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83402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 记叙文阅读是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所选的文章内容丰富,记叙文阅读是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所选的文章内容丰富, 注重文质兼美,能给人美的感受和深刻的教益。注重文质兼美,能给人美的感受和深刻的教益。(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中规定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中规定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 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2、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衰现力的语言。能够在通读文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衰现力的语言。能够在通读文 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内容、思想倾向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作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内容、思想倾向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作 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能够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能够品味文中富

3、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课程标准对记叙文阅读的要求和历年来记叙文阅读试题的主要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对记叙文阅读的要求和历年来记叙文阅读试题的主要特点, 我们按照由我们按照由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重点剖析重点剖析迁移拓展迁移拓展”的顺序将记叙文主要考查的顺序将记叙文主要考查 内容归纳如下:内容归纳如下:( (一一) )整体感知的内容,整体感知的内容, 1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2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3 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 4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明确记叙的顺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明确记叙的顺序。( (二

4、二) )重点剖析的内容重点剖析的内容1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2分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3 3分析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文中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角度角度(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的作用;的作用;4 4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详略安排、对比反衬等详略安排、对比反衬等)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 (过渡、照应过渡、照应 等等) )、修辞、修辞方法方法( (

5、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的作用;的作用;5 5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鉴赏;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鉴赏;6 6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 )的作用。的作用。( (三三) )迁移拓展的内容迁移拓展的内容1 1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有自己的心得,或提出看法、疑问等;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有自己的心得,或提出看法、疑问等;2 2报据要求对文章的链接材料进行分析。报据要求对文章的链接材料进行分析。一、课外阅读胡杨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胡 杨 林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 3000

6、 年”:生而不死 1000 年,死而不倒 1000 年,倒而不朽 1000 年。 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 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 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 是无声 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 的威胁。唯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沙漠,含盐量高达百 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

7、它必须在夏季酷热、 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 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 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 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 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贵名 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 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 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

8、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 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顽强的忍耐力、最 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阅读选文第段,然后填空。 文段描写胡杨树的外形,展现了_的特征; 文段描写胡杨树的_,点明了_的特征;文段描写胡杨树的_,突出了默默奉献的精神。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段中“倒而不朽倒而不朽 1000 年”: _。 文段中“千年不朽千年不朽的伟业”: _。3.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 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虬曲苍劲 生存环境 残酷无情 作用(

9、或价值) 2.不腐烂 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我认为逆境出人才,胡杨林在恶劣的环境中形成了最顽强的忍耐力、生命力, 成就了千年不朽的伟业。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无数成功人士证明了:逆境出人才。二、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14 题。 说 竹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去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 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

10、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 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簋,绿阴可人,疏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 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无论低矮数 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 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

11、去雕饰的素妆 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 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的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摒弃了一切外在 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 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簋数千,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 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 僮扫

12、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 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 道,岂非是受不了竹的品性濡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着质 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

13、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作者认为“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 回答:(1)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2)“听箫”“闻笛”与“竹的境界”有 什么联系? (1) _ (2) _ 2.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下文内容,说说郑 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答: _ _ 3.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联系全文,分三条列出 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答:(1) _ (2)_ (3)_ 4.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

14、了竹的形“婀娜娉婷” ,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 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 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 一身的东方之。答案: 1.(1)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2)箫与笛取材于竹、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2.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3.(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2)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4.A (点拨:竹的“神”应为“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淡泊宁静)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 谭 岩 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 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