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0581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 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两大体系, 一是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海洋文化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海洋文化体系。但我国 千百年来的中原农耕文化主体观念和大陆文化思维定势,导致了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弱 化,掩没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海洋大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明历史的显示度。当代的世 界一体化、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的产物,我国在当代海洋国力竞争中发 展当代海洋文化,无疑应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海洋文化只能有 选择地加以借鉴,而不

2、能本末倒置。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报告首提“海洋强国”,虽着墨不多,却意义非凡。 什么是海洋强国?指的是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 实力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对利用海洋的传统认知,只有“兴渔盐之利” 与“通舟楫之便”而已。传承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拥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边界线长约 2 万 2 千公里。却较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拥有 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 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到生态海洋、和

3、谐海洋,中 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建设“海洋强国”之 路是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为资 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等四个方面。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 70.8%,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维护海权的斗争首先 表现为海洋资源的争夺战。为什么原来相对平静的南海会紧张起来?就是因为从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起在南海发现了储藏量可观的油气与可燃冰资源,被世界称之为新的波斯湾

4、。而 越南正是依靠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而一举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中国对南沙群岛 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却至今没有一口自己的油田。真是情何以堪! 争夺海权的核心是岛屿主权之争,它直接关系到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与 海域划界,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菲黄岩岛争端愈演愈烈, 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岛礁主权的争端是何等激烈。而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 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现在南沙群岛的 130 多个主要岛礁中,中国(包括台湾省)只占了 9 个,越南占了 29 个,菲律宾占了 8 个,马来西亚占了 5 个,印尼占了 3 个,文莱占了 1 个,凡露出海面

5、的岛礁几被瓜分一空,有的国家还在窃占的岛屿上驻有军队。面对如此严 竣的形势,我们怎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 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 90%以上 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急需 建设海洋强国。 综上所述,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非凡,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维护海权必需有强大的 海军作支撑;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必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技术能力。没有这个“支撑”和技术 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说明我们已

6、经初步具备了 这种能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 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借以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总之,中国已经是陆海兼 备的海洋大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这是 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其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要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 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

7、出的战 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 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 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 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 21 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 的地位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

8、世界,拥抱海洋。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 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 等五个方面。 认知和利用海洋认知和利用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 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 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 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加强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

9、报的精度和水平。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 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 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 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 洋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强化全民 族的海洋意识。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 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发 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

10、力在全 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 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 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 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

11、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 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 育技术,使科技在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着 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努力提高深海大 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 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综合管控,建设生态海洋综合管控,建设生态

12、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 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 过程。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规划用海,严 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 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 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 海,提供海洋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

13、,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 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 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有效控制入海 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 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修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 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 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 协调

14、的管控格局。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 法规体系。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 ;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 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 、 渤海区域管理法 、 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 、 领海基点 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 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 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 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强 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

15、、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 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 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不断提 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 建造。 大力推进和谐海洋建设大力推进和谐海洋建设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 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

16、”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 外交发展之路。 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 与维稳两个大局。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 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 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 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 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国 家海洋局局长 刘赐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