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6789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99 大小:5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讲义(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绪绪 论论【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开设目的、任务2、掌握本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 课时 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说过:人民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留。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 ”人民教师的作用如此之夭,任务如此艰巨,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应感到自豪和荣幸。但也应该牢记,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的优劣高下,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乃至几

2、代人的素质。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不但要有较离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应具有“工作艺术”-执教能力。因此,在离等师范倥院校中文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实在是中文系学的必需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定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定义: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和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以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吸收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3、的一般规律,总结经验,从而指导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它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特点。1 1、科学性、科学性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不是最长的。 “语文”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 1903 年。尽管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历史并不长久,但历史事实表明:自有了汉字以来,语文教学活动便已产生。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南北朝时期产生- 2 -的识字课本千字文 (南北朝粱武帝时期周兴嗣著) ,在亚洲乃至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足以说明那时我国识字教学、课本编辑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平。语文学科独

4、立尤其是“五四运动”后,许多教育大家对语文教育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梁启超先生的作文教学法 、黎锦熙先生的国语教学法 、叶圣陶、朱自清合著的国文教学等。尤其是叶圣陶先生,他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前,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关心,写成了语文教育论集 ,为语文教育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 “语文”正式定名。从此以后,语文教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 1976 年结束了“文革”后,宽松的政治环境为语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语文教师“百家争鸣” ,研究内容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

5、科学性日臻严密。2 2、实践性、实践性中学语文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首先表现在它的所有理论都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它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纠正实践经验的不完全性和不合理、不准确的部分,并从理论上加以整理和提高,使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本学科的丰富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是一项复杂的、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活动,决定了本学科必须长期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的充实、丰富、更新学科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一方面在实践中发展,一方面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三,建立本学科的目的其终极目的是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服务,离开了这一目的,本学

6、科的任何研究将毫无价值。3 3、综合性、综合性本学科与多门学科关系密切,这一点可从本学科的名称中反映出来中中 学学语语 文文教教 学学法法与中学政治、 历史、地理 等各基础学 科的联系语 言 学文 章 学写 作 学文 学 及 文 学 史文 学 理 论教 育 科 学心 理 学教 学 论马 列 方 法 论马 列 认 识 论组 织 管 理 学有一点必须明确: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学生从事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白本学科的综合性,- 3 -其意义在于使学生自觉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为学习本学科打下良好的知识、能力基础。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

7、究对象: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本学科以中学语文教学现象、规律、原则、过程、方法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具体说:本学科的内容由四方面组成:为什么要教、学语文;教、学什么样的语文;怎样教、学语文;什么样的人教语文。1 1、为什么要教、学语文(教学目的、意义)、为什么要教、学语文(教学目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中学语文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没有正确的目的,便没有正确的行动。2 2、教、学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为达到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目的要完成哪些任务,教学哪些内容,培养哪些能力

8、,达到哪些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技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不研究教学内容的变化,语文教学就缺乏现代意识。教出来的学生,也会缺乏现代社会言语交际的适应能力。3 3、怎样教、学语文(教的方法、学的方法)、怎样教、学语文(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这一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它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去阐述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内容,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有法”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律, “教无定法”是说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法。因此,语文教学法更注意对原则和规律的揭示和阐述。4 4、什么样的人教语文

9、(教师素养)、什么样的人教语文(教师素养)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四、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四、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1 1、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1)对高师中文系学生来说:引导学生研究和探求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语文教育基本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对在职教师来说: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牢固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并自觉运用理论去检验、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10、水平,使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2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4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吸收和运用相结合(3)研究和训练相结合(4)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语文知识不能代替教学法修养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代替教学法修养- 5 -第一章第一章 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1、掌握中学语文科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内容。2、了解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语文”的含义3、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极其意义。【教学时数教学时数】4 课时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语文科的性质中学语文科的性质“语文”是

11、什么?作为对一个学科性质的理解,聚讼最多,争议最久,至今仍未明显接近。这一事实不仅表明了“语文”这一概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也表明了人们教学经验的多样性和教学观念的差异性。一、一、 “语文语文”的含义:的含义:1、语文教学历史回顾(1)古代语文教学(先秦1903)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汉民族语文教育,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总结说: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单独设科,与经学、史学、伦理学混合,是经学和科举的工具和附庸,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集中识字,以三字经 、 家姓|千字文为启蒙课本。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三是注重读写训练。(2)近代语文教学

12、(19031919)20 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 ,实行改革。由于当时的“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的影响,清政府于 1903 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改各地的大小书院为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小学堂,在中等学堂内设“中国文学”科。从此,有关“语文”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就从经学、史学、伦理学等内容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2 年颁布我国近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设“词章”科(钦定学堂章程并没有实行) 。1903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改“词章”科为“中国文学”科,有读文、作文、习字和古代文章以及中国文学作品。从此,语文才成为学科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年,中华

13、民国教育部改“中国文学”科为“国文”科,有作- 6 -文、讲读、习字,文学源流,中国文学史等。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改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中学仍为“国文”科,教学文言文,主要是古代文章和古代文学作品。在这个阶段中,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有了“教学法”课程,但教材大都采用西方教材,如赫尔巴特教授法 。编写的国文教科书附有教授法。(3)现代语文教学(1919-1949 )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最大变化是现代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这是语文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其次,教学思想有了重大变化,开始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如陶行知先生,他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说“先生的责任

14、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 。1924 年,黎锦熙先生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的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 ,叶圣陶、朱自清先生在语文教学领域中都有卓越的贡献。(4) 、当代语文教学(1949至今)解放后,开始使用“语文”这一课程名称。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接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建议,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也采纳了这一意见。解放后的语文教学2、 “语文”的含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课本编辑说明中对“语文”的解释是:“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

15、听 、说 、 读 写宜并重之,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减损。其后有人释为语言 、 文字 ,有人释为语言 、文学 ,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惟文之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 ,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叶老的这段话,说得极为明白。 “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它们当然只能是“言语”而不能是“语言” 。其二, “语”和“文”合言,即包括听说(口头)读写(书面)四项,这四项正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言

16、语行为” 。其三,就“语文”- 7 -课本而言,主体是选文, “文”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有非文学的各体文章,也都是“言语作品” 。正因为如此,叶老才明白地指出,不能将“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 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理解不同,对“语文”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有人表述为“语言与言语” ,有人表述为“语言、文字” ,有人表述为“语言、文章” ,有人表述为“语言、 文学” ,有人表述为“语言、文化” 。 依据叶老的解释。 “语文即言语” , “语言、文章”是比较准确的。如果把“语言、文字”中的“文字”理解为包含“成篇的文章” ,那也是正确的。而“语言、 文学”失之过窄, “语言、文化”失之过宽。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