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山的地理方位 洪山区是由境内有洪山而得名位于武汉市东南部,全区自西向北呈半圆形, 环抱武昌、青山两区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东北与新洲隔江相望 地理位置为东经 114”7’~114”38’ ,北纬 30“28’~30”42’ 全区土地 面积 509 平方公里交通环境 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武汉市中环和外环线内的主要经济 发展区域,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和连接东西的武大铁路从区内通过;拥有标准 泊位的白浒山外贸码头可停靠 5000 吨级船舶,已开辟直达日本、香港和东南 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进出口货物可在武汉报检、报关、签单、结汇;从天 河机场可直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沪蓉、京珠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 318、107 国道,以及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武汉市内四座长江 大桥均与洪山连通人口与区划 2002 年末,洪山全区总人口为 656933 人,其中,男 363347 人,女为 293586 人,非农业人口为 477441 人境内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朝鲜、满、 侗、瑶、黎、壮、土家、畲等 34 个少数民族洪山区管辖天兴、和平、建设、洪山、青菱、九峰等 6 个乡,花山、左岭 街 2 镇以及关山、狮子山、珞南、张家湾、葛化、红旗等 6 个街道办事处。
其 中,左岭镇同葛化街合署办公,青菱乡同张家湾街合署办公气候特征 洪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 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和渔牧业的养殖全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50~2050 小时,太阳幅射总量为 106~110 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平均为 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1150~1190 毫米,并与光热同季, 主要集中在农作物需水的 4-8 月光、热、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组合优势, 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但是,区内光、热、水 分布不均匀,变化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约一倍,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 的七月份平均气温 29°C 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 4°C,存在着夏季高温, 冬季冷冻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 4-8 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 节上分布不匀,春季阴雨连绵,夏季大暴雨,突发性强,日降雨量最多达 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这些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是不利 的洪山地区年均气温 16.3°C,农业界限温度高于 5°C 者为 283 天,高于 10°C 者 235 天,高于 20°C 者 136 天,元霜期 236 天,年均日照时数 2087 时,年均 降雨量 1163mm。
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 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这些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洪山区蔬2菜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地质地貌 地层 洪山区的地层属于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 占总面积的 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 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天兴洲、和平、 建设、青菱等Ⅰ、Ⅱ级阶地处洪山区珞南街、关山街、狮子山街、洪山乡南 湖一带等为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粘土层,属三级阶地,厚度 10 一 40 粘米九峰山、马鞍山、南望山、喻家山、狮子山等低山处为志留、泥盆、石 炭、二迭系砂岩、页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地质构造洪山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 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榴皱,及北西、北西西、北 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本区分布地层有古生界砂岩、页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砾岩、砂岩、 页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砾石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轴部, 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各岩层三迭系地层常组成向斜的槽 部。
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压扭性 断裂在南北向主应力支配下,还发育有其它次一级的构造,即北北东及北北西 两组张扭性断裂本区现代构造运动呈现慢慢下降的性质,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 个相对稳定地带矿藏现已探明洪山区内矿产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有砖瓦粘土、水泥粘 土、还有矿泉水玻璃石英矿在九峰大长山一带,约 800 万立方建筑石材分布在花山、九 峰、左岭砖瓦粘土在花山、九峰、左岭、建设、洪山等乡镇水泥粘土在九 峰、和平和建设乡,都未开采 马鞍山森林公园有一矿泉井,储量较大,正准备开发左岭镇泉井村也有一 口矿泉井,是一地下喷泉,储量较大,也在开发之中湖北省商业专科学校操场和洪山乡幸福村这两个地方有地热商业专科学校 操场地热在 37.5℃--23℃之间地形特征洪山区地貌以平原为主,有山有水,水阔地宽,西北略低,东南略高全3区 93%的土地低于海拔 40 米,平均高程为海拔 25.3 米,最高点为九峰乡与江 夏区交界处的丁管山,海拔 201 米,最低处为北港村 17.3 米丘陵岗地分布在 花山、九峰、洪山、青菱等乡镇内。
辖区内桂子山、喻家山、南望山、九峰山、 花山、白浒山等由中部向东部连绵延伸,与南湖、严东湖、严西湖等天然湖泊 交相呼应境内中部、自西向东有低岗伸延,东部则以垄岗平原为主丘脊岗 坡多、呈东西走向,形成较大范围的天然屏障区内的长江岸长约 66.2 公里 境内大小山峰,一般座东向西,呈带状延伸,湖泊 14 个,山水相依,河汊相 错,自然景色十分壮观按地貌成因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剥蚀堆积平原及堆积平原三个类型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区内花山、九峰乡及左岭镇、关山街,由南望山、喻家山、九峰 山、花山、白浒山、马驿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低山坡 角较缓,为 10 一 35°,海拔高程一般在 80-120 米标高 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 基岩出露,标高 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全区最 高点为九峰乡的马驿山,海拔 177.05 米剥蚀堆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区内珞南街、狮子山街、关山街、洪山乡一带,相当于长江三 级阶地,主要由中更新统(Q2)洪冲积层粘土、粘土夹砂砾石组成海拔高程 一般 25-45 米左右其上沟谷发育,呈垄岗波状地形特征堆积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区内长江岸边,如建设、和平、青菱、洪山乡、天兴洲一带。
由全新统(Q4)冲积亚粘土、亚砂土及湖积、湖冲积的淤泥、淤泥质粘土、亚 粘土组成相当于长江的一级阶地及河漫滩,海拔 20-22 米,高出长江水面 1-7 米,地势平坦、开阔、微向江心倾斜土壤 洪山区地处江汉平源中下游地段,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生物气候地带, 境内地形由丘陵、垄岗平源、平坦平原三种地貌单元构成 土壤类型 区内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四个土类根据地形特 点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即:环城平原菜副食品生产区主要构成为冲积 平原和湖积平原,生产条件较好,以潮土类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 抗旱能力强,是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东部垄岗粮林多种经营区为鄂东南低 山丘陵的延伸部分,有 82 个山头,地形波状起伏,垄岗相间垄岗下部以水 稻土为主,肥力度、水、气、热等资源状况良好是粮食、油料的主要产区垄 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供肥性差,但可人为改造成性状较好的 白散土、黄土,以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 土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仅为林业利用水产养殖区分布在全区各乡 镇,湖泊、塘堰、精养鱼池汇集了大面积地表径流,蓄积养丰富的有机物质和4无机盐类,加上菜叶边皮,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副业残渣等构成了丰富的饵料资 源,滋养着水生动植物。
分布宜于粮油生产的土地 4 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镇 8335 亩,左岭镇 8085 亩,建设乡 5205 亩次适宜土地以建设乡为最多,其次是青菱、九峰、 花山等乡镇、共有次适宜土地 27 万亩就土地利用现状而言,左岭镇的粮油用地占其面积的 70%以上,占全 区粮油处植面积的 24.2%以上花山镇粮油生产面积占全区 18.5%,九峰占 21.8%宜于林果发展的土地有 2.6 万亩,集中分布于九峰乡的垄岗地带本区中淤积平原、垄岗平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即使在岗坡地区, 黄土发良良好,质地粘重,表层疏松,宜于林木、果树生产岗地中、上部则 以死黄土、红壤为主,这些土壤虽肥力较低,致使生产性能差,但发展林木业 有利水土保持和有机质积累宜于蔬菜生产的潮土面积 76383 亩,主要分布于冲淤积平原 20m-30m 高程带,其中灰潮土占 91%以上是蔬菜生产的最适宜土壤另一种适宜蔬菜的 土壤是黄棕壤,有 12278 亩,其中大部分分布于 20-30m 高程带,另外 30-40m 高程带也有相当多的分布植物 洪山区属亚热带季同湿润区,光能充足,雨量充沛,为生物资源提供良好条件 境内磨山、桂子山、喻家山、九峰山、马鞍山等四季常青。
树荫成行,花卉繁 多成片的校风光、田园风光和道路景观在武汉市内形成鲜明特色区内树种 72 种以上用材林有松、栋、枫香、柏、苦惊、刺槐、柳等八种 乡土树及泡桐、池杉、水杉、杉林、落羽松、湿地松、川柏等七种引进树:经 济林有油桐、板栗、批把、桃、李、梨、枣、桑等八种乡土树及油菜、核桃、 苹果、柑桔、山植、弥猴桃、草毒、茶叶等八种引进树此外,还有丰富的园 林绿化树种、花卉、竹类和草皮在偏远的垄岗深处,有野生块根植物和野生 果及药材,有可食用的野菜:地米菜、野克菜、野韭菜、首稽、马齿克等在 湖边沼泽地,有黎蒿、野蒿芭、芦苇在湖面上有浮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 生植物,湖内有野藕、野菱角、鸡头包等动物 野生动物 洪山区是典型的垄岗区域,小山丘上毛皮兽类很少,由于开荒种田,开荒种 树,野生动物已濒临绝迹哺乳动物,郊区常见的有狗灌、猪罐、黄鼠狼、松鼠、狸猫、刺猬、野兔 等鸟类有雁、鹤、鹳、鸬、鹈、鸥等在长江里的水生动物有白鳍豚、中华 鲟、江豚等;湖池塘的水生动物有鱼、鳖、蟹、虾、鳝、蚌和螺、蛇类等5家养动物常见家养动物有耕牛、奶牛、羊、马、驴、骡、生猪、鸡、鸭、鹅、兔、 猫、狗、鸽、鹌鹑等淡水鱼类洪山区地处“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东部。
境内湖港纵横,气候温和,雨量 充沛,光照时间长,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区有养殖水面 16、2488 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38.79%区内湖泊利用率 75.2%,其中青菱 乡、洪山乡的利用率分别为 93%和 87.8%在总养殖水面中,精养鱼池占 20%区内鱼类天然品种有 136 种,常见的有乌鱼(才鱼) 、翘嘴(鱼白) 、戴氏 (鱼白) 、蒙古红(鱼白) 、红鳍(鱼白) 、 (鱼敢)鱼、 (鱼厥)鱼、 (鱼时)鱼、 (鱼回)鱼、银鱼、银鱼、白鲟等养殖品种有 11 目 22 科 88 种,主要有青鱼、鲤鱼、鲩鱼、鲢鱼、鳙鱼 (胖头鱼) 、鲫鱼(喜头) 、鲶鱼、鲴鱼、长春鳊、三解鲂、团头鲂、杂交鲤、 乌鲤、黄尾刁、异育银鲫、尼罗罗非鱼、散镜鲤、荷花红鲤和黄鳝等其它水产品有螃蟹、甲鱼、鳜鱼等名优动物[牲猪]共有 14 个品种地方品种以大围、太湖、通城猪较好外来品种 中以长白、大白为优[牛]有 6 个品种,奶牛以黑白花牛较好,耕牛以滨湖水牛,杂交水牛为 优[武昌鱼]正宗武昌鱼产于梁子湖,武昌鱼的学名为团头鲂随着毛泽东 一首名词《水调歌头?游泳》在全世界的传播,因而武昌鱼名扬天下[白鳍豚]属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类、喙(鳍) 、豚科,是中国古老的 特有而又濒临灭绝的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在长江繁衍生息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一带,长大后出海环游,每到春季,又结队返回。
武汉水生所(南望山)从 1980 年开始,对白鳍豚进行人工喂养和研究水文 地表水地表水洪山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江从洪山区西南流人,从洪山区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