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3080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 肺癌大肠癌年轻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烟龄 20 多年,每天抽一包的李先生连续两年到肿瘤医院接受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50 多岁的浙江奚女士因父亲是大肠癌患者,她自己每年进行肠镜检查; 35 岁的白领陆小姐每次参加单位体检都会多加一个钼钯项目。记者昨天从复旦 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了解到,由于恶性肿瘤已上升至大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越 来越多的市民在日常体检的同时,主动要求做一些针对自身情况的“癌体检”, 不再认为“触霉头”。专家指出,上海多见“富裕癌”,预防癌症,做好体检 很重要,更主要的是要改变多吃少动、生活无规律等现代不良生活方式。肺癌最常见,胰腺癌发病上升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说,前不久公 布的

2、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恶性肿瘤已上升至大城市居民死因第 一位。郭小毛说,肺癌是常见高发肿瘤的第一位。近些年被称为“癌中之王” 的胰腺癌发病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从 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可以明确地看到癌症的总体发病率正呈 现逐步增长趋势,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已达 285.91/10 万,推算每年新增癌 症患者 312 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将达 270 万例。我国癌症谱中:肺癌、乳 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宫颈癌和鼻咽癌为排名前列 的恶性肿瘤。在上海地区,肺癌也占据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根据我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肺癌患者 2006 年较 1973

3、年上升了 465%。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快速攀升。中国的慢性病(主要涉及癌症、冠心病、高 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正处在“井喷”的前期。著名肿瘤治疗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何裕民教授表示,现在 65 岁以下,居住在城市的人中有 27%是死于癌症的,农村的则 25%是死于癌症。也 就是说,不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因癌致命的人都超过 1/4。国家卫生部门曾做过三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在 1973 年、2003 年 和 2006 年,数据表明,2006 年中国癌症发生率和发病率比 1973 年有了大幅度 的提升。其中肺癌 2006 年的发病率是 1973 年的 465%,乳腺癌则较 1973

4、年上 升了一倍多。世卫组织统计,2007 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为 760 万。相当于每 天有两万多人死于癌症。而且有专家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 将达到 1500 万。何裕民教授说,目前,癌症已经成为 65 岁以下中国人的第一死因。进入老 龄化社会,人们的平均年龄延长,但癌症的发病率还会继续上升,死亡率短期 内不会下降。多吃少动,上海多见“富裕癌”郭小毛院长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癌症发病趋势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一 些类似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诸如宫颈癌,发病率存在着年轻化的趋势, 平均发病年龄由 53 岁左右降至 41 岁左右,整整提前了 12 年。乳腺癌发病年龄正在后移

5、,以上海为例,从 2002 年前的数据看,乳腺癌发 病年龄有两个高峰 40-55 岁为第一高峰,65-75 岁为第二高峰。而依据 1973- 2002 年的数据看,20 年里,第一个高峰的峰值正在不断后移,从最初的 35-45 岁逐渐后移到 45-55 岁,2003-2007 的发病率统计数据显示,双峰趋势逐渐消 失,前一个高峰逐渐后移,并有演变为单峰的趋势。癌症的总体患病病率仍是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目前上海每年新发癌症近 5 万例,因癌症死亡 3 万人,发病和死亡水平高 于全国平均数,是欧美发达国家的 2/3。现在,上海居民发生的最常见癌症是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 这些癌在

6、业界往往被称为 “富裕癌”,它是指当一些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后,由 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饮食过于精细,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 少蔬果,同时身体活动程度减少而引起的癌症。吸烟是三成多癌症“罪魁祸首”郭小毛院长表示,癌症高危致病因素中有一些是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所造成的,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点滴,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小环境”, 为某些癌症的发生种下了“恶果”,有些癌症的预防应从先管住嘴开始。吸烟是多个癌症的“罪魁祸首”:据统计,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或 长时间被动吸烟引起。目前,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它和 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肾

7、癌及宫颈 癌等十余类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戒烟, 还应该劝阻别人在公共环境不要吸烟,杜绝“二手烟”。高热高脂饮食易引发大肠癌、胰腺癌: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在 50 岁以 上,然而也有些中青年人不幸罹患大肠癌。究其原因,高蛋白摄入量增加,粗 纤维摄入缺乏,以及运动量少都是高危因素。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 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过多进食富含红肉(猪、牛、 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越来越多市民接受“癌体检”每年在全身体检的时候不忘接受一下“癌体检”,已是闵行区郑先生近几 年的习惯了。“单位体检的时候 30 岁以

8、上女员工可以免费接收钼靶检查,我最近几年每 年都做。 ”从事广告行业的蔡小姐接受采访时说。郭小毛院长说,钼钯、肿瘤 标志物检测、B 超、胃镜、内镜、肛门指检查是“癌体检”中的主要项目。和 普通的体检项目相比,癌体检所设置的检查项目针对性更强,所使用的设备更 精准,能更加灵敏地发现早期癌症的蛛丝马迹。“多年前,医院建议一些高危人群做癌体检,很多人会觉得触霉 头,坚决不接受,但这个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肿瘤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包括肿瘤医院在内的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民营医院体检中心都显示, 无论是单位集体体检,还是市民自行体检,选择“癌体检”项目的人越来越多。郭小毛院长建议,在进行防癌体

9、检时,人们最好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 如自己的家族病史、个人病史、生活习惯以及近期的身体状况,让医生可以有 针对性地为人们确定防癌体检的项目。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做所有的“癌体检” 项目,过度体检对身体也没有好处。如果你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烟龄超过 20 年,建议每年进行 1 次低剂量螺 旋 CT 检查,有利于发现早期肺癌;家中如有大肠癌或者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应 定期进行肠镜和胃镜的检查;20 岁以上女性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 涂片检查;月经初潮早于 12 岁,过晚婚育,有乳腺癌家族病史,喜欢吃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的女性应该每年定期进行 B 超、钼钯检查。通过抽血 检验肿瘤

10、标志物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至今还未发 现理想的、具有 100%灵敏度和 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所以肿瘤标志物表达 超出正常值并不代表就是患癌,它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表达。因此,一旦出现肿瘤标志物表达超出正常值,人们应在第一时间找到专 业的医生结合其他检查项目,给予综合判断,做出精确诊断。如果年纪超过 40 岁,遇到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腰背疼痛、突发糖尿病和 高血压等症状,在内科治疗同时应该去找肿瘤专科医生,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机。当然,专家指出,各类检查还是要防止过度,特别是 做一些容易造成损伤的检查。肿瘤诊疗规范化提高了生存

11、率过去,许多癌症的 5 年生存率偏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佳,进而使人们 “谈癌色变”,对癌症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郭小毛院长说,其实,随着肿 瘤多学科综合诊疗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推陈出新,许 多肿瘤的诊治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规范化的肿瘤诊疗就是指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疗。过往,癌症的治疗仅仅 局限于手术、放疗、化疗。如今,肿瘤业界所倡导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只有打 破原本“各自为战”的治疗方法,通过外科、放疗科、化疗科以及各诊断部门 的专家一起讨论之后,为每位患者“量体裁衣”,制定出个体化的的治疗方案, 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何裕民教授表示,个别癌细胞就像是社会上发育

12、不良的 “坏孩子”,它的 出现常常是难以避免的,而癌症则是许多“坏孩子”聚众而成的“黑社会”, 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免疫的、代谢的、环境、饮食、个性等很多原因都会导 致“好孩子”变坏,所以,要防范这些情况,就需要从多个角度维护健康,预 防癌症。远离肿瘤,牢记“知、医、药、心、食、体”如何远离肿瘤?何裕民教授总结了六个字“知、医、药、心、食、体”。所谓“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有正确的观念,一是要学习相关的保 健知识。从而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的管理,让很多病减缓发生、发展的速度, 甚至不发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何教授提醒,“医”需要说明的是, 很多人平时不维护健康,得了病就认为只要花钱就

13、能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 药物来治病,其实功夫应该做在前期,一方面要定期检查,做好预防,另一方 面有了症状要尽快就医。药物和保健品,都要慎用。肿瘤患者因为心理恐惧,容易出现过度治疗, 导致肝肾功能衰竭。何教授特别提到,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中,死于心理因素 的占了一大半。这不仅仅是指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促进作用, 而且癌症本身又是个巨大的心理应激源,一旦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如果不 调整好心理,会变得抑郁、焦躁、烦闷,影响疾病进展。越是发达地区,吃的问题越严重,在何教授的诊所里,乳腺癌病人复发率 低于 10%,5 年生存率达到 80%-90%,接近先进国家水平。肠癌、肾癌的复发率 都很低,这些,都和他们强调综合治疗,特别是关注患者的饮食有密切关系。 而运动,不仅在预防癌症、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上有明显效果,而且还能促 进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改善人的情绪。国家卫生部门 1973 年、2003 年和 2006 年做过三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2006 年中国癌症发生率和发病率比 1973 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肺癌 2006 年的发病率是 1973 年的 465%,乳腺癌则较 1973 年上升了一倍多。世卫组织统计2007 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为 760 万。相当于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癌症。有专家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将达到 1500 万。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