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81259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有的具有深厚的蕴蓄,诗味如醇酒,入口浓烈,读后令人回肠荡气,齿颊留芳;有的具有江潮般的气势,纵恣酣畅,豪放跌宕,声势夺人。它们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效果,有为而作,意有所归,振聋发聩,给学生的心灵以昂扬优美的情绪感染,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而,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寻找诗歌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契合点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切实可行的。 一、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 诗歌,是五光十色的生活形象对诗人心灵有所触发,然后逐步集中、提炼、升华,构成意象,构

2、成主题。一首诗产生的过程,是形象的感觉与主题的思维两者不断相互生发、相互促进、相互深化的过程。因而,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才能把握诗人的心灵,并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在他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触情入景,将自己的留恋之情全部融入对康桥瑰丽风光的尽情描绘之中,全诗“柔美流丽” ,一气呵成,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在诗人的心目之中,康桥的形象是唯美的,是完美无缺的。而舒婷的致橡树里,描绘的不是单一的形象,而是多个形象的叠加,使读者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在表达对爱情本质的思考和理解时,不是以单一层次的形象来示人,而是巧妙地以橡树象

3、征女性所爱恋的男性形象,通过作为女性形象的象征物“凌霄花” 、 “鸟儿” 、 “泉源” 、 “险峰” 、 “日光” 、 “春雨”、 “木棉” 、 “橡树”的不同的对应、配比关系,营造了一个多层次的形象,明确告诉人们自己所批判的,所礼赞的爱情格式。 由此看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读诗并学会用诗描摹事物,阐明事理,抒发感情时,要启发他们依靠形象的手段,调动生活经验,集中生活形象,进行提炼、筛选、典型化。有时单一的形象犹感不足,还需要使用一系列形象。纵横铺排,妙喻联珠,如滚雷,如叠瀑,如层浪之催送,如群峰之逶迤,将学生的情感与心灵,引向至高无上的诗的境界。 二、把握诗歌的情感跌宕 诗歌是情感形影不离的姐妹

4、。感情越细腻,越高尚,越富于变化,学生对诗中的艺术形象就越敏感。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民歌,全篇共六章,每章十句。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倾诉,叙述了她和“氓”由恋爱、结婚到最后被遗弃的痛苦经历。女主人公很纯朴,也很刚强,她发自肺腑的倾诉,不仅十分生动,而且也十分感人。由于故事是从回忆写起的,所以全诗的感情色彩是大不一样的。第一、二章,写恋爱和结婚,基本上采取顺叙的方式写,女主人公单纯的性格和热烈的感情,反映得非常生动真切。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样朴实的诗句,把年轻女孩子期待幸福的心情,写得多么生动!第三章,用比兴方式来抒情,总结痛苦的经验。痛苦与感伤,代替了热情和欢乐,

5、女主人公的思想显然变得成熟了。作品的后三章与一、二章的写法是不同的,它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了,而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写的,既写了事情的变化,又抒发了人物的心情。她的感情由激烈的悔痛,变得冷静沉着起来。这就是说,在短短的诗作中,女主人公的感情共变化了四次,这就使诗歌的章与章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跳跃。 一般来说,没有感情,就写不成诗。没有感情上的变化,也写不成优秀诗篇。 氓之所以会这样动人,就因为它表达了强烈的变化的感情。几千年之后,我们读来还可以逼真地想见当时的情景,并体味到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所表达的,对节烈道德观压制下的妇女的深切同情。 三、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歌总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抒情。在情

6、感的抒发上,有的强烈外露,有的则内藏含蓄。当然,直抒胸臆也好,蕴含动人也好,无非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感情,展现独特的艺术个性,并以此感染读者。 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里,作者并没有一般化地表达对祖国的深情挚爱,而是在四个诗节里,深情地把感情具体化成一连串的形象: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花朵、黎明、乳房,这些形象都是读者熟悉的生活和感受,既亲切又明朗。作者在对这些动人可感的形象进行归纳时,又采用了富饶、荣光、自由这些富有感性的词汇,喻示着祖国的新生。作者的感情,借助于壮丽的色彩与画面,产生出恢宏的气势和神圣的激动。可以这样说,通过形象来抒情,使真诚的感情与动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是诗歌能够感染

7、读者、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方能教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另一方面,诗歌真实感情的自然迸发,往往还与鲜明动听的节奏,悦耳的韵律和凝聚丰富感情的响亮音节同步。这些都是诗歌感情抒发的常见形式。中学语文教材中较常见的有排比句的运用,同一个词或短语或诗句的重叠排列,以及长短句的交错排列等。这些方法都能使诗歌产生鲜明的节奏感、音乐感,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审美愉悦。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必须与诗的内容相结合,与诗中感情变化的节奏相吻合,必须自然、流畅,不可矫揉造作,佶屈聱牙。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他的独有的抒情方式应当给我们以启发,这就是:特有的真诚,自然而深切的流露;清新而晓畅的语言;单纯而简洁的构思;明朗的画面和娓娓动听的叙述。所有的这一切,使得普希金的抒情诗(如致大海)读起来是如此的自然而和谐,勾动了读者那根最动情的神经,攫住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发出永恒的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才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基本的情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