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83456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抓教学内涵建设 陈锡宝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07/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总体目标。而在建设的基本思路上,大体可以归纳为“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学主要模块的改革与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

2、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等等;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多元化“大师资”理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学内涵建设的关键“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上海城市管理学院的具体做法是:确立一个原则,两条腿走路,搭建三个平台,四层面人员虚拟。学院确立“加速培养、积极引进”的原则,加大师资队伍在知识技术应用上的整合力度,不断健全师资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两条腿走路是指鼓励教师通过培训、在职教

3、育等形式,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通过产学研结合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应用能力。产学研结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能够直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向一线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教师可以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加快教学改革;企业通过让学校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单位挂职实践,把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到企业,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师资信息平台。建立包括行业高级专家、技师、高级技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二是师资供需交流平台。建立教师联聘制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专业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4、。三是以核心层和部分紧密层教师为主的学科带头人建设平台。高职院校由于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难以承担人力资源中的招募、维持、开发等巨大成本,只好转向于谋求学校外部智能资源的联合。人员虚拟就是指学校借助于外部的智力资源(专门人才)与自身的智力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的一种虚拟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借脑”、“借智”的虚拟经营。这种做法在人事管理上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只要条件满足,虚拟智力资源使用起来灵活方便,降低了使用成本。所谓四层面人员虚拟是:聘请专家做顾问;利用优势高校的专业人才;“租赁”高级专业人才;与企业人员进行合作,搞科研合作。通过人员虚拟,学院已形成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 150

5、 多名兼职教师队伍。学院还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尽快使一批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这些做法,树立起面向全社会的“大师资”理念;即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自有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吸引国内外更多有水平有成就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参加到高职院校教学队伍中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起一支能适应高职教学的教师队伍。2006 年,学院教师承担了 3 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1 本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专业资源。专业是学生选择学校和

6、职业的主要依据,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密切注意市场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使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相适应。目前,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其二,职业能力的内涵也从适应岗位需求转化为适应社会的需求。”111 高职院校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来集聚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实验实训设施配备等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从这一意义上说,专业是集聚各种教学资源的核心。同时,专业就成为联结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桥梁,是学生联系社会的一个纽带。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要解决三方面的根本性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优化问题;以

7、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以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双师”素质提高问题。我们以“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适应市场,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办学宗旨,充分依靠行业优势,努力推进创新发展。首先,能否从市场实际出发,构建起一个合理的专业群,这对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能脱离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具体条件,学院决策层从学院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确立“城市园林”、“城市管理与监察”、“建筑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群,作为学院整体专业框架的支柱。“城市园林”、“城市管理与监察”、“建筑经济与管理”均被列为上海市重点

8、建设专业。学院受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托,主持制订了“城市管理与监察”、“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物业设备管理”四个专业的教育培养方案,已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另外,学院的“建筑管理招标投标”、“城市管理监察实务”两门课程被列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其次,注重专业开发,逐步拓展专业群体。进行专业开发就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劳动力市场、职业能力做出分析。我们主要有两点经验。一是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主要由企业基层第一线的负责人、企业的领导者和总工程师、学院专业负责人等三方面人员组成。通过三方面的人员组合,不仅能准确地提出某一职业所需的全部专业技能,而且还能确

9、定掌握某项技能所需要的培训时间。二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业。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全球化的经济提出的基本挑战是需要在变化的环境里的调整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2。专业群建设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以“城市园林”为例,生态化理念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已被广泛接受,学院根据实际需要,开发了“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和“城市园林(林业管理)”两个新的专业方向。第三,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专业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就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如果只推出系列专业,而没有系列实验、实训室与之相配套,

10、专业群的优势也就不再存在,也就失去了专业群建设的实际价值。专业群和实训体系互为依存、相互彰显,缺一不可两者最好同步进行。学院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目前已建成“上海市建筑与房地产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既能为同类院校、行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又能为学院专业群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论什么专业,都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双证”融通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促使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此外,各类专业都可以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体制,学制本身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适当缩短或延

11、长。只要有利于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就业,各种改革方案都可以进行探索,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灵活性。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各因素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学体系的核心;以订单式培养为枢纽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途径;学习生产第一线知识,掌握生产第一线所需的技能,提高人文素养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我们理解的“基地”是指三个层面的基地建设,即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

12、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满足实践教学与职业训导的功能要求,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产学合作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构建校企联合办学的有效模式学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调动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堂、实训室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综合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生产岗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构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显著特征。高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形成实训、开发、考核、鉴定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逐步发展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实践

13、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要求。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学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强调以专业技能培训

14、为中心,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同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双证融通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由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几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比赛有 40 多人次获奖,连续五年学生就业率均在 95以上,2006 年学生就业率达 981。当然,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包括内在动力激发和外在动力促进,以及产生动力的源泉和机制。教学内涵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不缺乏教学内涵建设的主观要求,关键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坚决组织落实,形成合成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