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81460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料和田料的鉴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田料” “青海料”的鉴别撰稿: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贾正时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和田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但目前“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所定名的“和田玉”已与 2003 年前市场上所说的“和田玉”概念有所不同了。2003 年 7 月 1 日发布并于同年 11 月 1 日实施的现行国际珠宝玉石名称 (GB/T16552-2003)中,把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的玉石统称为“和田玉” (也称为 “软玉”或“闪石玉” ) ,因此“和田玉”已不具有产地的含义了。当下,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在普通消费者那里,佩戴玉质首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高端收藏爱好者也将触角伸向了玉石

2、与玉器市场。市场上所见的和田玉主要产自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各地所产和田玉的矿物组成成份、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无论是从材质的优劣、感观的细腻程度,还是价格高低上都有较大的差异。辨别和田玉的产地是保证玉石投资价值的关键,因此对于玉石产地的区分显得尤为重要。和田籽料新疆产和田玉(俗称:“和田料” ) ,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以及卡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流域。青海产和田玉(俗称:“青海料” )青海料又称青海玉或昆仑玉,属于软玉(和田玉) 。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的几大广义和田玉种类之一,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新疆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所以昆仑玉

3、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谓大自然中的孪生同胞。青海料从感官上讲,和田料和青海料有着细微的不同,也是我们辨别的主要途径。首先和田料玉油性好,色度纯正,质地滋润细腻,杂质少。如果是仔料,其打磨出来的作品表面润泽干净,在玉器造型艺术和精雕细琢方面优于青海料。而青海料结构的细密度和光泽的油润度都明显不如新疆产和田玉,经长时间把玩后会呈现出略微偏灰暗的缺点。其次和田料内部常见点状、松散、粗狂的云絮状结构,且常伴随黑色或白色的僵点。和田料以块度较大的山料为主,且油性好,大都做成仿古件。青海料结构中时常呈现其自身独有的石花、絮状绵绺、白色透明的“筋” (即水线)以及翳状斑点等内含物。再次和田料透闪石含量在 95%以上,呈微透明或不透明状,青海料透闪石含量在 99%以上,杂志矿物少,呈半透明状,用弱光照射,比和田料透明度高。综上所述,虽然新疆产和田玉、青海产和田玉产地相近,矿物结构基本相同,但在鉴别过程中还是有章可循的,特别是从感官特征入手显得更为方便。另外“和田料”还有一个有趣的特征, 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的“汗毛孔” ;当然,也可借助大型珠宝宝玉石鉴定仪器对和田玉内外部特征做系统的归纳和解读,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和田玉的鉴定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