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3062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樟子松及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樟子松及栽培技术樟子松及栽培技术樟子松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为松科大乔木,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 1520 米, 最高 30 米。最大胸径 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 鳞片状开裂 。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12 个,多为 79 个,一年生枝条淡黄色, 23 年后变为灰褐色。芽圆柱状椭圆 形或长圆卵状,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 粗硬,稍扁扭曲,长 58 厘米,树脂道 711 条,维管间距较大。花期 5 月中旬至 6

2、 月中旬,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 9 月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 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 倍长,种子大小 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 -40 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 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 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 节油 ,树皮可提取拷胶。树形及树干

3、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 耐寒,抗旱 、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樟子子松松栽栽培培技技术术 】 一、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 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 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 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 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 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二、施肥

4、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 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 万斤。施肥方法,在作 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 土壤中。 三、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雪埋:在 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 中或地面上,厚度 30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 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 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 厘米的 杂草。播种前 35 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

5、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 用 0.5%的高锰酸钾消毒 2 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 短期催芽,当有 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 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2、混沙埋藏:播种前 1020 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 埋藏坑,坑深宽各 50 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 并适量浇水,经 1520 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 芽率达 62.5%。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

6、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 度,控制发芽。 3、温水浸种:播种 57 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 4060水浸种一昼夜, 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 34.5%。 四、作床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15 厘米,小步道宽 50 厘米,床面 1 米,长 10 米。 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 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五、播种 播种时期应选择平均地表温度达 89以上时播种 。一般在四月中、下旬,林区 适期为五月中旬。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

7、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 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 0.51 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 播幅宽 34 厘米,行距 810 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 厘米, 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 播 810 斤。 六、苗期管理 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方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达到丰产。 种子发芽期 :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含水率6%左右)防止 芽干,造成缺苗断垄。浇水量不易过大。由于夜间空气湿度较大,上午表土尚能保持一 定湿润每天浇水应于午后进行。如果大风天或气温高蒸发量大时

8、,表土易干燥,午前也 需要浇水。出苗后到 6 月末易罹立枯病,由于苗茎细嫩,土表温差较大,又易遭受日 灼。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危害, 每次浇水每平方米 57 市斤。一般在上午 102 时进行。1 年生松苗, 78 月间为 高生长旺盛时期,且根系已伸展,更由于气温高,苗木蒸腾量大,因此,必须供给充足 的水分,每隔 23 日浇一次透水。到 8 月中、下旬后为促进苗木木质化,利于越冬, 除天气特别干旱,可每隔十余日浇水一次,一般不进行浇水。在掘苗前57 日浇一 次透水,促使土壤疏松,掘苗时保持根系完整。 苗木生长期: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

9、够的养分,一般从6 月中、下旬开始,每平方米施硫铵510 克,以后每隔 10 日左右追肥一次,数量可 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1 平方米一次不得超过 2 克,到 8 月中旬停止 追肥,一般每平米施肥 100150 克。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的肥料 水浇于苗床上,后再用清水冲洗苗木。 施用除草醚消灭杂草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方法。即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 每平方米土中拌除草醚 2 克。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上沙土撒到苗床上,然后浇水,一 般情况下年施药 2 次,基本上可以控制杂草。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于78 月间, 每隔 1015 天松土 1 次,深 23 厘米。 樟子松幼

10、苗适宜群生,如播种量掌握适当,播种均匀,就不必间苗,但有时由于下 种不匀,出苗密度不均,为调整留苗密度,可于7 月间剔除幼小细弱苗木,以每平米 留苗 600700 株较为合适。 七、2 年生苗木的培育培育 2 年生苗木有移植、截根留植、苗床等方法。从根系发育来看,以移植苗为最 好,截根留植次之,留床苗最差。移植苗根系发达,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 层,掘苗时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顶芽再次生长现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匀, 光照充足木质化健全,无被压苗;留床苗从外观看健壮根茎粗大,尤其主根更为发达, 长可达 2 米 多,但侧根纤细而少,掘苗时主根损伤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顶芽再次 生长

11、现象较多。在 4 月上旬土壤解冻 3040 厘米时开始换床。床作的顺行栽 8 行 (指床面宽 1 米),株距 4 厘米,行距 12 厘米。垄作的,在垄面上栽 2 行苗。株距 4 厘米,行距 1620 厘米。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 以将叶不埋入土中为宜。在栽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风吹日晒。植苗后 及时把垄面(或床)及垄侧踏实,最好在栽苗后浇一次水。移植苗的圃地应保持适度湿 润,植苗后每隔 1015 天浇水一次,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并于56 月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 ,适量追肥 12 次。 八、苗木的越冬保护 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 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 干旱而枯死。 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冬季采取覆土防寒, 在 11 月中旬左右,亦即将土壤冻结时,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 1520 厘米,到翌春 4 月上旬化土层达 2030 厘米时,分 23 次把土撤除,并及时 灌水。 为了风化育苗地的土壤,消灭病虫害以及减轻春季作业繁忙的局面,也可以秋季掘 苗。掘苗后进行假植,根部用土埋实, 1 年生苗可捆成小把(每把 50100 株)。到 土地将冻时再把苗梢全部用土埋严,苗木即可安全越冬。但秋掘、假植的苗木,造林或 移栽后缓苗迟几天,但并不影响苗木成活及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