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3087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研工作总结 20102011 学年度上本学期我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分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培养良好习惯,幸福学生一生”的办学思想,以创建总局标准化小学和总局文明单位标兵、省级绿色学校工作为契机,以关注培养新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办好让家长、社会、学生满意的教育。现将教研工作做一下总结:(一)继续深入开展构建有效课堂。1、坚持听、评课制度本学期学校由教务处组织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继续听教师抽签课,教研处协同听课指导,抽签课结束后,听课领导及教师给

2、讲课教师进行评课,指出优缺点和需改进的措施,督促了教师重视并切实落好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好了平时课,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教师自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得以加强。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不断完善集体备课,集中时间加大集体备课力度,通过集体备课有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熟悉本学科的课程目标,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有针对性进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及纵领全书,开学前各组完成了通备全书,及单元备课的任务,日常集体备课定时间,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课时集体备课,为突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本学期坚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确立一个单元主题进

3、行研讨,组内平行班教师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中的同一内容进行备课,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讨钻研教材中的新教法,预设教学中将会遇到的难题,实现同课异构,一人主备,其他辅备。主备教师要提前把教相关教案写好送到组内教师手中,辅备教师认真阅读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准备好材料,集体备课中,在主讲人分析教材、说课之后,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过大家讨论形成共识,组内教师再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参考讨论的结果,修改补充教案,形成个性化、特色化教案,再进行上课,达到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本学期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发挥“集体效应”作用。利用集体备课

4、在每个教研组内进行了说、讲、思活动,使得每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3、注重课堂实效,继续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紧紧围绕上级立项的课题进行展开教育科研工作,完成局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实践研究 、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策略研究和省级课题 我省中小学中华美德教育的地域特色研究的结题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实践研究获分局级一等奖,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策略研究获分局级二等奖。同时这几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小课题来源教学实际问题,以同年组、同学科为单位。各教研组根据本年组的实际情况、年级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

5、定了本年组的小课题的内容。12 年级以加强计算能力为主进行小课题研究,35 年级以如何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为主小课题的课题研究。12 年级语文教师以听、说为主,进行小课题研究,35 年级语文教师以读、写要为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规范书写,养成认真倾听习惯为辅制定小课题进行研究,每个教研组写出实施方案,教师们在培养过程中,群策群力、互相探讨,采取了很多措施培养学生倾听,如复述、接龙、生生互评等方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采取了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进行计算(看准数学和运算符号,想运算方法、认真仔细算、多方面检查) 。高年级对阅读教学采取了边读边想的方法,

6、做到口到、脑到、心到,和文本对话,上升到和作者对话。在教学中开始小课题的研究,在繁忙的教学中,每位教师围绕小课题进行研究,积累了很多材料(教案、纪实、案例、实验前后的分析),学期末,以各个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交流。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成绩。总之在小课题研究中,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能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实实在在地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深入开展教研活动1、培养新、青年教师本学期新进入了 4 名大

7、学生,为了较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学前,教研室加大对新、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新教师、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观看课堂教学教学光碟,掌握新课堂结构,指导新课堂教学。教研室多听课,翻阅业务学习笔记、教学反思,指导教学工作。教学中有定期对新教师、青年教师进行了爱岗敬业、教学方法的培训。实行了青蓝工程,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强带弱,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批作业等,同时,创设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精品展示课”“学习模仿课”“成长研讨课”等系列活动,学习模仿优秀教师教学亮点,实践创新,新青年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师徒对子讲课活动,师徒展示教学,在听课、说课、评

8、课中引导新、青年教师岗位成长。新、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三节,其中每周要听两节师傅的课,认真做好课后评议。接近期末开展了 “师徒同备一节课活动”进行评比,较快地提高新、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2、鼓励“闲聊式”教研,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共同探讨交流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各教研组的教师都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同教研组之间,各教研组之间都能讨论研究,做到了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3、强化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自我优化,

9、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一个教师认真写十年教案成不了专家,写三年反思却能成为专家。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自主发展的有利途径。本学期教师加强了反思意识,每一节课上完以后,对该节课有哪些闪光点,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或发现了哪些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该节课存在哪些不足等,进行能力认真反思,青年教师坚持写教学随笔,全体教师本学期完成十篇教学反思,其中包括单元反思、其中反思、小课题研究反思、期末反思,对典型案例写出详细的心得,积极参加上一级征集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成长为教研型教师,本学期共有()人获国家级、

10、省级不同奖项。张淑梅参加了()的赛课,获得二等奖,刘旭荣、殷红梅、褚衍凤、朱国霞参加了(),分别获得国家级、总局级不同奖项,苗琴、张淑梅、白雪燕、邢丽芬参加了分局举办的第四界“说、讲、思、评、辩”竞赛,获得一等奖,苗琴又获得说课一等奖,张淑梅获得讲课一等奖,邢丽芬、王洪萍获得辩论奖。所有这些成果增强了教师成就感。(三)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做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面对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必须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掌握教学方法,积极投入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继续坚持实行“双轨”式校本培训运行机制,

11、即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采取任务驱动策略,把教师学习放在首位。集中培训一是至少每月的两次集中培训。学期初,向教师征集问题,根据教师所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安排了课程标准,业务、理论有关知识,科研知识,师德师风知识等。教师在培训中认真做学习笔记。自我研修是教师们坚持自学,开学初,自学了课标,为教学做好准备,学期中教师坚持自学,每月写两次学习笔记。学期期末,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验收,使培训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激励教师学习热情。无论工作多忙,学习不放松,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了吸取外校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外出听课这样的培训,深受教师们的欢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

12、野,使教师们感到非常“解渴” ,也感到是一种享受。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素质,本学期还开展了教师“两笔一画一话” (钢笔、粉笔、简笔画、演讲)竞赛活动,期末复习前进行了“期末复习研讨交流”的活动,这样锻炼了老师的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开学初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保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落实有效,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 、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

13、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五) 、全面落实三级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依据开发内容分为课程补充、学科整合、习惯养成、特长活动四大类。现有19种校本课程以打印成册,有14种已陆续纳入课堂教学及学生的特长活动,进入实施阶段。(六) 、深入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本学期深入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工作,制定了学习型学校建设方案,成立了教师读书会,制定了学习方案,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名字以及特有的含义。读书会做到学

14、有计划、学有规模、学有方向、学有实效。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开展研讨式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创办了七彩虹教研报,为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对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提高,目标和要求还不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快退休的老年教师的培训目标分别是什么,应达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目标等。制定目标和要求,组织实施2、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及相关教研活动每学期都在开展,每年都参加局举办的小学各学科研讨活动,但资料收集不多,特别是活动的照片及录像。重视收集、整理。3、网络教研处于被动接受,没有做到积极开通学校网络资源,缺乏足够的网络教研经验。申请建立网络教研,开展网络教研活动4、在业务学习方面内容还比较局限,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教师学习内化欠缺。加强教师学习,开展读书学习比赛,促使教师学习、内化、大练教师基本功,如写字、朗读等。七星泡小学教研室2011 年 1 月 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