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6661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二中新建二中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命题人:宋宗广命题人:宋宗广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时量:时量:6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00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5252 分分5050 分)分) 1、促使古猿向现代人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化 B.劳动改造 C.基因变异 D.地壳运动 2 右图类型房屋最有可能在(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文化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有关“人文初祖”黄帝时期的发明最有说服力的是( ) A.遗迹 B.史籍 C.传说 D.电影 4、右图(烽火戏诸侯)的男主角是

2、(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5、右图青铜立人像树于“三星堆”遗址,它在( ) A.南昌 B.北京 C.成都 D.西安 6、春秋和战国都存在的诸候国是(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秦国 7、商鞅变法的主要反对者是( ) A.地主 B.农民 C.君主 D.贵族 8、湖北随州出土大量的钟鼓乐器,它们原属( ) A.齐国 B.赵国 C.楚国 D.吴国 9、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10、以下官职负责监察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11、据右图,秦朝灭亡的主要要原因是( ) A.实行郡县制 B

3、.坚持分封制 C.暴政 D.秦王称帝 12、汉武帝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 A.墨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13、 史记载有( ) A.秦筑长城 B.三国鼎立 C.昭君出塞 D.“蔡候纸” 14、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标志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5、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东汉末年,模仿虎、熊、猿、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医学体操 的著名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7、 史记的

4、体例是( ) A.纪事本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章节体 18、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19、以下各项中不只是一个政权代称的是( ) A.魏 B.蜀 C.西晋 D.南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北民南迁 C.社会稳定 D.基础较好 21、北魏由平城迁到洛阳的目的不包括( ) A.保证粮食供应 B.统治中原地区 C.学习汉族文化 D.扩大游牧范围 22、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 史古迹等。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

5、 B.水经注 C.史记 D.水浒传 23、以下属于行书的是( )A. B. C. D. 24.与神灭论观点最为接近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张衡 D.董仲舒 25、右图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它的用途是( ) A.预测地震时间 B.预测地震位置 C.测定地震方向 D.测定地震强度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2 分分+20 分分+8 分分50 分)分) 26、 (22 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至鸦片战争前夕,双方的差距已相当巨大。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 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 200 和 300 米,射速为 2/3 发

6、/分钟和 3/4 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 兵丁鸟枪,射程 100 米,射速为 1/2 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而且自 18 世纪以来,西方军队所 用步枪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鸟枪由于枪身太长(2 米左右)而无法装配刺刀。 如此巨大的差距决定了战争中中方的惨败,这里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角,沙角之战,清军奋勇抵抗,战死 277 人,伤重而死 5 人,受伤 462 人,而英军受伤 38 人,无人死亡。 1842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材料二材料二 犹太人曾经发生过反抗罗马统治的大起义,并且一度建立了马卡比王朝。但是在大约公 元 70 年左右,由于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

7、和暴政,起义被罗马军队扑灭。最后一战就是在犹太国的首 都-耶路撒冷。此战是犹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残酷战争:围城期间,因为饥饿 和灾难死亡 150 万人左右;破城之后,在巷战和事后的屠杀中又牺牲了 100 多万犹太战士。犹太国 灭亡之后,大多数以色列人被作为俘虏流放到欧洲,还有一批逃到埃及、非洲和印度,而且大约 1000 年后辗转到达中国的开封,进而流浪到全世界的。在巴勒斯坦原先的犹太国土地上,只留下少 数极端贫穷的以色列人,他们负责牧羊放牛和修整葡萄园等最粗笨辛劳的工作。 在欧洲,排犹最残酷的国家,先是俄国,然后是德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执与愚昧。我们知道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规

8、模屠杀。但是大概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俄国人从沙皇时代到斯大林时期,对犹 太人的屠杀也一直是变本加厉。光沙俄时代的一次在运动场上的集体屠杀,就用机关枪整整枪杀了十多万人。 材料三材料三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 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1)、分别指出“國”字各部分的象征涵意。 (8 分)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 分)(2) 、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国与家关系的认识。 (4 分)(3) 、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启示?(6 分)27、 (20 分)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9、秦始皇一方面祈求长生不死,一方面又为自己建造古今无与伦比的陵墓,光是在这个陵墓 上参加劳动的每天就有七十万人。今天参观始皇陵,人们都惊呼它的气魄是多么宏伟,但却不知它 是由几十万劳动人民的白骨堆积起来的呀! 材料二材料二 秦始皇本纪上有这样两件事:一件是说,秦始皇带着从人在山上眺望,看到丞相李斯在 山下经过,前呼后拥,带的从人成百上千,秦始皇心里不高兴。过了几天,秦始皇再看到李斯的出行 时,从人少得多了。秦始皇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身边有人将自己的态度透露给了李斯。秦始皇很生气, 他察问身边的人,没人承认,于是秦始皇就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处死了。另一件是,天上掉下一块陨 石,上面刻着字说:“始皇死而地

10、分。 ”他知道这是有人捣鬼,他拷问这块石头周围的人,没人承认,于 是秦始皇就把住在这块陨石落点周围的居民全都杀死了。 材料三材料三 文帝在位 23 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 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 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材料四材料四 刘恒即位不久,就废止了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秦代以来有所谓 “秘祝”之官,凡有灾异就移过于臣下。文帝十三年(前 167 年)下诏废除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 过,皇帝要负责。 ”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谦让宽容,以礼相

11、待,便自然形成一种比较清 明的政治空气,正因为如此,汉文帝的政绩不但得到了后人的赞誉,也得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尊 崇,他们攻占长安后,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护。 文帝二年(前 178 年)和十二年(前 168 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 十税一,即纳 130 的土地税,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 赋也由每人每年 120 钱减至每人每年 40 钱。(1)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暴政主要有哪些表现。 (4 分)其结果如何?(2 分)(2) 、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励精图治的表现。 (6

12、分)其结果如何?(4 分)(3)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4 分)28、 (8 分)从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给你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是谁?(2 分)他给你什么印 象?(6 分)班级:_ 学号:_ 姓名:_ 注意:装订线左侧不能答题新建二中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卷七年级历史命题人:宋宗广命题人:宋宗广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时时 量:量:60 分钟分钟 总总 分:分:100考生注意:考试前请在答卷纸左侧写上班级、学号、姓名,保持卷面清洁。一二题号125(50 分)26(22 分)27(20 分)28(8 分)总得分得分一、选择题题号答案1234567

13、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2 分)27、 (20 分)28、 (8 分)新建二中新建二中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5:BCADC 610:DDCDC 1115:CDADA 1620:BCBDB 2125:DBBCC 26、 (22 分) (1) 、象征涵义:“口”代表疆域;“戈”代表军队;“一”代表土地;“口”代表人民; (8 分) 相互有关系:领土是人民的依托;军队是领土和人民的保障;人民是国家的核心;(4 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保障。(4 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 、言之成理即可。(6 分) 27、 (20 分) (1) 、表现: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结果:灭亡。 (6 分) (2) 、表现:宽刑、薄税、节俭;结果: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10 分) (3) 、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28、 (8 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