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383458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白银政府工作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062006 年年 2 2 月月 1515 日在白银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日在白银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次会议上点击数: 696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白银市市长白银市市长 袁占亭袁占亭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支持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

2、史机遇,大力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替代产业培育发展,着力促进“六个转变”,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是建市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2005 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 147 亿元,年均增长 11.5%,人均 8400 元,比“九五”末增加 3900 元。大口径财政收入 17.5 亿元,年均增长 19.67%,一般预算收入 4.71 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 17.0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17.67 亿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经济结

3、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2%,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电力、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重大突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39 亿元,比“九五”增加 14.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1 户。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6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50 万吨以上,蔬菜产量突破 100 万吨,羊只饲养量 301 万只,龙头企业达到 106 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10.6%,房地产、通讯、旅游业快速发展。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黄河石林被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白银公司火焰山采场被确定为“国家矿山公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8.

4、7 亿元,年均增长 16.25%,实现税收 2.32 亿元,年均增长 14.2%。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国家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5.31 亿元,年均增长 28.31%。实施 50 万元以上的项目 2333 个,其中建成 1782 个。特别是招商引资取得了重大突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539 个,投资规模 155.64 亿元,完成投资 53.6 亿元。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高技术产业园落户白银,引进项目 51 项,开工建设 29 项,建成投产

5、 19 项,完成投资 11.5 亿元。白银西区引进项目 73 个,完成投资 17.25 亿元,入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93 家。平川中区引进项目 18 个,完成投资 4.77 亿元。我市被际投资贸易促进会评为“中国投资热点地区”,在首届中国城市博览会上被提名为“中国品牌特色城市”。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五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38.36 平方公里扩展到 51.89 平方公里。先后投资 60 多亿元,新修、改造城区道路 60.5 公里,建成了市人民广场和平川区人民广场等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平川区集中供热工程投入使

6、用,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垃圾处理工程即将完工,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成效显著。三县县城改造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由“九五”末的 26.33%提高到 30.2%。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邮电通讯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新增高速公路 134.9 公里,新增等级公路 249.4 公里、农村公路 1594.5 公里。实施了兴电、靖会等节水续建配套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08 万亩,新修改造梯田 23.81 万亩,解决了 42.14 万人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造林 181.04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162.8 万亩。落实了参与式整村推进、种养业产业化、劳务输出培

7、训等扶贫攻坚措施,有 2.07 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7.17 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贫困面下降 1.6%。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五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 85%。列入计划的 17 户企业已有 5 户破产终结,落实改制资金 34 亿元。完成二十一冶公司、铁路系统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市墙地砖厂、屈吴化工厂、甘肃矿用化工厂、甘肃矿用电器厂等企业改制后,生产经营运行良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市县区机构改革,撤并乡镇

8、14 个。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418 项,减幅 66.7%。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1.8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3%。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较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较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520 元提高到 2023 元,年均增长 5.9%,贫困面由 12.39%下降到 10.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5300 元提高到7928 元,年均增长 10.2%。认真落实扶持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养老、医疗和失

9、业保险动态覆盖率不断扩大,实现了“两个确保”。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累计发放各类救灾救济资金 1.61 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93.85 亿元,年均增长 14.46%。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去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确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 5.4 亿元,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全市实现了“两基”达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较快。注重科技创新

10、,加强院地院企合作,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三个县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建成了覆盖城市和主要城镇的有线电视网,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 83.9%和 89.1%。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基本建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一步扩大,我市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检查验收。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 5.24。环境保护、统计、审计、质量技术监督、物价、气象、档案、地方志、地震预防和残疾人救助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着力构建社会治

11、安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司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建设了公检法办公大楼和基层“两所一庭”。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环境,重点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一站配送式服务,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廉政建设,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实行政务、村务、厂务和事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我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我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各位代表,2005 年,全市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一手抓当年工作,一手

12、抓未来谋划,主攻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全市经济实现了速度、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一是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比较优势和不利因素,深化市情认识,选择确定了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精心编制“十一五”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为更好地发展园区经济、促进老企业改造、加快经济转型打下了基础。二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取得新突破。二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了“产学研项目对接研讨会”和“白银厂矿区外围找

13、矿前景院士论坛”,经过多方努力,白银经济转型问题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将对白银经济转型给予重点支持,并选择上报了 41 个经济转型重大项目。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5.96 亿元,增长 20.7%。罗定高速公路会宁段、黄河乌金峡水电站、东台 330 千伏变电所开工建设。国道 109 线白银城区过境段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文化路市场及金鱼公园西大门、北大门广场改造工程进入收尾。平川沁川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国芳百盛白银世贸中心和平川中恒购物广场建成运营,实行装饰材料经营划行归市。综合整治白银城区环境,集中实施了老城区“拆小房建绿地”和“着装粉

14、刷”工程,拆除临时建筑 2.54 万平方米,还建绿地 2.6 万平方米,粉刷整修旧建筑 134 栋。重点污染源治理和重点项目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改造和稀土公司“三废“治理项目开工建设,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项目正在论证申报,环保总投入 2.4 亿元。四是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四是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在北京、深圳、拉萨、宁波举办了大型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 139 个,资金 108 亿元,开工率 68%,引进了中集华骏、晋晖铜箔、安全型自毁式注射器、10 万吨氯碱等大项目、好项目。年内竣工项目 92 个,完成投资 15 亿元,占市及市以下投资的 41.9%。中科院白

15、银高技术产业园完成投资 2.87 亿元,二期开发土地整理和路网框架基本完成。白银西区完成投资 5.3 亿元,平川中区完成投资 1.24 亿元。全省抓项目、促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五是五是“三农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粮食、良种、农机具补贴 1551 万元,免除农牧业税和农林特产税 3447 万元。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 52.8 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 6.02%。草食畜牧、瓜菜两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53%。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6 亿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劳务基地 160 个,累计输出劳务 20.8 万人次,创劳

16、务收入 4.75 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 6.5 万人次,增长243%。六是工业经济呈现新活力。六是工业经济呈现新活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29%,实现利润 3.97 亿元。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靖远电厂三期 60 万千瓦机组、银光公司 5 万吨 TDI 扩建、白银公司干法氟化铝、卡森皮革公司扩建等项目进展良好。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年活动”,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 6 户。七是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七是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申报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 36 项,落实资金 360 万元,实施了一批市级科技项目。推进“数字白银”建设工程,编制了总体规划,“神农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和县区政府网站建成开通。投资 7700 多万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项目。落实“两免一补”资金 1560 万元,25 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良好,落实乡镇卫生院改造资金 1300 多万元。市广电中心开工建设,白银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省上下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