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2117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级语文3单元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穷穷 人人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语。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2同座互相批改。二、检查预习1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

2、写的跳水)2 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 j 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

3、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2指名分段朗读。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2学生提出重

4、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二、指导理解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 )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 “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1指名朗读第二段。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5、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 )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 ,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

6、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

7、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附:板书设计害怕桑娜 担心紧张20 穷人 勇敢 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忧虑渔夫 坚决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正确、

8、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课时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二、精读指导。1、自学课文,思考:(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2、分组交流。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

9、答指导朗读。(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3) “别别别”他急了, “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4) “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 ”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 1 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

10、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提升情感,拓展延伸1、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2、拓展延伸同学们,残疾青年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美好心灵,碧云的配合、父亲的抽打、我的愧疚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心灵美好。相信同学们学完后这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感受,课后我们可以写一写。为了爱有时也可以编个善意的谎言,那请你们课后找些写美丽谎言的文章读一读,如陈运松写的妈妈喜欢吃鱼头 。板书设计:10. 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 我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11 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

11、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妇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老教授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朗读)1、第一段学习(出示第一段,听读课文)听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12、?(音乐白痴,自卑、喜欢小提琴,不放弃)板书:音乐白痴2、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从最后一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小提琴演奏家、自信)板书:小提琴演奏家3、同学们,咱们根据开头和结尾一起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可以吗?好,那我先说:“开始,我拉琴很生疏。后来”谁接着说?(后来,拉得非常熟练。 )开始,我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后来,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开始,我害怕拉小提琴。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开始,我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开始,我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后来,他成为了小提琴

13、演奏家。 )4、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对比)首尾对比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指黑板)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5、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师:出示全文最后一句。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没错,课文得最后一句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一起读。 (板书:唯一的听众)好,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呢?(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有了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边

14、用心地读,一边思考刚才的问题。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锯床腿 沮丧 蹑手蹑脚 大吃一惊 懊恼 耳聋 声望 首席 熟练指名读。谁的耳朵最会听?帮他纠正。重点:蹑:踩, (行动很轻的样子)熟的读音首席:优秀得小提琴演奏家,平时担任小提琴演奏部分,必须有全面得音乐知识和组织才能。3.检查初读效果。【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那么,首先第一层次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能读通课文。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旨在纠正、巩固学生的字音朗读。也是为了其实实在在的有

15、效性,生字词检查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应突出重点,加强个别字词的理解等。】3.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4.学生质疑:【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之处,进行有效梳理,作为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重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三、快速读文,整体感知。1.过渡: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们很会读书,善于思考。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文中语句读一读。3.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4.读课文

16、27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教授的语言以及“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变化的语句。【设计意图: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因为要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反复诵读。】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课文1、解决了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请同学再次回到课初的问题上。这唯一的听众给了我怎样的帮助,让我走向成功?请同学默读课文,能否将答案浓缩成一个词。老师可以提示你,老人给这个年轻人的帮助,也许是语言动作,也许某一个神态,而且这个词课文中就反复出现好几次。2、交流汇报(板书:平静 出示三处平静地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