在,故称为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比较简单、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稳态仍有一定的意义。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他们的生理作用分别如下:(1) 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原的作用提供一个酸性的环境;2)使蛋白质变性,并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3)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进入小肠后促进铁和钙的吸收。(2) 胃蛋白酶原:激活后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10、变成月示和胨。(3) 粘液:润滑和保护胃粘膜,并和 HCO-3 一起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 H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4)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 B12 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7.试述 O2 和 CO2 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O2 和 CO2 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O2 和CO2 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 98.5%和 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 1.5%和 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1) O2 的运输:主要以 HbO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 O2 能与红细胞中 Hb 发生可逆性结合:Hb+O2bO2

11、。在肺由于2 分压高,促进 O2 与 Hb 结合,将 O2 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 O2 分压低,则HbO2 解离,释放出 O2。2) CO2 的运输:CO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 CO2 分为两种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 HCO3-的方式。HCO3-方式:HCO3-的方式占 CO2 运输总量的 88%。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 CO2 在红细胞内生成碳酸,HCO3-又解离成 HCO3-和 H+。HCO3-在红细胞内与 K+结合成 KHCO3-。随着红细胞内 HCO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 Na+结合成 NaHCO

12、3- ,同时血浆中 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 HCO3-。在肺部,由于肺泡气 Pco2 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 HCO3-形式运输的 CO2 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 7%的 CO2 与 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 ,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 CO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 CO2 就以 HHbNHCOOH 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 HHbNHCOOH 释放出 CO2 。8.何

13、为突触后抑制?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突触后抑制 它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抑制,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这种抑制的形成是由于其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状态。因此,突触后抑制又称为超极化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后抑制,它必须首先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它转而抑制其他神经元。突触后抑制在中枢内普遍存在。分类及意义: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侧枝性抑制是指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

14、来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通过这种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回返性抑制是指当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回返作用于原来的神经元,抑制原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即同一轴突的其他神经元。这是一种负反馈抑制形式,它使神经元的活动能及时终止,促使同一中枢的许多神经元之间活动的协调。9.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和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肠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上都起重要作用。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是全面的和最后的。因为在小肠内,食物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各种需消化的营养成份均最后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小肠还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运动对促进化学性消化和吸收都有重要作用。一般食物在小肠停留 38 小时。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10.当通气血流比值不匹配时,对肺换气有什么影响?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充分交换;通气血流比值减小,就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中的气体未得到充分交换。这两种情况都妨碍了气体的有效交换,造成肺换气的功能下降,机体就会以深快呼吸来补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