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83077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共三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第四课 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单光电传感器机器人课时一 悬崖勒马! 课时二 寻轨迹机器人(走黑线机器人) 课时三 轨迹竞速机器人赛(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赛小学组项目)一、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电传感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会使用导航者 3 级别进行编程;独立完成轨迹竞速机器人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二、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 FLL 机器人世锦赛等其他竞

2、技打好基础。2、难点:轨迹赛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三、三、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投影仪、教学课件、乐高 9786 核心套装、2cm 宽的黑线一条、小学组竞速赛场地。课时一:悬崖勒马!1、引题:同学们都听说过悬崖勒马这个成语吗?那么就请请 XX 同学给我们讲一下悬崖勒马的故事吧!任务要求:小车行驶到悬崖边缘时,立即停止前进2、光电传感器:我们今天介绍传感器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光电传感器:原理:先由传感器的发光二级管发出一束红外光,通过接收二极管接受反射光读取光值。光值的测量:将光感连接到 RCX 的 1 端口上,打开 RCX 的 on/off键,调节 View 键,使箭头指向 1 端口,选择要测量的物体

3、,将光感对准该物体,此时液晶屏幕上显示的数值就是光感测量到的光值数。问题一:为什么我们看见的物体会有颜色呢?(光学原理)答: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反射的光线。不同颜色的物体其表面反射光源的光线有所不同。3、设计要求:(1)两个马达、一个 RCX、一个光感;(2)结构简单、坚固、有自己的特色。4、编写程序(导航者 3 级别):(1)光电传感器图标的介绍(A 等待光值变大 B 等待光值变小);(2)任务分析:需要小车在悬崖处停止前进,即当光值变小时停止机器人;(3)编写程序:马达 AC 前进B 停当光值变小停止输出AC,任务完成。(4)测量光值(一般设置为 45) ,修改参数。5、下载程序、运行调试。6

4、、总结:(1)光电传感器的使用;(2)测量光值的方法。7、附加任务:机器人折返跑、机器人接力赛。课时二:寻轨迹机器人(机器人走黑线)1、引题: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光感的使用、光值的测量。那我来看看,一个光感还能干什么?(放机器人竞速赛录象)通过录象,我们知道了,原来单光感机器人原来还能参加寻轨迹机器人比赛啊!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单光感机器人吧!2、单光感机器人的制作:(1) 使用一个光感、一个 RCX、两个马达;(2)结构坚固;(3) 选择合适的传动系统;(4)在结构坚固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机器人的重量。3、编写程序:(1)编程原理:机器人沿黑线做 S 型运动,即当光感读取白色(光

5、值变小)机器人向内转,当光感读取黑色(光值变大)机器人向外转;(2)进入导航者 3 级别;(3)使用光感等待变大和等待变小图标;(如例)(4)测量光值,修改参数。4、下载程序调试:(使用预先准备的一条宽 2cm 的黑色纸带)问题:怎样修改机器人才能使机器人的速度更快呢?课时三:机器人轨迹赛!1、引题:在前面我们制作,并调试了寻轨迹机器人,那大家想不想来比试一下呢?看看我们谁的机器人完成比赛的速度更快吧!2、比赛规则简介:(需要重点注意的)A 场地规格如课件;B 重量体积不限;C 一个 RCX,两个马达,最多三个传感器;D 机器人要有个性化的装饰;E 机器人必须在两分中内完成比赛(沿黑线绕场地走一圈) ;F 比赛开始前放置好机器人,此后选手不允许再接触机器人,直到裁判宣布比赛结束;G 机器人在沿轨迹行进过程中,机器人的整体投影不得完全脱离轨迹线,否则示为犯规,即时结束比赛;H 每队有三次机会,三次比赛结果中去成绩最好的一次为最终比赛成绩;I 其他详细规则参见2006 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比赛规则 。3、熟悉了比赛规则了,那么就开始我们的比赛吧!注意:比赛时严格遵守各项规则,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得出现恶意竞争!4、总结:各小组间交流比赛经验,由获胜小组讲解本组机器人的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