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75147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1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卢集小学 张继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安排及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新课标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 ,记叙了二泉音乐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一、二自然段) , 讲述了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傅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以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 ,讲述了历尽磨

2、难的阿炳又一次来到而泉边,从泉水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的声音。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讲述了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及中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阿炳创作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艰辛的过程。难点确定为感悟名曲

3、二泉映月所蕴含的丰富内涵。2014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2 -四、说教学安排及教学准备教学安排: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为三课时。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将课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配以名曲二泉音乐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应新课标要求,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合作创新。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的具体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读法: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课堂上拿出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讲,讲读结合,培养学生语感;2、合作探究法: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培养自学

4、能力;3、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阿炳创作过程的艰辛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法向学生传授“学法” ,使学生“会学”是我们教学语文课的真正目的。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可以确定为:讨论法、朗读法、圈画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的环节展开课堂教学。一、赏乐质疑、从题导入1、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 ,学生欣赏。老师提问“大家猜猜这首二胡曲曲名?” “听了这首二胡曲,你有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以二泉映月为题的课文,教师相机板书

5、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2014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3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通过对音乐的鉴赏,产生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你想到了什么?”从题目展开联想,激起他们的想象和疑问。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读课题并质疑交流想知道什么内容。强烈的求知欲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当我话音刚落,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围绕课题说道“。 。 。 。 。 (说问题) ”这样的导入方法即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检

6、查预习课前我将导学案的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如下:a、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b、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子新词,理解其意思。c、通读课文,圈画文章重点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d、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感知阿炳创作的艰辛过程及理解二泉映月中所蕴含的内涵。1、生字词检查A、出示生字词,纠正读音(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方式)B、理解词义(指名说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讲述)C、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和意 如:本课中“倔强”这词中倔字的读音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四声。 “淙淙”是平舌音等等。【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2014

7、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4 -点。虽然是五年级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字词的教学,这样做夯实他们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A、让学生将所学的生字带入课文,轻声自由通读课文B、学生边读圈画重点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将学生放在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圈画,发现疑问,理清脉络,锻炼了他们的自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3、指名叙述文章大致内容【初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走进阿炳,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二泉映月

8、的旋律是悲怆而又深沉跌宕的,阿炳在创作此曲的过程又是多么的艰辛啊!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令你感受比较深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小组成员交流感想。1、学生默读,圈画重点词句和不理解的词句,写出感想。【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必须养成默读习惯”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设计了默读与圈画批注法的结合使用,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动笔作批注,画画重点词句,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的过渡。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在让学生充分阅读和感悟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所得,提出自己的疑惑,激起他们相互探讨尝试解决疑惑。学生是学习发展的

9、主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了解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掌控他们的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给学生2014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5 -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又不放任自流,充分做到教材跟学生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 】3、小组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品悟重点语句。a、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突出重点词“双目失明” 、 “卖艺度日”感悟阿炳创作的艰辛。这里可以设计情景:为了生活,瞎子阿炳来到了

10、 ,拉起了二胡,然而 。 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艰辛教师相机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b、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理解重点词“但是” 、 “泯灭不了” 、 “希望”突出阿炳的信念的坚定。教师相机板书:坚定c、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 。 。 。 。联系句一,加强理解“坎坷”一词,为下文阿炳的心理活动作铺垫。设计小练笔: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阿炳为_而深沉地叹息。 阿炳为_而伤心地哭泣。 阿炳为_而激愤地倾诉。

11、阿炳为_而倔强地呐喊。【通过以上的练习,出示重点词句,讲解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悟阿炳创作过程的艰辛,2014 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 6 -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及教师的分析出示的句子中穿插指导朗读。可以采用指名读学生评齐读的方式。情感较难把握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如:。 。 。 。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把情感因素和朗读的技巧融为一体。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力求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让学生读得情真意切。 】【这里学生通过感悟阿炳创作过程的艰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生理解二泉映月的内涵这一难点作了铺垫】4、总结课堂,设置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悟了阿炳创作的艰辛,认识了一个(自强不息)阿炳。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蕴含的内涵?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带着疑问进课堂,也可带着疑惑走出课堂。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我们力求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的结尾设计,为下一节课做了铺垫。 】七、说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的将授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