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8778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心理问题论文: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 年更是达到了 700 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 2009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2009 年 3 月 19 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 3 月 10 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

3、为 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 2008 年同期下降了 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

4、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渠道,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

5、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

6、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7、方法来学会给自己减压。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

8、自己的优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9、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

10、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 年第 1 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2 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