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总复习1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1821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总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学总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学总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学总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学总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总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总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总复习题生态学总复习题 一、术语解释一、术语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就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 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 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 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环境: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生态因子的

2、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主导因子作用:主导因子作用: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 因 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也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 生明显变化。限制因子: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生态幅: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选择的结果,每个物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对 各生态因子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一个物种对生态因子忍受的上限与下限

3、之 间的范围即生态幅。 生态内稳定:生态内稳定: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 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盐碱土植物:盐碱土植物:有些植物能在含盐量高的盐碱土中生长,具有一系列适应盐碱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这类植物统称为盐碱土植物。 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种内关系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将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

4、系称为种间关系。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最后产量恒定法则: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恒定在同一水平上。 二、简述题二、简述题 现代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现代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现代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相比,在研究层次、研究手段和研究范围上都有发展: (1)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传统生态学以动植物物种(个体) 、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生态学在宏观上扩展到对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生物圈的研究。在微观方向上,出现了分子生态学等新的

5、 分支学科。 (2)研究手段有很大更新 传统生态学研究中,着重于对象的描述,研究方法及所用仪器都很简单,现代生态 学研究已广泛采用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技术、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技术。 (3)研究范围的扩展 传统生态学以研究自然现象为主,很少涉及人类社会。现代生态学则结合人类活动对 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 (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5)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

6、 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 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 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

7、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植物叶片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程度直接与 波长有关。所以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及形态建成等作用不一 样。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是可见光区(380760nm) 。叶绿素吸收的主要是红、橙光红、橙 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这部分光容易被 植物吸收利用,产生生理效应,因此称为生理有效辐射。而绿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称 为生理无效辐射实验表明,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

8、,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生 长及幼芽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形成矮壮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 分化的重要光线,还影响植物的向光性。在不可见光区,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对动植物有害,但适量的紫外线光照射对昆虫 等动物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这与维生素 D 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简述光周期现象及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简述光周期现象及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 (1)光周期现象 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上各地区的日照长短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存在周期性变化。 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动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 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光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

9、进化,形成了各自对这种周期性变 化的适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根据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以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及中间性植物。 长日照植物通常要在日照长度超过一定值后才能开花,如冬小麦、油菜。短日照植物通常 是在日照短于一定的值后才能开花,如水稻、玉米、大豆。中间性植物对日照长度反应不 敏感,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在一年中任何时间都能开花。如黄瓜、蕃茄等。 在动物中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明显,很多鸟类的迁移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引起的。 鸟及一些哺乳动物的繁殖,昆虫的滞育(越冬)也受日照长短的诱导。 6 6、简述三种盐土植物对盐土的适应性。、

10、简述三种盐土植物对盐土的适应性。 (1)聚盐性植物。细胞原生质对盐类的抗性很强,根细胞能积累高浓度盐而不受伤害。 (2)泌盐性植物。根系能吸收大量的盐,但盐分并不积累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密布 的分泌腺(盐腺)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 (3)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通透性很小,在一定浓度的土壤盐溶液中 吸收的盐类很少。 7 7、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法国学者 Reaumur 就从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温度与生物发育关系的普 遍规律,即有效积温法则。这个法则表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

11、摄取一 定的热量后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其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 量是一个常数。其公式可表示为:K=N(t-t0) ,t0为生物学零度。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学零 度是不同的。 这个法则在今天的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 中的种植制度和茬口安排,害虫防治预报上很有意义。 8 8、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 种群的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内的个体间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 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等。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大体分三类:种群密度。初级种群 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

12、迁入及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 群增长率等。 9 9、简述外源因子调节学说的三个学派。、简述外源因子调节学说的三个学派。 (1)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该学派认为,气候因子对种群影响很大。最早提出气 候因素是调节昆虫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以色列学者 Bidenheimer,在 1928 年提出的。他 认为天气条件通过影响昆虫的发育和存活来决定种群密度。 早期的气候学派的主要观点有三点: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种群数量 的大发生与天气变化明显相关;强调种群数量变动,否定稳定性。 (2)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密度起决定性作用。

13、1933 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 Nicholson 发表了“动物种群平衡”一文。他的主要论点 是种群平衡学说,认为种群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系统,按自身的性质和环境状况调节自身的 密度,而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始终是竞争,包括对食物及生存空间的竞争。 (3)食物因素 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可归入生物学派。英国的鸟类学家 Lack 是这方面的代表。他通过 研究后认为,制约鸟类密度的原因有 3 个:食物短缺、捕食和疫病,而食物是决定性因素。 凡是食物丰富的地方,鸟的数量就高,只有少数成鸟死于捕食或疫病。 1010、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哪些类型?捕食作用有什么生态学意义?、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哪些类型?捕食作用有什么

14、生态学意义? 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四种类型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四种类型:食肉动物捕食其它动物(狭义捕食) 。食草动物取食植物;昆虫拟寄生者。如寄生蜂杀死寄主;同类相食。 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捕食作用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捕食者可控制猎物种群数量 的过度上升,另一方面捕食者捕食的大多数是猎物中生理功能较差、体弱多病者,从而提 高猎物的种群质量。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1111、什么是生物群落?、什么是生物群落?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的集合体; 群落内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和对环境的共同反应,使群落构 成一个具

15、有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 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1212简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学意义。简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学意义。 不同的生物群落间往往有过渡带,这种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 生态过渡带。如森林与草原间,不同类型森林间,不同草本群落间。群落间的过渡带有的 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有的是变化比较突然。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往往与邻近 群落内部核心区有明显差异。 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容纳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 的动物提供食物及其它生存条件。因而在群落交错区中既可有相邻群落的生物种类,又可 有

16、交错区特有的生物种类。 1313、什么是干扰及中度干扰假说?、什么是干扰及中度干扰假说? 干扰指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打扰或防碍。如大风、雷电、雪崩、冰雹、砍伐、火 烧等。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干扰不同于灾难,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它反复 出现,使物种没有充足的时间进化。 Connell 等提出了中度干扰假说。认为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下能够维持较高的 多样性。其理由是: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 展到演替中期,多样性较低;如果干扰间隔时间很长,使演替能够发展到顶级期,多样性 也不太高;只有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下,才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使群落多样性维 持在最高水平。 1414、简述美国生态学家、简述美国生态学家 OdumOdum 关于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观点。关于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观点。美国生态学家 Odum 列出了(1969)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观点:群落的的发展是有 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的,因而是可预测的;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 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