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1473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刘丽红1 李瑾2(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项目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40501) 。刘丽红(1987-) ,女,山西吕梁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研究。Tel:(010)51503128;E-mail:。2 通信作者:李瑾(1978-) ,女,湖北襄樊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战略管理研究 Tel:(010)51503139;E-mail:。摘要: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

2、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存在着没农业特色、实际操作较难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创新水平、创新支撑与创新绩效三方面形成了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赋权,从而形成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关键词: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评价模型StudyStudy onon thethe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esIndexes andand ModelModel forfor InnovationInnovation

3、 CapabilityCapability ofof AgriculturalAgricultural ScienceScience 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 ParkPark inin ChinaChinaLIU Li-hong1 1 引言引言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农业技术的需求和获取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从 20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迅速涌现并发展起来。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有效载体,以其特有的产业组织功能把农业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完好地结合为一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创新,我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逐

4、步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其承担的主要的职能包括试验示范、精品生产、深入加工、企业孵化、辐射带动、教育培训、休闲观光等 7 个方面。根据熊彼特、弗里曼等人对创新的界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既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也包括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更涉及到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更是结合了农业种业、农业安全投入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总体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能力突出地体现为其创新能力,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园区创新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进而找出园区创新能力建设

5、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园区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 2 目前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进展在 1989-2014 年间对园区进行评价的学术文章中,农业科技园区类的研究约占十分之一。这些研究既有针对单个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也有针对园区群体的评价。总结 2000 年以来的针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评价,评价内容大体集中在经营效益评价、综合发展评价、竞争力评价、规划评价与生态能值评价这几个方面;在评价方法方面,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DEA 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几类。在经营效益评价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李文博,郑文哲于 2006 年提出以劳动年产值、单位土地年产

6、值、产值利润率、固定资产产值率、资金产值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投资效果系数等为指标的评价体系1;在综合发展评价中,较有代表性的体系是翟虎渠、曾希柏等学者于 2003 年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组织管理等 5 个方面提出的综合评价体系2。在竞争力评价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潘启龙在 2013 年提出的从基础建设和园区规模、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产业链条和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园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扶持和政策优惠 6 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对园区规划评价与生态能值评价本文不再赘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7、贺明,夏恩君,刘伊雯等学者在 2010 年基于 DEA 方法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从创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设立了科技活动人员数、R&D 经费支出、技术开发减免税额、发明专利授权数、版权登记项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技术合同成交额等 7 个指标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4。整体上,各位学者从理论、实践的角度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分析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存在着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没农业特色。虽然农业科技园区与高新技术园区都属于创新密集区,同有技术示范与企业孵化等特点,但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还应突出农业发展的特色。目前大部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没有突出农业特色

8、,甚至也可同时用于评价工业园区。二是实际操作较难。以区位优势等指标为例,在评价农业科技园区时,区位优势较为偏远的园区,可能恰恰是某种农产品的特定优势产区。同样还有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度这类指标,在测算时经过反复折合,可能难以反映农业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直接代表了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系统地提出一套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3 3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主体的角度,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既涉及到区域创新能力,也涉及到企

9、业创新能力;从创新链条的角度,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既包括产业链创新,也包括科技3价值链创新。其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基本可从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 5 个方面着手5。企业创新能力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标这 4 个方面入手。产业链创新水平评价可以从影响产业链创新的工业基础、市场、生产要素、企业及政策等因素入手。科技价值链创新评价可以从创新来源、原创构想、技术设计、实验原型、技术孵化、技术商品、标准产品到市场开发等 8类功能节点入手,并重点考虑科研机构、中介机构

10、、推广机构等科技价值链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本文从创新水平、创新支撑与创新绩效三方面形成了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其中,创新水平通过 I11 授权发明专利数、I12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系)数、I13科技推广能力等 3 个指标重点考察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知识创造、知识流动和技术水平;创新支撑通过 I21创新人才数、I22 园区企业 R&D 总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I23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融资强度、I24大型仪器设备原值总额、I25园区省部级以上研发中心数量占园区研发中心总数比例、I26 园区信息化水平、I27 地方政府支

11、持力度等 7 个指标衡量了园区在人、财、物、组织、政策方面的创新投入与环境;创新绩效通过 I31近三年园区企业产值平均增幅、I32 园区企业技术性收入与生产资料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I33 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I34 年度孵化毕业企业数、I35园区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I36 土地产出率、I37 劳动生产率、I38 园区科普能力等 8 个指标评价了企业和园区创新产生的经济、生态与部分社会效益。表表 1 1 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一一级级指指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解释采集数据采集数据I11 授权发明专利数本指标是园区企业得到授权的发明专利数与园

12、区自身得到授权的发明专利数之和。园区授权发明专利数统计园内企业以及园区自身培育的、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植物新品种数量。园区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植物新品种数I12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系)数统计园内企业以及园区自身培育的、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数量。园区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数I1 创新水平I13科技推广能力指年度园区内企业以及园区自推广新品种数、推广新4身引(育)并示范推广的、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植物新品种、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总数;研发、引进并示范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数量。品系数、推广新技术数、推广新产品数、推广新设施数I21创新人才数既包括科技特派员(

13、含个人科特派与法人科特派) ,也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园区个人科技特派员数量、园区法人科技特派员数量、园区试验发展(R&D)人员数I22 园区企业 R&D 总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该比例是衡量农业科技园在创新过程中财力支撑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园区企业 R&D 总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I23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融资强度该指标能够衡量农业科技园在创新过程中得到的财力支撑水平。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融资强度I24大型仪器设备原值总额大型仪器设备指购买时市场价值在 1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仪器设备。 大型仪器设备原值总额I25园区省部级以上研发中心数量占园区研发中心总数比例该比例是对园区创新支撑平台

14、条件的重要衡量指标。园区省部级以上研发中心数量占园区研发中心总数比例I26 园区信息化水平对园区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情况等各指标进行考核。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I2 创新支撑I27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主要考察年度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对园区的政策支撑以及专项资金支持情况。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在人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I31近三年园区企业产值平均增幅主要考察园区企业创新取得的经济绩效。近三年园区企业产值平均增幅I32 园区企业技术性收入与生产资料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主要考察园区内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园区企业技术性收入与生产资料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I33 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企业万

15、元增加值能耗是全球度量企业能耗的重要指标。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I34 年度孵化毕业企业数年度孵化企业数用于反映园区企业产业化创新绩效。年度孵化毕业企业数I35 园区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园区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用于反映园区一二三产融合程度。园区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I3 创新绩效I36 土地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指单位土地上的平均年产值。土地产出率5I37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的农业产值增加值。劳动生产率I38 园区科普能力园区科普能力的主要考察点为年参观人次与年培训人次。园区年度参观人次、园区年度培训人次4 4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4.

16、14.1 赋权方法赋权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广泛应用于管理评价决策分析中,层次分析所用的指标体系需要有专家系统的支持,将层次分析法对专家调查法的修正结果,作为最终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增加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实现科学评价。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包括:构造判断矩阵、计算重要性排序、一致性检验、指标总排序等。4.24.2 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在确定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向 32 名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16 名园区宏观管理人员以及 11 名农业园区创新领域研究人员发放层次调研问卷,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下(见表 5):表 5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总权重总权重采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权重分权重I11 授权发明专利数0.107园区授权发明专利数0.107园区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植物新品种数0.0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