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9804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浅析“三农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问题与农村教育改革 (1)(1)论文关键词 :“三农”问题;农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局限在“三农”的圈子里,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把农村中小学集中到中心城镇,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城市适应性教育,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转化;发挥高校的辐射作用,开展远程农民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农”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如何有效地转移和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把沉重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转化为优质劳动力,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对配套的教育措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

2、求 ,农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则成了研究的重心。解决“三农”问题,要跳出“三农”层面,配套的教育措施也不能局限在“三农”的圈子里。 一、降低办学成本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压力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缺的是资金 ,少的是投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求政府加大投人满足教育需求只能是难以如愿的美好愿望;加强制度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增加教育经费,但是因为体制与观念的惯性,也非短期所能凑效。所以,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大背景下,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压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千方百计降低办学成本,用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好的教育。 (一)中小学集中办学,发挥规模效应 根据 目前人口出生率和

3、人口各个年龄阶段分布情况的分析,近年学龄儿童将逐年减少,这样,原有教育设施难以充分利用,甚至大量闲置。为了集中资金,提高办学效益,形成规模经济,减少重复建设,学校应适度集中,向中心城镇靠拢。农村居民分散,中小学生奔走于相距较远的学校和家庭之间,既浪费时间、精力,又不安全,推广寄宿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各个乡镇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所 中学,二到四所小学,结合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教育资源。这样 ,既节省开支,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办学质量。 (二)就地取材,大力开展远程农民教育 要改善“农村太穷、农 民太苦、农村太落后”的状况,就一定要加强农民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

4、质;但农民教育经费太少 ,农民本身对接受教育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开展农民教育一定要考虑好三个方面的因素:要就近,便于农民学习;要成本低,农民不必掏多少钱就可以学习;要能学以致用,有很强的实用性。从降低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应该就地取材,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场地就近利用村公所或者中小学校,如果学校白天不能给农 民教育提供教室,就采用一校挂两牌的方式,白天学生上课,晚上给农 民上课;教学方式采用远程教学方式,有远程教学服务网络的,进行网络教学,条件差一点的,利用优秀教师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条件更差的,只需要准备一台电视机、VCD 和几张光盘影碟,只需中小学的一个普通教师组织教学,就可以把优秀

5、教师和技师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农民,大大降低教学成本。 (三)教材回收 ,重复利用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教材,通常回收利用五年以上,学生无须购买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入学费用,而且能减少因印刷大量教材造成的纸张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更应该节约资源,减少费用;农村教育经费紧张,更应该回收教材,重复使用,降低学习成本,减轻教育负担。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城市适应性教育并重 ,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转化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 口一般在总人 口的 10以下,而我国农村人 口达 70左右,有 9 亿多农村人口。不改变农村人 口基数庞大 、人均生产资料稀少的现状,就不可能达到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只有加快农

6、村人口的转移和转化,才能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到农村目前的富余劳动力,而忽视了学龄阶段的农村人口,要充分考虑他们数年后的就业和出路。这里讲的转移是指地点的变换,是指农民工进城;转化是指质量的变化和提高,进城不能只是城市边缘人,务农不能停留在原来的耕作方式上。为此,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开展 多形式、多层次和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的转型时期, “三农”问题比较严重的中西部地区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变,在抓紧时间完成这一阶段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尽力追赶第二阶

7、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熟练技术人员,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和有本土特色的技术教育和培训。 1为获取劳务输出收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 ,全国有 7800 万农 民工,据专家估算,目前有超过 1 亿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数量巨大的农民工每年创造大量的劳务收入。据统计,2001 年四 JlI 省出省农民工 560 万人 ,打工收入 400 亿。尽管进城农民工数量巨大,2004 年沿海地区还出现了明显“民工荒” ,但是缺少的主要是熟练的技术工,而不是初级的体力工。针对这一现象,政府要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需求

8、信息,组织农民工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加强针对性,减少盲流。 2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中国三个产业层次仍然是第一、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作用和影响还有限,解决“三农”问题,不能超越国情,更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配套的教育措施要强调“科教兴农” ,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可实行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成为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农业科技网络联盟” ,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作出贡献。 (二)推进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教育 农村富余劳动

9、力的出路是城镇化,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除了小城镇的吸纳之外,民工潮将成为另外一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途径。引导民工潮向良性方向运转,克服其给城市带来的弊端,除了改进制度性的因素外,提高农民工 自身素质也很重要。提高农民 自身素质除了职业技能培训之外,还要重视城市适应性教育。农民工进城打工,意味着他们再社会化,城市适应性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再社会化的速度和水平。通过农民工培训层面、社区层面和工地文化层面对农民工进行法律法规、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教育与培训,改变其不 良习惯,促使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提高潜在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0、时代的发展,现实的需要 ,都要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两只轮子同时转起来,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基础教育 内容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的教育内容,以便学生中学毕业进入高职学校后能够很快适应。 (一)基础教育内容应与高中后教育相衔接 传统教育中,基础教育与高中后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学生高中毕业后,要么进入与以前教育很不连贯的高等学校,要么在毫无思想准备和毫无职业技能基础的情况下被抛人陌生的社会。因此,发挥我国基础教育较好的优势,更新部分教育内容,以便其更好地与高中后教育相衔接,如增设进行初步研究活动的选修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 发地方课 程 、校本课 程 ,

11、开设绿色证书课程等。 (二)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全 日制与半 日制、日校班与夜校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按需开办 1配合初中后和高中后分流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广大民众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甚至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初中毕业生升人普通高级中学,同时 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也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和技术熟练工人,因此全日制的高职专科学校既利于高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利于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 2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展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只要不学习,就会很快赶不上形势,知识技术迅速陈旧、老化,所以要不断

12、接受继续教育,定期回炉。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有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加盟。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技术等级,盘活现有人才存量,提升现有人才质量。3教育内容增强本土特色。虽然通过劳务输出能增加本地居民的收人,间接促进本地的发展,但人才的外流不利于本地人才直接服务本地,促进本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教育培训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强化本土特色。 4加强实践教育,丰富高教、职教的实习、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是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教育,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人才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时

13、间和场地,能够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多次转换中,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缩短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和磨合期,降低上岗培训成本。 四、建立智力与技术服务 中心 ,加强高校的辐射作用 要迅速发展地方经济,除了要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还要高度重视科技、智力中心的建设,使其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培养高科技人才。高等学校不能对“三农”问题袖手旁观,要积极加盟,加强对“三农”的智力与技术支持。鼓励高校同农村企业、行业之间的联姻,同时尽量利用分散在各地的教育设施进行联合办学,定期培训和流动办学 ,发挥地方高校的多面辐射作用,提高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促进高校为地方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