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381536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niversity物理习题册计算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220H20第十章 气体动理论三、计算题1两个相同的容器装有氢气,以一细玻璃相连通,管中用一滴水银做活塞,如图。当左边容器的温度为 0、而右边容器的温度为 20时,水银滴刚好在管的中央。问当左边容器温度由 0增到 5、而右边容器温度由 20增到 30时,水银滴是否会移动?如何移动?2温度为 27时,1 摩尔氦气、氢气和氧气各有多少内能?1 克的这些气体各有多少内能?3一容器为 10cm3 的电子管,当温度为 300K 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 510-6mmHg 的高真空,问此时管内有多少个空气分子?这些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动能的总和是多少

2、?(760mmHg =1.013105 Pa,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4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6.2110-21 J。试求:(1)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2)氧气的温度。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 6.0221023 mol-1 ,氧气分子摩尔质量 m = 32 g ,玻耳兹曼常量 k = 1.3810-23 JK-1)0V ( l )1 2a123bc3p (atm)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三、计算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a 经 b 到达 c(abc 为一直线),如图。求此过程中:(1)气体对外作的功;(2)气体内能的增量;(3)

3、气体吸收的热量。()P 10.atm 5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 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 B,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 A。求:(1) 、 、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BCA作的功 W,内能的增量 E以及所吸收的热量 Q。(2)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各过程吸热的代数和)。3、今有温度为 27C,压强为 1.013105Pa,质量为 2.8g 的氮气,首先在等压的情况下加热,使体积增加 1 倍,其次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使压强增加 1 倍,最后等温膨胀使压强降回到 1.013105Pa,(1)作出过程的 pV 图;(2)求在 3 个

4、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所作的功和内能的改变。p (105 Pa)BC0 V (10-3m3)1 2A1234、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气缸里,此气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 p1 = 1atm,体积 V1 = 1 升,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 2 倍,然后在等容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 2 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试求:(1)在 p - V 图上将整个过程表示出来;(2)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3)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吸收的热量;(4)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1 atm = 1.013105 Pa )

5、5、如图所示,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初态 开始,经过一个等容过程达到压强) ,(1Vpa为 的 b 态,再经过一个等压过程达到状态 c,最后经等温过程而完成一个循环。求该41p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作的功 W 和所吸收的热量 Q。6、1mol 理想气体在 T1=400K 的高温热源与 T2=300K 的低温热源间作正卡诺循环(可逆的),在 400K 的等温线上起始体积为 V1=0.001m3,终止体积为 V2=0.005m3,试求此气体在每完成一次循环的过程中:(1)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Q1;(2)该循环的热机效率;(3)气体对外所做的净功 W;(4)气体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 Q2 。(摩尔气体常

6、数R=8.31 J/molK)0 V(l)V1p1/4p1bacpVp0T1T2第十二章 振动三、计算题1一物体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 0.24m,周期为 2s,当 t=0 时 x0=0.12m,且向 x 轴正 方 向 运 动 ,试求:(1)振动方程;(2)从 x=-0.12m 且向 x 轴负方向运动这一状态,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2一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振动方程。3一质点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 12cm,周期为 2s。当 t=0 时,位移为 6cm,且向 x轴 正 方 向 运 动 。求:(1)振动表达式;(2)t=0.5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3)如果在某

7、时刻质点位于 x=-6cm,且向 x 轴负方向运动,求从该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的时间。4一定滑轮的半径为 R,转动惯量为 J,其上挂一轻绳,绳的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另一端与一固定的轻弹簧相连,如图所示。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绳与滑轮间无摩擦,且忽略轴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现将物体 m 从平衡位置拉下一小段距离后放手,证明物体作简谐振动,并求出其角频率。5有两个振动方向相同的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和 cm)2cos(41tx cm)2/cos(32txt (s)2O10-5-10x(cm )(1)求它们的合振动方程;(2)若另有一同方向的简谐振动:,问当 3 为何值时,x 1+x

8、3 的振动为最大值?当 3 为何值时,cm)cos(33txx1+x3 的振动为最小值?第十三章 波动三、计算题1已知一平面简谐波波函数为 y=0.2cos(2.5t-x),式中 x,y 以 m 为单位,t 以 s 为单位,试求:(1)该简谐波的波长、周期、波速;(2)在 x=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3)在t=0.4s 时,该处质点的位移和速度。2一平面波传播经过媒质空间某点时,该点振动的初相位为 0,已知该波的振幅为 A,角频率为 ,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u, (1)写出该点的振动方程, (2)如果以该点为 x 轴坐标原点,波的传播方向为 x 轴正向,写出该波的波函数表达式。3已知波长为的平

9、面简谐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x=0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其中 为波长,u 为波速。试写出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并画出)(2cosSIutAyt=T 时刻的波形图。4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波速 u=5m/s 沿 x 轴正向传播,原点 O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1)该波的波动方程;(2)25m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并画出该处质元的振动曲线;(3)t=3s 的波形曲线方程,并画出该时刻的波形曲线。 y/cmOt/s2 425图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时刻的波形图,求(1)该波的波动表达式;(2)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6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波速均为 1m/s,它们的波函数分别为 y1=0.05

10、cos(x-t) ,y2=0.05cos(x+t) ,式中各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写出在直线上形成驻波方程, (2)给出驻波的波腹、波节的坐标位置;(3)求在 x=1.2m 处的振幅。u=0.08m/sP0.20y/mO x/m0.400.60-0.04s1s2屏dDOx第十四章 光学三、计算题1.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 D=120cm,两缝之间的距离d=0.50mm,用波长 =5000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 (1)求原点 O(零级明条纹所在处)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 (2)如果用厚度 e=1.0102mm,折射率 n=1.58 的透明薄膜覆盖在图中的 s1

11、缝后面,上求述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 x。2. 波长为 5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尖棱边 l=1.56cm 的 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 。(2)改用 6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充满折射率 n=1.33 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板玻璃的折射率都大于 1.33) ,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300cm,波长 =65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的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

12、(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液体厚度 e10;(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 r10。4. 波长为 500nm 的平行光垂直地入射于一宽为 1mm 的狭缝,若在缝的后面有一焦距为100cm 的薄透镜,使光线会聚于一屏幕上,试求:中央明纹宽度;第一级明纹的位置,两侧第二级暗纹之间的距离。5. 用一束具有两种波长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发现距中1260,40nmn央明纹 5cm 处, 光的第 k 级主极大与 光的第(k+1)级主极大相重合,放置在光栅与1屏之间的透镜的焦距 f=50cm,试问:(1)上述 k=?;( 2)光栅常数 d=?6. 一衍射光栅,每厘米有 200 条透光缝,每条透光缝宽为

13、 ,在光栅后放一3210acm焦距 f=1m 的凸透镜,现以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栅,求:( 1)透光缝 a 的单60nm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多少?(2)在该宽度内,有几个光栅衍射主极大?7. 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测得第 2 级主极大的衍射角为 30,60nm且第三级缺级,问:(1)光栅常数(a+b)是多少?透光缝可能的最小宽度 a 是多少?(2)在选定了上述(a+b)与 a 值后,屏幕上可能出现的全部主极大的级数。8. (1)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已知单缝宽度 ,透镜焦距 f=50cm。求两种光第1240,760nmn 21.0acm一级衍射明纹中

14、心之间的距离。 (2)若用光栅常数 的光栅替换单缝,其3.10d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9. 两偏振片叠在一起,欲使一束垂直入射的线偏振光经过这两个偏振片之后振动方向转过90,且使出射光强尽可能大,那么入射光振动方向和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应如何选择?这种情况下的最大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的比值是多少?10. 将三块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 45和 90角。 (1)光强为 的自然光垂直地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I0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45A1A2A3P1P2P30AP1P2 0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三、计算题1已知钾的逸出功为 2.0eV,如果用波长为 360nm 的光照射钾做成的阴极 K,求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和光电子的最大速率。2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应获得多少能量才能激发到 的能级?氢原子从 能级跃迁3n3n回到低能级可产生几条谱线?相应光子的频率和能量等于多少?3电子初速率为零,经电势差 U=10kV 的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试计算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4、已知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求发)0(sin2)(axax现粒子概率最大的位置,并讨论结果与 的关系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