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识"-字的成语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9312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含-"识"-字的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包含-"识"-字的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包含-"识"-字的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包含-"识"-字的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包含-"识"-字的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含-"识"-字的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含-"识"-字的成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含包含- -识识- -字的成语字的成语1碍口识羞 ikushxi 典故: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 2博识多通 bshdutng 典故: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3博闻强识 bwnqingzh 典故: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例子: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4不打不成相识 bdbxi

2、ngsh 典故: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例子: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 5不识不知 bshbzh 典故: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例子: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顺帝之则”是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6不识大体 bshdt 典故: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3、。 ” 例子:上斥为,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清史稿高宗本纪 ) 7不识高低 bshgod 典故: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8不识时务 bshshw 典故: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后汉书张霸传:“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例子: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了。 (张洁沉重的翅膀 )9不识抬举 bshtij 典故: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例子:这贱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10不识泰山 bshtishn 典故: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11不识一丁 bshydng 典故: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例子: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12不识之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